文/歐陽熙 郭善偉(萍鄉武功山風景名勝區農業農村水利局)
秀美村莊遠眺
萍鄉武功山風景名勝區是國家級5A級旅游景區 、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國家地質公園 、國家自然遺產,位于江西中西部,萍鄉、宜春、吉安三市交界處。近年來,武功山景區堅持把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作為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深化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載體,因地制宜開展新農村建設,積極推進鄉村旅游,通過近幾年的發展,經濟繁榮、環境優美、開明開放、文明幸福、和諧平安的武功山景區正逐步形成。
美麗鄉村休閑游
村間美麗庭院
村間美麗一角
村間健身園
村間體育運動館
作為景區,萍鄉武功山風景名勝區管委會高度重視人居環境的整治工作,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與全域旅游緊密結合,學習浙江“千萬工程”經驗全面扎實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會議精神,成立了“三清二改一管護”村莊清潔行動領導小組,多部門聯合印發了《萍鄉武功山風景名勝區學習浙江“千萬工程”經驗開展 “三清二改一管護”村莊清潔行動實施方案》文件,同時根據省市專項行動方案精神,相關部門制定了系列專項工作方案,并開展了專項整治和督導。為打造美麗宜居、秀美武功,2018-2020年景區統籌資金4000余萬元,重點用于新農村建設,人居環境提升。為廣泛發動群眾參與到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中來,景區積極營造氛圍,通過發放張貼農民群眾喜聞樂見、通俗易懂的村莊清潔行動宣傳畫、對聯、標語等,把“政府想干”和“農民想要”統一起來,新農村建設理事會很好地發動了群眾參與到景區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當中來。
景區在轄區25個村(居)持續開展“三清二改一管護”村莊清潔行動,利用春節、五一、國慶等人流量集中的節假日,廣泛發動群眾參與,開展了多次環境衛生專項整治活動,重點對村莊衛生薄弱區域進行全方位檢查,累計發動群眾7000人次,清理水塘62口、溝渠61公里、雜物亂堆亂放點1321處,改美庭院500余戶;同時區整治辦多次對農村人居環境和新農村建設進行了檢查,通過一系列的措施,該區村莊環境不斷凈化。景區按照“戶分類、村收集、鄉轉運、區處理”四級機制要求做好農村生活垃圾專項治理工作,目前全區陳年垃圾清理率達到100%,垃圾無害化率達到100%,做到了清潔員配置、收集設備、垃圾拖運全覆蓋,實現了農村生活垃圾專項治理工作的規范化、常態化。
村間休閑小廣場
村間村民休閑步道
村民休閑垂釣區
村間河道治理
村民休閑涼亭
景區新農村建設重點推進蘆萬武旅游公路美麗生態宜居鄉村示范帶建設,通過多年來新農村“七改三網”基礎設施建設,全區美麗宜居村莊不斷涌現,如萬龍山鄉桂花村、茅店村、麻田辦事處石溪村、東江村,目前綠化行政村覆蓋率達到了90%以上,建制村(居委會)通硬化路25個,通硬化路率100%,秀美宜居的武功山正在形成。為鞏固新農村建設成果,持續維護好“新村新貌”,景區結合實際出臺了《萍鄉武功山風景名勝區“五定包干”村莊環境常態化長效管護工作實施方案(試行)》,同時,創造性地將村莊長效管護與脫貧攻堅有效結合,設立扶貧公益基金,因事、因人設崗,新增治安協管員、護林防火員、衛生保潔員、村莊綠化員、巡河員等扶貧公益性崗位238個,并加強管理考核,做到獎勤罰懶,建立了長效工作機制。
自新農村建設開展以來,武功山人不斷探索,秉承“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整合多方項目資金3000多萬元,將新農村建設與脫貧攻堅、發展鄉村產業緊密結合,發展鄉村旅游,走出了一條旅游振興鄉村的新路子。如萬龍山鄉桂花村,將新農村建設與產業發展緊密結合,通過“桂花生態園”項目,帶動周邊100多戶農戶發展鄉村旅游;曾為“十三五”貧困村的萬龍山鄉槽下村經過近幾年新農村建設,村容村貌不斷提升,通過“產業+旅游+扶貧”的模式,發展民宿產業,使槽下村成為了眾多游客慕名而來的打卡地,實現了脫貧增收;麻田辦事處東江村在新農村建設點推出了“東江公社”和“夢想田園”項目,采用“村集體+公司+合作社”的組織運營模式,將“田園變景區,資源變資產,農民變股民”以村集體為主,吸收村民以土地、宅基地等資源入股,將農民變股民,成立村集體經濟股份經濟合作社,帶動農戶一起致富。
新農村建設不僅是改變村容村貌,更是提升經濟實力和文化素質,武功山的新農村建設不僅帶動了農戶增收,更強化了產業支撐,壯大了村級集體經濟,為鄉村振興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村間道路整體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