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區塊鏈是近幾年熱門的革命性集成創新技術,是推動產業創新的核心技術,我國已經將區塊鏈作為戰略性發展的關鍵技術。文章首先介紹了區塊鏈的概念和特征,然后剖析了區塊鏈在技術層面和非技術層面所面臨的七個挑戰,最后提出應對挑戰的四個應對策略。
關鍵詞: 區塊鏈; 價值; 行業監管; 現代化治理
中圖分類號:TP311.13;TP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8228(2021)01-25-04
Research on the challenges faced by blockchain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Qiu Xun
(School of Information and Internet Finance, Zhejiang Financial College, Hangzhou, Zhejiang 310018, China)
Abstract: Block chain is a popular revolutionary integrated innovation technology in recent years, is the core technology to promote industrial innovation, China has taken the block chain as the key technology of strategic development. This paper first introduces the concept and characteristics of blockchain, and then analyzes the seven challenges that blockchain faces at the technical and non-technical levels, and finally proposes four countermeasures to meet the challenges.
Key words: block chain; value; industry supervision; modern governance
0 引言
區塊鏈是近幾年熱門的革命性集成創新技術,是推動產業創新的核心技術,我國已經將區塊鏈作為戰略性發展的關鍵技術。但是,區塊鏈作為一種新技術在發展初期必須存在不足而面臨諸多挑戰。因此,對區塊鏈技術面臨的挑戰進行全面分析并提出應對策略,從而促進區塊鏈技術持續健康地服務實體經濟和產業轉型升級是一項非常具有實際價值的工作。
1 區塊鏈的概念及特性
1.1 區塊鏈的概念
區塊鏈,是利用分布式數據存儲、點對點傳輸、共識機制、加密算法等現有成熟的多種科學技術構建出的一種集成性創新技術[1]。區塊鏈脫胎于比特幣,但隨著比特幣的去中心、自治性的健壯穩定運行,展示區塊鏈技術在分布式條件下實現信用傳遞的革命性應用前景,從而逐步引起全球對區塊鏈技術的發展關注。關于區塊鏈的定義,學者界對此也沒有形成統一。本文認為,區塊鏈本質上是所有參與節點(主體)擁有和維護一個無差異的分布式的共享數據庫。
1.2 區塊鏈的特性
區塊鏈中參與節點,通過共識機制、加密算法來保證由區塊構成的分布賬本數據真實、透明、可信,使區塊鏈集分布存儲、無法篡改、全程留痕、可以溯源、集體自治、透明可信等眾多特性于一體,為區塊鏈創造信任奠定基礎,最終實現了互聯網在無中介的條件下無法實現的價值傳遞,有效地解決了網絡環境下信息不對稱問題,實現多個節點之間協作信任與一致行動,本質是解決協作主體間的生產關系問題,通過生產關系的改進從而提高整體的生產力,在優化和革新現行基于中心化社會結構和商業模式的諸多弊病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2]。
2 區塊鏈發展面臨的挑戰
區塊鏈是一個復雜設計和構思巧妙的技術結構,是集前期多種學科研究成果于一身的技術創新。然而,區塊鏈技術也不是完美無瑕,也存在問題和缺陷。這些問題和缺陷為區塊鏈在金融方面的應用,還是其他的商業應用都帶了問題和挑戰。具體來看,區塊鏈面臨技術性問題和非技術問題。
2.1 技術性問題
⑴ 區塊鏈面臨臨界安全值攻擊威脅
區塊鏈被譽為信任的機器是因為所有算力結點采用分布式一致算法來共同維護歷史交易記錄賬戶,一旦有算力結點作惡修改部分賬本就以通過共識機制來識別被篡改的賬本[3]。但是,區塊鏈系統是在大多數算力結點為誠實結點的條件下進行應用,如果作惡結點的算力超過50%,區塊鏈就會受到所謂的”51%”的攻擊,作惡結點就能實現控制整個區塊鏈系統,這就是區塊鏈的臨界安全值攻擊威脅。特別是在采用基于工作量證明(Proof of Work,PoW)的公有鏈,如果是在算力結點數量規模較少且算力強度又不均勻的條件,”51%”的攻擊的系統安全缺陷尤其令人堪憂。
⑵ 區塊鏈缺乏系統調整彈性
區塊鏈是一個技術平臺,也是一個基礎架構,與TCP/IP類似,區塊鏈通過將核心功能分成六層,讓各層互相配合互相支撐,保證整個區塊鏈系統的正常運作。區塊鏈與TCP/IP非常類似,本質上是一系列復雜技術、協議、算法的精妙架構而成的井然有序的技術平臺,要修改和調整應用層之下層級是非常困難的,就比如蓋好的房子,房子內部的裝修可以更新,但是房子的框架和地基要更改就基本不可能,這無異于將房子推倒重來,所以區塊鏈應用有“一鏈一應用”的說法。從目前來看,所有多結點運維的區塊鏈,特別是公有鏈,區塊鏈開始運作之后,由于區塊鏈的賬本不可以更改,要實現全網性的漏洞修復或協議調整極其困難,如果在沒有全網共識的條件上對區塊鏈的進行更新,最終的結果就是區塊鏈分裂成為二條鏈,又被稱為硬分叉,區塊鏈的分叉將極大損害“原教旨”區塊鏈的價值和生命力。比特幣、以太坊在早期都出現過硬分叉,硬分叉期間對比特幣、以太幣的價值產生了巨烈的波動。因此,區塊鏈系統在應用后期的調整彈性無法與其他系統相比。
⑶ 區塊鏈存在“三角悖論”困擾
區塊鏈,特別是公有鏈,在運行中無法同時兼顧“去中心化”、“高安全性”和“強吞吐率(可擴展性)”三個方面無法兼顧,三方面中只能任意兼顧二個方面,這就是區塊鏈的“三角悖論”困擾[4]。去中心化(Decentralization)是指擁有大量參與區塊生產和驗證交易的節點。強吞吐率(可擴展性)(Scalability)是指每秒可處理大量交易。高安全性(Security)是指獲得網絡的控制權需要花費高昂的成本。三角悖論的產生根本原因是囿于現有科學條件下區塊鏈思想和構架的原生性問題。
⑷ 區塊鏈缺乏用戶私鑰災難的救贖機制
區塊鏈系統采用非對稱加密進行用戶身份的驗證,即用戶要成為區塊鏈系統中的結點,必須通過注冊獲得唯一個公鑰及與其匹配的唯一私鑰。用戶使用私鑰進行身份驗證、以及一切涉及資產交易的活動授權。所以,在區塊鏈系統中私鑰是證明賬戶所有權的唯一憑證和交易的唯一通行證,因此在區塊鏈系統中密鑰是保護賬戶資產的唯一方式。一旦用戶的私鑰被遺忘或被滅失,用戶則再無也無法取得對應公鑰賬戶的資產。另外,用戶如果泄露了私鑰,私鑰本身又無法更改,賬戶資產被非法轉移后,由于區塊鏈交易的不可回滾,被竊取的資產將無法追回。所以,用戶出現私鑰問題引起的資產損失災難,區塊鏈不存在救贖機制,正因此過于單一的安全措施成為限制區塊鏈的應用的主要因素之一。
2.2 非技術性問題
⑴ 區塊鏈意識形態的陷阱風險
2009年,美國因金融危機采取了激進的“量化寬松”貨幣政策,在此背景區塊鏈與比特幣一起帶得理想和抗爭誕生,就是采用完全去中心化的方式反抗中心化貨幣體系導致的不公正的財富轉移,這是早期的區塊鏈發展中完全去中心化成為其意識形態核心標簽的原因。隨后,各種模仿比特幣的完全去中心化的區塊鏈系統不斷涌現,但是遺憾的是,完全去中心的區塊鏈系統在當今世界根本沒法落地應用,目前絕大多數完全中心化的區塊鏈系統已經下線。因為一方面完全去中心化的“烏托邦”系統與中心化的政治管理產生不可調和的沖突,另一方面完美無缺的系統是不存在的,由事先約定而成立的去中心化系統一旦遇到極端狀況,因缺乏強協調中心力量就必定會分裂、崩潰和消失。這也就是為什么比特幣、以太坊都發生過分裂,而且未來還會存在分裂風險的根本原因。由此可見,去中心化是區塊鏈獨特優點,但是原教旨的完成去中心意識形態卻是區塊鏈的致命陷阱。
⑵ 區塊鏈監管變化的適應風險
區塊鏈作為重大集成創新性技術,日益成為全球關注的熱點前沿技術,以中國和美國為代表的世界各國也在積極布區塊鏈技術,目前,區塊鏈應用已延伸到行業變革、社會管理和國際協作等多個領域。但是,區塊鏈技術畢竟還是新興技術,一方面技術標準和安全保障體系還處于探索階段,特別區塊鏈采用非對稱加密機制,如果沒有私鑰,監管機構難以對區塊存儲信息監控、審查、屏蔽或刪除,所以各國對區塊鏈技術的監管都在積極探索;另一方面與其他行業或領域的融合過程的創新應用容易形成監管盲區或觸碰原來行業的監管邊界。因此,區塊鏈系統在各行業落地應用走向成熟的過程中都有可能適應監管的調整。比如:在中國,2019年1月之后,所有區塊鏈服務系統必須符合《區塊鏈信息服務管理規定》,不符合必須整改或下線;在區塊鏈私人數字貨幣發行和融資在中國2017年之前可以開展,但在隨后被禁止。但是,在美國區塊鏈私人數字貨幣發行和融資是合法的,但對一些特別的互聯網公司發行私人數字貨幣則實行區別監管,Facebook公司準備了近兩年的Libra私人數字貨幣現仍未獲美國政府批準發行。
⑶ 區塊鏈法律權益的保障風險
區塊鏈系統既包括權益憑證數字化的線下資產,也包括純數字化的虛擬資產。如果區塊鏈系統交易雙方發生訴訟爭議,現有法律體系對于區塊鏈系統中的線下資產可以進行有效控制并保障活動主體的法律權益。但是,對于區塊鏈系統中的純數字化的虛擬資產,在與現有法律體系如何對接、協調和適用存在諸多問題,如果法律性質不明確,交易雙方的法律權益根本無法得到保障。比如:在以太坊區塊鏈系統中利用智能合約進行基于以太幣支付的數字虛擬產品回報的眾籌融資,如果投資雙方因產品的功能或技術細節產生爭議,投資方要主張權益并拿回以太幣就非常困難,因為一方面私人數字貨幣以太幣或智能合約的法律地位沒有形成普遍共識,另一方面即使法律支持投資方的法律主張,如果融資方不配合,執法機構也無法采取強制執行的方式來保障投資人權益[5]。
3 區塊鏈持續健康發展的應對策略
3.1 思想樹立理性認識
區塊鏈早期的“去中心化”、“完全自治”、”匿名交易“等機制被媒體和比特幣炒家大肆宣染,誤導民眾感覺這些突出優點是區塊鏈未來發展的核心競爭力。而事實上,這是區塊鏈健康發展和實現價值的重大障礙。因為隨著時間的發展,區塊鏈系統必定會面臨需通過系統升級來解決的重大問題,但是在去中心化的自治公有鏈中,在匿名的系統中所有算力運維結點對系統升級如果無法達成共識,算力運維結點就會分裂成保守派和革新派,保守派結點拒絕升級并仍然使用原始系統接鏈,革新派結點就執行升級并采用新的接鏈,那么一條鏈從系統升級完成后就分裂兩條鏈,這就是區塊鏈分叉。區塊鏈分叉從本質上是違背了組織去信任主體的協作初衷,使區塊鏈的價值在不斷分叉中瓦解。比特幣和以太坊二個知名的去中心化的區塊鏈都發生過大分裂的根本原因。網絡世界的協作是人類現實世界協作的延伸與深化,人類文明發展已證明了協作組織規模越大就必須匹配管理水平越高超的中心化管理協調主體。所以,對于區塊鏈技術的理性認識應站在應用去中心化,監管協調中心化,權益保障法制化的制高點。
3.2 國家統籌頂層規劃
區塊鏈目前成為了世界主流國家的科技實力競爭的重要戰場。2019年,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體學習時強調把區塊鏈作為核心技術自主創新重要突破口,加快推動區塊鏈技術和產業創新發展。所以,區塊鏈無疑是我國科技發展的重要戰略。為使我國區塊鏈快速健康發展并早日奪取戰略制高點,國家統籌做好頂層規劃,設計的總體方案就顯得尤其必要。一是加快出臺區塊鏈國家行業標準,讓行業的發展遵循統一的技術要求和標準,減少資源浪費;二是明確技術發展路徑,著力發展聯盟鏈并攻克一批關鍵核心技術,不可能三角問題在聯盟鏈完全可以突破;三是創新監管模式,明確監管執法主體,提升科技監管能力,實施基于數字監管思維的創新監管模式,實現實時監管、透明監管、協同監管和有效監管;四是加快完善法律制度,用不斷完善的法律法規為區塊鏈的參與主體的權益保駕護航,明確區塊鏈法律定位、區塊鏈的標的及運行中產生的數據資產的權益歸屬、法律底細等等;五是構建生態應用,推動區塊鏈行業應用規范,鼓勵實力雄厚的大型企業主體實施行業區塊鏈落地創新應用,逐步構建行業區塊鏈生態圈;六是加大人才培養力度,充分發揮和整合高校、行業和社會的各種資源制定的多層次培訓體系和認證體系為我國區塊鏈發展提供充足的人才支撐。
3.3 應用遵循價值導向
從科學史發展來看,科學本身是偶然發生的產物,科學技術的發明基本上也是一樣,且諸多科學技術早期的并沒有實用價值。區塊鏈技術也是一樣,誕生并應用于一種全新的且無價值的加密符號--比特幣(當時根本沒有人愿意接受比特幣),發明者中,本聰只把區塊鏈理解為一種由塊組成的鏈式數據結構,并描述為(chain of blocks),因為也沒有意識此時開啟一種革命性的集成新技術,所以早期區塊鏈也定義和名字都沒有,區塊鏈(Blockchain)也是比特幣流行后,學者給出的概念。
正是比特幣的自治健壯運營且自由不受監管,開始在極客圈和黑市受到追棒,價格也開始暴漲。一些居心叵測之徒就利用投資比幣特或以開發一個類似比特幣的加密貨幣項目融資為名(ICO融資)大肆收割一些普通民眾的財富。因此,區塊鏈早期的應用就是炒作虛擬貨幣,炒作虛擬貨幣不僅不能產生任何社會價值,而且還對社會造成的多方面的沖擊和傷害。這也是我國央行禁止國內比特幣交易和ICO融資的根本原因。當然,另一方面一些行業人士和專業學者開始意識到區塊鏈可以與社會服務和實體經濟服務進行深度融合,通過區塊鏈改變參與主體之間生產關系來釋放巨大的經濟紅利增量,比如拓展交易邊界、縮短中介鏈條、優化業務流程、提升協同效率、推進數據共享、降低運營成本、建設可信體系等方面的作用,這就是我國把區塊鏈技術推動產業創新作為戰略發發展的邏輯所在。所以,區塊鏈應用必須與炒幣圈錢劃清界線,遵循價值導向是未來根本和基礎。
3.4 監管堅守底線意識
區塊鏈作為未來產業創新發展的戰略性新技術,我國在區塊鏈布局的企業主體不斷增加,區塊鏈產業在我國呈現快速多元發展的局面,對區塊鏈產業的監管提出了挑戰。特別是區塊鏈在應用相對較多的金融領域,創新應用不能重蹈互聯網金融的相關業態的覆轍。目前,我國關于區塊鏈信息服務提供者出臺的監管法規政策僅有《區塊鏈信息服務管理規定》,對區塊鏈信息服務提供者執行備案管理。但是,僅有宏觀框架的監管政策遠遠不夠,因為具體的行業應用存在明顯的差異性和特殊性。所以,當前要盡快推動各個行業的區塊鏈信息服務管理辦法,明確具體的各參與主體的權益歸屬、負面清單和法律責任。
監管主體在明確監管職責和邊界的前提下,必須堅守依法監管的底線,把依法治網落實到區塊鏈管理中,確保區塊鏈安全有序發展,特別是利用區塊鏈對挑戰國家各項主權、沖擊主流意識形態、造謠擾亂社會秩序和收割民眾財富等禁止活動進行零容忍監管。對于一些面向未來的超前區塊鏈創新應用,但又難以準確把握其價值內涵,則應采取試點監管、沙盒監管、迭代監管的組合式創新監管方式,如果還涉及大眾利益的創新應用還必須設立風險基金,一旦區塊鏈創新應用項目主體存在違法違規的行為,可以利用風險基金補償權益受害人。
4 結束語
區塊鏈作為創新性集成技術在優化和革新中心化社會結構和商業模式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本文剖析了區塊鏈在技術層面存在的四個挑戰和非技術層面的三個挑戰,從思想認識、頂層規劃、應用導向及行業監管四個方面提出應對挑戰的策略,對推動區塊鏈技術在我國健康發展具有較好的參考價值。
參考文獻(References):
[1] 阿爾文德·納拉亞南等.區塊鏈技術驅動金融:數字貨幣與智能合約技術[M].中信出版社,2016.
[2] 袁勇,王飛躍.區塊鏈理論與方法[M].清華大學出版社,2019.
[3] 張亮,劉百祥,張如意,江斌鑫,劉一江.區塊鏈技術綜述[J].計算機工程,2019.3:1-12
[4] 韓璇,袁勇,王飛躍.區塊鏈安全問題:研究現狀與展望[J].自動化學報,2019.1:206-225
[5] 邱勛.中國央行發行數字貨幣:路徑、問題及其應對策略[J].西南金融,2017.2:14-20
收稿日期:2020-09-04
基金項目:2019年度浙江省教育廳資助科研項目“金融本質視角下的區塊鏈金融風險監管研究”(Y201941951); 2020年度杭州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資助課題“基于區塊鏈的數字金融應用及其風險監管對策研究—以杭州市為例”(Z20YD021); 2019年度浙江金融職業學院基本科研業務費重點項目“區塊鏈技術優化我國社會信用體系的路徑與方案研究”(2019ZD14); 浙江省金融教育基金會2020年度資助課題“基于區塊鏈的數字金融應用及其風險監管對策研究—以杭州市為例”(2020Z01)
作者簡介:邱勛(1979-),男,江西于都人,碩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金融科技、眾籌融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