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偉榮 黃丹丹 陳佳怡



中國是一個道教的發源地,在中國道教的傳統文化中有諸多的道教仙人,神圣,以及諸多神話傳說,然而也有許多神話傳說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而成,正如福建沿海地區所敬奉的“媽祖”。
有傳言曾說媽祖的真實姓名為林默,所以媽祖又稱默娘(圖1 所示),據記載媽祖的生日為陰歷三月二十三日,因為默娘救世濟人,澤被一方,被朝廷賜封,沿海人民便尊其為海神,立廟祭祀。
媽祖(圖2)的先祖是莆田望族九牧林氏。媽祖出生地為當時的莆田市湄洲島。媽祖出生時今日的泉州還被稱為平海軍,到964年宋太祖在位時候將其稱為清源軍。當時主管平海軍的是莆田本地人陳洪進,除此之外陳洪進也管轄著泉州與漳州,雖然名義上平海軍被劃分給西南路,但是不歸其管轄。平海軍還管轄著莆田市和仙游縣兩處。
到978年宋朝復興。當時的節度使陳洪進歸順宋朝,到這時泉州和漳州兩處才正式為宋朝的領土。到979年莆田縣、仙游縣、永福邊地、福清邊境以及興化縣被詳細劃分至平海軍。而且在同年將平海軍改稱為太平軍,屬兩浙西南路,屬于莆田、仙游和興化三縣管轄之內。到980年太平軍又改稱為興化軍。當時在泉州天后宮設置的媽祖廟,是目前現存可考究的第一所媽祖廟。
媽祖誕生于960年農歷三月二十三日。媽祖原名林默,媽祖的爺爺是當時的福建總管林孚,媽祖的父親是宋初官任都巡檢。媽祖有五個姐姐和一個哥哥,是家里的第七個孩子。家里人盼望著媽祖是個男孩兒,當時媽祖的父母不停禱告希望再生一胎男孩,但是媽祖降生之后父母看到又是一個女孩不免失望。但是據傳說媽祖降生之時,很多鄉親都看到有一束紅色的光從西北上空劃過,炫彩奪目,照應的整個海岸的巖石都發出耀眼的紅色。因此家里人都覺得這個女嬰必定不是凡人,因此分外呵護疼愛。據傳說媽祖滿月之時都不曾啼叫哭鬧,因此取名為默。家里人多稱呼他為默娘。
林默在童年時期就比同齡人聰慧。林默在八歲時候去私塾讀書,過目不忘且對于文章的內容能夠充分地理解。長大后的林默非常有善心,她發愿終生不嫁以行善為終身事業,林默的父母非常尊重她的想法。林默潛心治病救人,對于醫理十分精通,周邊的村民都十分感謝她。林默待人處事都十分親善,只要是能為大家排憂解難的事兒她都十分愿意去做。周邊的人在遇到困難時,第一個想到的也是找林默去解決。從小生活在海邊的林默也精研天文與水性。
林默生活的海邊經常會有漁民出海,因此難免會遇到海難,周邊的漁船、商船沒有不得到林默幫助的。因為林默熟知天文地理,經常能夠幫助船民預測出海天氣,實現預測告訴船民是否可以出海,這樣一來幫助村民減少了不必要的損失。傳說林默能預測先知,所以大家又稱她為“神女”“龍女”。林默在二十八歲的時候離開人世,據說當時湄洲島村民看到湄峰山彩云飄起,大家都說林默身著紅裝在海上飛行,保護來往船只,保護著每一個航海的人。
自此,航海的船員都開始信奉媽祖,在來往船只上供奉媽祖神像,祈禱航行平安順遂。傳說媽祖整日奔波于大海之上救助那些漁舟商船,讓所有遇到海難的船員船只都能化險為夷。媽祖一生行善救人,贏得了后世對她的褒獎。根據歷史史書記載,宋、元、明、清等幾個朝代都對媽祖的貢獻做出了封賞,先后封媽祖為“天后”“圣母”等榮譽稱號。當地人為銘記媽祖的恩德,在湄洲島修建媽祖廟,讓后人瞻仰。
媽祖廟于公元1023-1032年(天圣年間)擴建,日臻雄偉。1403年-1424年(明永樂年間),航海家鄭和曾兩次奉旨來湄嶼主持御祭儀式并擴建廟宇。至清康熙時,已形成了具有五組建筑群的“海上龍宮”。不過好多建筑物隨著時間風雨的侵襲已經化為廢墟,米泉僅存有“林默的父母祠”,但是規模不大。近幾年,湄洲島對于媽祖廟進行大規模的復修復建,對于新建的媽祖廟投資額超過1億。新興媽祖廟氣勢恢宏壯麗,有“海上布達拉宮”之稱。
臺灣及東南亞各地的眾多媽祖廟都是由莆田湄州媽祖廟分靈出去的。湄洲祖廟(圖5)是湄洲媽祖廟的俗稱、尊稱,是全世界媽祖信眾心中的圣地。湄洲媽祖祖廟位于臺灣海峽西中部湄洲,隸屬福建省莆田市。距莆田市區東南方40多公里處,從文甲碼頭乘輪渡20分鐘便可到達;東距烏丘島(烏丘原本隸屬于福建莆田縣,現為臺灣省金門縣代為管轄)二十海里。
湄洲祖廟是全世界二千多座媽祖廟(宮)的祖廟。經過千百年的分靈傳播,隨著信眾走出國門,媽祖也從湄洲逐漸走向世界,成為一尊跨越國界的國際性神祇。除莆田湄洲島的上媽祖廟外,寧波慶安天后宮,天津的天后宮,澳門的媽祖閣,臺灣北港的朝天宮和鹿港媽祖廟為中國天后宮有名的大廟。
基金項目:本文是2020-2021年《海峽兩岸媽祖文化的融合與發展》項目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單位:寧德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