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金宇

什么是“洋”,什么是“海”?
我們常說的“海洋”可以細分成“海”和“洋”。海域的中心部分稱作大洋,而邊緣部分則稱作大海,但是由于它們彼此之間是相通的,因此統一叫作海洋。
海洋如此浩瀚,那么多的水是從哪兒來的呢?關于海洋起源的問題,連科學家們也爭論不休。

主流觀點認為,46億年前,地球剛剛形成,一片荒蕪,既沒有海洋也沒有大氣,更沒有生命。在之后的幾億年中,地球不斷受到星際團塊的撞擊,形成大量炙熱的巖漿。與巖漿一起噴出的還有大量氣體,如水蒸氣、二氧化碳和氮氣等,它們上升到空中形成最原始的大氣。隨著地球和大氣溫度的降低,空氣對流劇烈,不斷形成雷電和暴雨。滔滔不絕的雨水匯集成巨大的水體,這就是最原始的海洋。
原始海洋和今天的海洋完全不同,其海水量只有今天的海洋的十分之一。此外,原始海洋中的鹽分很少,也沒有可供生命呼吸的氧氣,而且溫度可能高達70℃!
幾十億年,滄海桑田,地球上的水量越來越多,溶解了更多陸地和海底巖石中的鹽分,原始海洋慢慢演變成如今的模樣。

知識鏈接
關于海洋形成的另一個觀點有觀點認為,地外行星體為地球帶來了大量的水從而形成海洋。

大家是不是都有這樣的疑問:地球上的萬千生命是怎么出現的呢?科研工作者經過不懈努力,給出了一份答案:地球上最早的生命在海洋中形成,并從這里逐漸走向繁榮。
地球誕生初期,經常電閃雷鳴,時不時就制造出一片“火海”。正是在這種復雜的環境中,高溫海水里的無機物通過化學反應形成了有機物小分子,隨后這些小分子“組裝”成有機大分子,這就是原始生命的化學起源。
那時的空氣非常稀薄,無法阻擋來自太空的強烈紫外線和高能射線,表層海水中的有機物很容易就被破壞掉了。因此,科學家提出“深海熱泉學說”——受到地下高溫巖漿加熱的海水,向上噴涌形成“熱泉”。熱泉位于海洋深處,周圍環境穩定而且富含無機物,是一個非常完美的進化場所。
30億年前,海洋中出現了一種名為藍細菌(舊名為藍藻)的原始生命,它們做了一件偉大的事情,那就是通過光合作用制造出少量的氧氣。小小的藍細菌讓海洋和大氣從無氧狀態變成有氧狀態,為生命的演化和發展提供了基礎,這才有了我們今天的大千世界。

講完了海洋對生命起源和演化的貢獻之后,我還要夸一夸今天的海洋,因為它對維持適宜生物生存的環境起著巨大的作用。
“風雨的源泉”與“能量倉庫”
為什么說海洋是“風雨的源泉”呢?這是因為海洋吸收了大量太陽輻射后,變身為一個巨大的能量倉庫,進而起到了調節氣溫的作用。也就是說,在烈日炎炎的夏天,你能在海邊享受涼爽的風;同時,在太陽的照射下,海水蒸發成水汽,逐漸升高成云,最終變成雨和雪。雨雪降落后,又會重新回歸海洋和陸地。年復一年,就形成了陰晴多變、生機盎然的世界。

海洋—大氣—陸地水循環


海洋中的能量循環
海水是一直流動的。在赤道地區,溫度很高,海洋中形成了暖流;與之相反,在兩極地區則形成了寒流。暖流從赤道流向兩極,寒流則從兩極流向赤道,這樣一來,能量便得以在全球范圍內循環,赤道地區和兩極地區的氣候也不至于相差得太多。

海洋深處是什么樣子的呢?這可是一道難題!目前,人類對海底的探索非常有限,95% 的海底區域對我們來說仍然是個謎。
海洋的平均深度超過3800米,世界上最深的地方是太平洋板塊和菲律賓板塊交界處的馬里亞納海溝,深達一萬多米,可以淹沒整個珠穆朗瑪峰。
利用目前已有的海洋探測技術,科學家發現海底地形和地貌的多樣性遠遠超過陸地。
大洋底下的是大洋地殼,它們是地下巖漿通過“大洋中脊”噴發冷卻形成的。大洋中脊,就是海底的山脈,可以說是世界上最長的山脈。此外,海底山脈之間還有巨大的海底盆地。
會不會有未知的生物生活在深海里呢?答案一定是肯定的。科學家認為深海是一個獨特的生態環境,那里的生物可以憑借自身的本事舒服地生活在惡劣的條件下,并且長相一定很出乎意料!
海底地形
海洋敞開寬闊的胸懷,給人類帶來豐富的資源,讓我們得以更好地生存。
生物資源
海洋中各種各樣的魚類、貝類和藻類不僅新鮮味美,而且有很高的營養價值。

能源礦產
海洋中蘊藏著豐富的油氣、錳結核和熱液礦藏,是名副其實的“聚寶盆”。有科學家甚至認為,這些資源能夠滿足人類未來的需求。

不少國家都非常重視對海洋資源的探索和開發。海洋在超常發揮其作用,慷慨地服務于人類,卻逃不掉被污染和破壞、被過度開發和捕撈的厄運。這些威脅正讓海洋變得越來越脆弱,越來越難以承受環境的變化。
那我們能做些什么來保護海洋呢?
當你去海灘游玩的時候不要亂丟垃圾,也不要消費海洋保護動物制品,因為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當然了,如果你將來能成為一名科學家,還可以發明設計更好的設備和儀器來解決海洋污染的問題。

電能和水資源
別忘了海洋中巨量的水資源可以通過流動產生巨量的電能。另外,對海水的開發利用有望解決全球缺水問題。
知識鏈接
你知道最近發生的一件大事嗎?我們的鄰居日本,打算將受到核污染的廢水處理后排放到海洋中。
十年前,日本東北部海域發生大地震并引發海嘯,導致福島核電站發生放射性物質泄漏。近期,日本政府決定把受到污染的廢水處理后排放到太平洋。國際社會紛紛表示關切,對日本政府的決定感到擔憂。

你一定曾站在大海前,大聲呼喊,贊嘆過她的波瀾壯闊,深感人類在孕育了生命的海洋面前是如此的渺小。然而,海洋又是那么的脆弱,難以承受更多的傷害。人類需要重視海洋環境問題,采取行動保護海洋,與海洋生物和諧相處。
保護海洋就是保護我們的生存環境,就是保護人類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