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莉
(鹽城市中醫院,江蘇鹽城 224001)
剖宮產是臨床常用的一種手術方式,主要用于處理難產[1]。在手術中,操作者需切斷孕婦子宮壁肌層處的組織形成切口,從腹部將胎兒順利娩出[2]。子宮壁組織在術后愈合中會逐漸發展形成瘢痕,而瘢痕等級對再次妊娠分娩方式、間隔時間均具有影響[3]。超聲是一種常用的影像學檢查手段,具有無創性,可通過組織回聲的影像特征判斷瘢痕愈合情況[4]。但由于腹部超聲在使用中易受脂肪厚度等多種因素影響,因此降低了檢測準確性,而經陰道超聲則可有效避免上述影響,提高準確率。為探討腹部聯合經陰道超聲對檢查子宮下段瘢痕愈合的應用價值,本研究選取有剖宮產史的70例妊娠晚期孕婦進行腹部聯合經陰道超聲檢查,分析子宮瘢痕顯示率,結果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鹽城市中醫院收治的70例有剖宮產史的妊娠晚期孕婦作為研究對象。年齡25~44歲,平均年齡 (37.15±4.33)歲;孕周:>40周6例、37~40周61例、<37周3例;體質量指數為25.6~32.8 kg/m2,平均體質量指數為 (27.5±1.3)kg/m2。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鹽城市中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知情同意。納入標準:單胎妊娠者;無羊水異常者;胎兒為頭位者。排除標準:依從性差者;心血管疾病者;臨床資料缺少者。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使用相同器械進行診斷,檢測儀器選擇美國GE公司生產的LOGIQE9,腹部超聲診斷儀使用凸陣探頭C1-6:孕婦保持仰臥位,由經驗豐富的醫師負責超聲檢查,掃查時使用標準化掃描的方式,先進行腹部超聲檢查,顯示孕婦子宮前壁下段,全面掃查其子宮下段橫切與縱切面,圖像放大后測量子宮前壁下段厚度,連續測量3次取平均值減少誤差。若孕婦未出現宮縮,則仔細觀察其子宮下段,判斷結構是否連續、完整,有無出現肌層缺損;對宮底部加壓后,觀察子宮下段有無出現羊膜囊不對稱地向膀胱方向膨出。待腹部超聲檢查完畢后,更換探頭IC5-9行經陰道超聲檢查:孕婦保持膀胱截石位,將少量耦合劑涂于探頭前,并套上避孕套,將探頭徐徐送入陰道穹窿部,橫切與縱切,得到子宮下段圖像,觀察測量內容與腹部超聲相同。
1.3 觀察指標 子宮瘢痕顯示率:運用腹部超聲、腹部聯合經陰道超聲檢查兩種方式檢測孕婦子宮下段瘢痕顯示是否清晰。切口愈合良好符合率:運用腹部超聲、腹部聯合經陰道超聲檢查兩種方式檢測孕婦子宮下段切口愈合情況。子宮下段切口愈合標準:觀察子宮下段瘢痕及子宮肌層,均勻一致,且子宮下段厚度大于3 mm,屬于Ⅰ級瘢痕,愈合情況良好。子宮下段切口處肌層較正常肌層相比存在明顯缺損或變薄,子宮下段厚度小于3 mm,屬于Ⅱ-Ⅳ級瘢痕,愈合情況較差,為子宮瘢痕缺陷。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2.0作為本次數據分析軟件,子宮瘢痕顯示率、切口愈合、誤診率等計數資料用[例( %)]表示,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子宮下段清晰顯示率比較 腹部聯合經陰道超聲檢測子宮下段清晰顯示率顯著高于單純腹部超聲檢測的清晰顯示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子宮下段清晰顯示率比較[例(%)]
2.2 切口愈合 腹部聯合經陰道超聲檢測子宮愈合良好符合率、子宮瘢痕缺陷符合率均高于單純腹部超聲檢測,組間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見表2。

表2 兩種檢查手段子宮愈合情況比較[例 (%)]
由于進行剖宮產手術時,需要切斷正常子宮肌層纖維,且術后完全愈合至少需2年時間[5-6]。若愈合情況不佳,則孕婦再次妊娠時,易出現子宮破裂、胎盤植入等一系列嚴重疾病,危害孕婦生命健康。超聲檢查是臨床常用的檢查瘢痕愈合情況的一種方法,可較為準確地檢測孕婦子宮下段瘢痕愈合程度。但對于妊娠晚期胎頭位、具有較厚的腹部脂肪者檢測效果較差,其行腹部超聲檢查時會出現子宮下段顯影模糊的狀況。經陰道超聲檢查有利于宮頸峽部及前壁下部分肌層圖像的顯示,且不會受到胎兒位置、脂肪厚度等因素的干擾,因此可使子宮下段瘢痕愈合狀態清晰顯影。本研究中,腹部聯合經陰道超聲檢測子宮下段顯示率高于單純腹部超聲檢測,可證明上述結論。但應注意,如對妊娠晚期孕婦采取陰道超聲檢查,會提高生殖道發生感染的風險,刺激子宮發生宮縮,因此在對孕婦進行檢查前應做好相關消毒工作,檢查過程中需動作輕柔,降低醫療風險[7]。
據資料顯示,經陰道超聲檢查范圍較小,探測深度只能到達子宮下段,無法清晰顯示子宮體上部[8]。通過聯合腹部超聲以及經陰道超聲兩種檢查方式,可彌補兩者單獨使用時存在的不足,優勢互補,合理使用即可準確診斷剖宮產切口瘢痕愈合程度。孕婦妊娠33周后,子宮下段基本形成,在妊娠晚期會被拉長,厚度達5~8 mm。據資料顯示,子宮下段厚度大于3 mm,表示子宮瘢痕愈合良好[9-10]。在本研究中,通過將3 mm厚度作為子宮下段瘢痕分級的臨界值,大于3 mm屬于Ⅰ級瘢痕,小于3 mm為Ⅱ級及以上瘢痕,腹部聯合經陰道超聲組子宮愈合良好符合率以及子宮瘢痕缺陷符合率均高于單純腹部超聲檢查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說明腹部聯合經陰道超聲檢查有助于提高切口愈合診斷準確率。
綜上所述,腹部聯合經陰道超聲應用于妊娠晚期孕婦中效果顯著,可有效提高子宮瘢痕顯示率,切口愈合診斷準確率,利于指導分娩方式選擇,保障母嬰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