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會媛 邵玉紅 黃曉寧
(東明縣人民醫院,山東菏澤 274500)
小兒上呼吸道感染主要由感冒引起,臨床癥狀主要表現為發熱、咽痛、流涕等,對患兒的生活和學習造成不利的影響[1-2]。臨床上主要治療手段以退熱和抗感染為主,但治療效果不太理想,需要考慮增加其他藥物進行聯合治療[3]。中醫治療具有副作用少,不良反應小的優勢,且其主張從根源上解決疾病問題,因而受到廣大患者和醫生的歡迎。藍芩口服液是一種中藥制劑,具有清咽、利喉、消腫的作用,其在小兒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療中療效較為顯著。本次研究選取東明縣人民醫院2018年5月至2020 年 5月收治的100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兒為研究對象,給予不同的治療方案,分組實施治療,以探討藍芩口服液的應用效果和價值,結果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東明縣人民醫院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100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兒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參照組 ,每組50例。觀察組男患兒26例,女患兒24例;年齡6個月~7 歲,平均年齡 (3.12±0.68)歲;病程1~3 d,平均病程 (1.36±0.29)d。參照組男患兒27例,女患兒23例,年齡6個月~7歲,平均年齡 (3.05±0.96)歲;病程1~3 d,平均病程 (1.58±0.33)d。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東明縣人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患兒父母或監護人對本研究均知情同意,且簽署知情同意書。納入標準:均符合《兒科學》[4]中小兒上呼吸道感染的診斷標準且臨床確診。排除標準:有嚴重免疫系統疾病的患兒;對本次研究所用藥物有過敏史的患兒。
1.2 方法 參照組患兒開展以退熱和抗感染為主的常規治療:使用藥物為病毒唑 (廣東華南藥業集團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44024999,規格:50 mg×24片),用法用量:每組3~5 mg/kg,3次/d。觀察組在參照組常規治療的前提下增加使用藍岑口服液 (揚子江藥業集團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19991005,規格:10 mL×6支)給予治療。用法用量:1~3歲的患兒5~10 mL/d;3~7歲的患兒10 mL/d。所有患兒在服用藥物期間均不得食用有辛辣刺激性的食物,療程均為3~5 d。
1.3 觀察指標 分別對兩組患者兒的臨床治療有效率、白細胞數、C反應蛋白 (CRP)、免疫球蛋白水平、鼻塞緩解、流涕結束、咽部紅腫消退及退熱時間進行觀察記錄并作比較分析[5]。療效判定:體溫回歸到正常水準,患兒鼻塞、流涕、咽喉腫痛癥狀消除,炎癥指標檢測顯示正常為痊愈;體溫明顯降低,患兒鼻塞、流涕、咽喉腫痛癥狀及炎癥指標獲得一定程度的改善為有效;以上標準均未達到為無效。治療有效率= (痊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分析 將記錄數據收集整理并用SPSS 23.0軟件進行分析和運算處理,計數資料用[例 (%)]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用 ()表示,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兒臨床治療總有效率比較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96.00%,與參照的82.00%的有效率相比療效較為明顯,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上呼吸道感染治療總有效率比較[例 (%)]
2.2 兩組患兒住院時間和臨床癥狀消失時間比較 與參照組的住院時間、鼻塞時間、流涕結束時間、咽部紅腫消退時間及退熱時間相比,觀察組明顯用時較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兒住院時間及臨床癥狀消失時間比較 (,d)

表2 兩組患兒住院時間及臨床癥狀消失時間比較 (,d)
分組 住院時間 鼻塞緩解 流涕結束 咽部紅腫消退 退熱時間參照組 (n=50) 8.3±2.5 3.5±1.6 4.7±1.5 3.3±1.1 4.5±2.3觀察組 (n=50) 5.2±1.7 2.0±1.4 3.0±1.3 2.3±0.5 2.7±1.3 t 7.251 4.989 6.056 5.852 4.818 P<0.01 <0.01 <0.01 <0.01 <0.01
2.3 兩組患兒治療前后白細胞計數、CRP、免疫球蛋白水平比較 在白細胞計數、CRP、免疫球蛋白水平方面,治療前觀察組與參照組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 > 0.05),治療后兩組患兒白細胞計數、CRP、不同免疫球蛋白水平均獲得一定程度的改善,且觀察組與參照組相比明顯較優,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兒治療前后白細胞計數、CRP、免疫球蛋白水平比較 ()

表3 兩組患兒治療前后白細胞計數、CRP、免疫球蛋白水平比較 ()
分組 免疫球蛋白-G (g/L) 免疫球蛋白-A (g/L) 白細胞計數 (×109/L) CRP (mg/L)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n=50) 7.2±0.4 7.7±0.6 0.7±0.1 0.9±0.1 25.5±8.6 8.3±2.5 10.4±0.5 3.1±0.4參照組 (n=50) 7.2±0.5 7.3±0.5 0.7±0.1 0.7±0.2 25.2±8.5 16.5±5.8 10.2±0.6 6.5±0.5 t 0.091 3.621 0 6.324 0.175 9.181 1.811 37.547 P>0.05 <0.01 >0.05 <0.01 >0.05 <0.01 >0.05 <0.01
小兒上呼吸道感染屬于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一種,臨床癥狀主要表現為發熱、流涕、咽喉腫痛,可造成小兒食欲差、精神狀態不佳,對患者的身體健康造成嚴重的影響[6-7]。目前對于此種疾病臨床上的治療以退熱和抗感染為主要原則,但治療效果不太理想[8]。藍岑口服液包含:胖大海、板藍根、梔子、黃柏、黃芩等中藥成分,板藍根、梔子抗菌抗病毒作用較強;黃芩對流感病毒由較強的抑制作用;黃柏具有瀉火和清熱解毒的作用;這些中藥成分聯合作用,相互協作,將解熱、鎮痛、抗炎效果得以充分的發揮[9-10]。本次研究發現:在上呼吸道感染治療有效率方面,與參照組相比,觀察組明顯較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與參照組的鼻塞緩解時間、流涕結束時間、咽部紅腫消退時間及退熱時間相比,研究組的對應時間較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治療后兩組白細胞計數、CRP、不同免疫球蛋白水平均獲得一定程度的改善,且觀察組的對應指標明顯優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說明藍芩口服液應用于兒童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療中療效確切、安全性較高。這與陳威威等[11]的研究結果相符合。
綜上,在常規治療小兒上呼吸道感染疾病的基礎上增加使用藍芩口服液可顯著緩解臨床癥狀并加速癥狀消退進程,肌體內的炎性水平得到顯著的降低,與單純的常規治療相比療效更為確切,臨床應用價值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