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領娣
(泰興市婦幼保健院,江蘇泰州 225400)
無排卵型月經失調是女性較為多見的疾病,近年來,該病的發生率呈現出逐年攀升態勢[1]。該病是指機體的神經內分泌系統因內環境失調而出現紊亂,進而引起子宮出現不規則出血,給患者的生活與工作帶來負面影響[2-3]。目前,臨床上就該病的診治方案主要為藥物治療,黃體酮作為孕酮類藥物備受醫務人員青睞,主要源于該藥對乳腺的影響較小,故能在臨床上得以普及[4]。但是,黃體酮屬于孕酮類藥物,服藥后勢必對人體的激素水平產生影響,所以給藥劑量將直接影響孕激素與雌激素在人體內的平衡狀況,如果黃體酮給藥劑量不合規范,會引起更為嚴重的月經失調[5]。目前,有關其給藥劑量的研究尚不多,因此本研究旨在通過分析黃體酮給藥劑量以及所產生的安全性問題進行探討,結果如下。
1.1 一般資料 以江蘇省泰興市婦幼保健院在2018年6月至2020年5月診治的57例無排卵型月經失調患者作為研究組;以2017年6月至2018年5月診治的57例無排卵型月經失調患者作為對照組。兩組患者的基礎數據資料經統計學對比后,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 >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本研究經泰興市婦幼保健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后開展,對本研究內容知悉并簽訂同意書。納入標準:①患者的年齡20~50歲;②月經停止時間超過2個月及以上;③經血清孕酮檢測,水平低于9.5 mmol/ L;④經子宮B超檢查,子宮內膜厚度超過0.5 cm及以上。排除標準:①患者對黃體酮存在給藥禁忌證;②伴有心臟、肝臟、腎臟等重要器官疾病患者。
1.2 方法 ①對照組患者予以黃體酮( 浙江醫藥股份有限公司新昌制藥廠,國藥準字H20040982,規格:0.1 g)口服治療,給藥劑量100 mg/d,叮囑患者在每晚入睡前服藥。②研究組患者予以黃體酮口服治療,給藥劑量200 mg/d,叮囑患者在每晚入睡前服藥。兩組患者服藥時間均為10 d。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
1.3 觀察指標 ①比較兩組患者撤藥性陰道出血情況,包括陰道出血量、陰道出血率、陰道出血持續時間。利用PBAC方法對患者的陰道流血量進行統計學分析。②在用藥后,利用B超評估兩組患者的子宮內膜厚度情況。③觀察兩組患者用藥不良反應發生率,包括惡心、頭暈、頭痛、腹痛。
1.4 統計學方法 所得數據利用SPSS 21.0軟件予以處理,計數資料采用[例 (%)]表示,χ2檢驗;計量資料用 ()表示,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撤藥性陰道出血情況比較 兩組患者在撤藥性陰道出血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 > 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撤藥性陰道出血情況比較
2.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子宮內膜厚度比較 研究組干預后的子宮內膜厚度較對照組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子宮內膜厚度比較 (,cm)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子宮內膜厚度比較 (,cm)
組別 n 干預前 干預后研究組 57 0.73±0.14 0.59±0.08對照組 57 0.74±0.15 0.70±0.12 t 0.896 15.247 P>0.05 <0.05
2.3 兩組患者用藥期間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兩組患者在用藥期間的安全性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 > 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用藥期間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例 (%)]
黃體酮是由卵巢黃體合成與分泌,屬于避孕激素,能使女性體內處于增生期的內膜轉化成分泌期內膜,且能有效促進分泌期內膜蛻變,以達到保護子宮內膜及止血的作用[6]。但是,黃體酮的給藥劑量與該藥所呈現出的臨床效果之間存在一定相關性[7-8]。所以,給藥劑量不同,將直接影響黃體酮治療月經失調的成效。對于無排卵型月經失調患者的臨床診治,目前關于孕激素劑量的使用及治療效果一直存在爭議[9]。為探究最佳劑量,本研究中分別給予患者100 mg/d及200 mg/d的黃體酮治療。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患者在撤藥性陰道出血情況方面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0.05),表明兩種給藥劑量所達到的效果相當。同時,研究組子宮內膜厚度較對照組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表明200 mg/d的給藥劑量對于改善女性月經失調方面的效果更佳。分析原因主要為,黃體酮的作用機制為促使子宮內膜狀態從增生狀態轉變為分泌期,從而達到止血和改善子宮內膜厚度的療效[10]。通過服用黃體酮可提升機體內孕酮水平,從而起到良好止血作用,同時在藥理學作用下子宮內膜脫落,從而起到藥物性刮宮治療的效果。能達到保護子宮內膜脫落以及調節人體出血量的目的,亦能強化雌激素的合成與分娩,促進機體正常排卵[11]。有研究指出,利用黃體酮治療無排卵型月經失調的總有效率高達98%,而200 mg/d的黃體酮用量能有效降解人體內雌激素受體,且能借助多種藥物聯合應用以達到對病情的控制成效[12]。此外,月經失調患者在補充黃體酮后能夠持續增殖的子宮內膜處于分泌期,從而加速子宮內膜萎縮及脫落,使患者在停藥后出現撤退性出血,最終達到調節月經周期的效果[13]。當子宮內膜出現完全性脫落后,能促進子宮內膜快速再生,降低陰道不規則出血事件的發生。通過大劑量黃體酮的補充治療,可提高機體內孕激素水平,使雌激素水平拮抗性降低,亦能強化子宮內膜中的溶酶體膜的通透性,使水解酶被大量釋放,促進內膜得到良好的修復[14-15]。另外,從安全性角度來說,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 0.05),表明200 mg/d的給藥劑量在用藥安全性方面尚可。
綜上所述,200 mg/d黃體酮給藥劑量較100 mg/d給藥劑量,在改善月經失調方面的效果更好,且不會增加不良反應發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