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
2021年美國政府將借助四大技術創新應用提升工作效率,四項技術創新分別是:向數字化轉型從而提高工作效率、借助虛擬現實/增強現實技術重塑服務體驗、利用人工智能等技術提升工作效率,以及不斷拓展技術的應用邊界。
代表創意產業領域500多家公司的“創意未來”聯盟近日致函白宮,呼吁拜登政府實施更嚴格的版權保護措施;
美國Astra公司獲得NASA價值795萬美元的衛星發射合同,這并不是Astra公司落地的第一個發射合同,該公司還有超過50次來自私人和政府客戶的任務,總金額超過1.5億美元。
英國
英國DeepMind公司開發的一種人工智能(AI)算法MuZero,可以在不告知其游戲規則的情況下掌握圍棋、國際象棋、日本將棋和視頻游戲。MuZero在數百萬場比賽中,不僅學習規則,而且成功地用策略及事后評估的方式不斷地從自身的錯誤中學習,這是人工智能獲得的又一重大突破。
歐盟
波蘭將開始實施《波蘭人工智能發展政策》中規定的行動計劃,該計劃確定了波蘭短期(到2023年)、中期(到2027年)和長期(2027年之后)的行動和目標,涵蓋社會、創新型公司、科學、教育、國際合作和公共部門6大方面。
俄羅斯
俄羅斯國家采購網站發布的赫魯尼切夫中心(俄航天國家集團企業)的資料顯示,俄計劃用于將宇航員送上月球的“安加拉-A5V”運載火箭氫級將從2024年起在莫斯科制造;
俄國防部決定為黑海艦隊供應首批“天王星-6”作戰工兵機器人。該機器人能夠清除在海岸和內陸上所埋設的地雷,在平坦地形上,這種機器人可頂20名工兵。
韓國
三星集團旗下電池制造商三星SDI將向其位于匈牙利的電動汽車電池工廠投資9420億韓元(8.49億美元),來擴大其在匈牙利的電動汽車電池工廠。目前,該工廠正處于擴建的第二階段。外媒稱,三星SDI計劃在2030年前投資1.2萬億韓元,以確保每月1800萬塊電池的產能。
日本
早稻田大學的一個研究團隊發現了銅和銦組合形成的新材料,能在低于500℃的溫度下,以10毫摩爾/克/小時的高速度將二氧化碳(CO2)有效轉化成有用的資源一氧化碳(CO)。
其他
埃及已批準從國家2020/2021年度財政預算中向通信和信息技術部撥款約318萬美元,以推行“數字埃及建設者”計劃。該計劃旨在促進信息通信技術和電信行業的發展,支持埃及數字化轉型戰略。該計劃每年將向1000名計算機科學和信息工程專業優秀大學畢業生提供獎學金,支持他們在數據科學、人工智能、網絡安全、機器人技術和自動化、數字藝術等領域進行培訓深造,為實現埃及的數字化愿景提供人才支撐。
北美洲·美國
機器學習成功模擬并預報流感傳播
美國谷歌公司研究人員亞當·薩迪樂克及其同事從打開“位置歷史記錄”功能的安卓手機上收集了匿名追蹤數據,并利用機器學習方法將這些數據拆分成單個“行程”,進而構建出一個人群移動地圖。他們借助一個根據醫院掛號和檢驗數據進行校準的傳染病傳播模型,利用這個移動地圖成功模擬“預報”了紐約市內和周圍的流感活動。
研究團隊發現,這個模型比常用的標準預報模型表現更好,和使用通勤調查數據差不多,但已知通勤調查數據收集起來成本更高。他們還模擬“預報”了2016年流感季澳大利亞國內的流感傳播。雖然澳大利亞的人口更稀疏,流感動力學也不同,但這個模型依然能非常準確地預測流感的高峰和低谷。
現有的高分辨率移動數據來自手機通話記錄,這些記錄具有提供者特異性,一般無法反映跨境或跨國移動。位置數據沒有這方面的限制,因此對于監測長距離的疾病傳播更具潛力。目前,這些數據在完整性上有欠缺,因為智能手機使用率低的小孩和老人的移動數據并不包含在內。雖然存在這些限制,但研究團隊證明了利用手機數據預報流行病傳播的潛力。
歐洲·英國
倫敦大學創造新的互聯網數據傳輸世界紀錄
英國倫敦大學學院(UCL)發布消息稱,該校工程師團隊實現了世界上最快的數據傳輸速率,在UCL實驗室中展示的互聯網傳輸速率比日本團隊保持的世界記錄快五分之一。
由UCL電子與電氣工程系Lidia Galdino博士領導的團隊實現了每秒178兆兆位(每秒178,000,000兆位)的數據傳輸速率。該速度接近美國數學家克勞德·香農(Claude Shannon)設定的數據傳輸理論極限值。以這種速度,下載構成世界上第一個黑洞圖像的數據將花費不到一個小時(由于黑洞的大小,它必須存儲在半噸的硬盤中并通過飛機運輸)。
該技術的優勢在于,通過以40~100km的間隔升級位于光纖路徑上的放大器,可以經濟高效地將其部署在現有基礎架構上。
歐洲·俄羅斯
新材料將鋰離子電池容量增加3倍
俄羅斯國立研究型工藝技術大學科研人員合成了一種新的納米材料,可以取代目前在鋰離子電池中使用的低效石墨,從而提高了鋰離子電池的容量,延長了使用壽命。
國立研究型工藝技術大學功能納米系統與高溫材料系研究人員葉夫根尼·科列斯尼科夫說:“我們獲得的化合物Cu0.4Zn0.6Fe2O4多孔納米球作為陽極材料,其容量是市場上現有電池的3倍。同時,與其他有前途的替代品相比,其充放電循環次數增加了4倍。這種改進依靠的是特殊的納米結構和所用元素之間的協同效應。”
該技術使用噴霧熱解法,最終材料的合成可以一步完成,沒有中間步驟。為此,科學家解釋說,借助超聲波將含有所需金屬離子的水溶液進行霧化,然后在1200℃的溫度下蒸發和分解原始金屬鹽,結果獲得具有在鋰離子系統中工作所需孔隙率的納米球。
亞洲·日本
AI將大腦聽到或想到的聲音傳給對方
東京工業大學的研究小組開發出了將電極佩戴到頭部測量腦電波,并再現聽到或想到的聲音的方法。在一個簡單的實驗中,AI以約80%的精度復原了受試者的聲音。
大腦會隨著神經細胞的活動產生電和磁,腦血管的血流等也會隨之發生變化。利用腦電波儀和磁共振成像裝置捕捉這種變化,調查活躍的大腦區域等研究正在進行中。
此次,研究小組開發出了被認為難以準確再現的聽覺相關的解讀技術。可以利用AI分析腦電波儀取得的數據,讀取并復原聽到的聲音或想到的聲音。
在實驗中,研究團隊向10位受試者播放了頻率成分振幅相等的“白噪聲”,讓其從音源中辨認“a”和“i”兩種元音。通過佩戴在頭皮上的32個電極讀取了聽的過程以及之后回憶時的大腦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