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僧
馬云說:“我只想創立一個小公司。國內剛畢業的學生,應該去中小企業鍛煉一下,不是每個人進大企業都是好事?!?/p>
阿里喜歡招有工作經歷的人,大部分崗位都僅限社招。
馬云的說法不是全無道理。10年、15年后,如果整個公司、整個企業都是規規矩矩聽話的人,公司的創新能力和發展前景會大大下降。
那對于我們來說,第一份工作該去大公司還是小公司?這是個很有爭議的話題。
大公司的平臺大,起點高,制度規范,但很難出頭;小公司的薪資高,發展快,晉升迅速,但風險很高。
歡娃娃的肥爪爪:
畢業兩年兩個小公司,讓我再也不想進小公司了。
之前想的是小公司可以鍛煉自己。沒錯,能鍛煉人,但一身多職,樣樣都是皮毛,樣樣沒有精通,特別耽誤自己,零七八碎的事情一窩蜂的涌來,會覺得自己連人生都沒有了方向,感受不到成就感,也沒有幸福感!不要去小公司,更不要去一身多職的小公司,因為活多,加班常態,還沒錢!
@顏遮:
入職HT一個多月,最大的感受就是,大公司的體制更完善,學習的維度更多元。關于業務,關于人際,多聽,多看,多學,多體會。積極融入,樂觀向上。
接觸到的同事們多友善,相處恬靜如水,水利萬物而不爭。遠距離的欣賞,是我喜歡的相處之道。
希望這次是個機會,能夠完善我自身能力的不足,以及性格的缺失。
@大小姐:

天吶,說的真實在,真有大公司仗著自己有點名氣,給的薪資低就算了,還貶低人。還有的大老板,花式壓榨員工,先制定高目標,讓你天天必須加班才能完成的那種任務量,即使你真的完不成,這時候員工會覺得是自己的加班還不夠。
等好不容易有個月熬出點提成,老板嫌提成高,繼續增加目標,提成又不給。
@青青:
先去大公司開闊眼界——大公司平臺好,體系完善,好好吸收思考,不管是晉升還是跳槽或是創業,都有更多的選擇。而先去小公司,一般是幾個部門的事情需要一個人兼任,沒有一定的工作積累,很難梳理到位。
1.組織架構完善
大公司具有完善的公司體系,組織構架清晰,各部門職責分明。
可能大學生對這件事沒有什么感覺,但是職責分明在公司中是相當重要的。至少不會出現辦事找不到人,職責混亂、責任不清的情況。
2.福利制度完善
公司有非常完善的福利制度,從吃喝住行到學習充電,管吃和解決住宿問題,這對于剛畢業來到陌生城市的學生來講太重要。
每個周末的學習充電,公司請專家來培訓,不需要自己摸索,快速提升自我!
3.平臺起點更高
大公司相對應的也是大平臺,接觸的人、事、物的面自然比小公司廣能擴大你的視野。
這種工作作風可以影響每一個人,特別是剛剛工作并沒有什么職業觀的新人,與此相對應的是做事情的人的工作方式都會有格局上的提高。
大公司的優點確實很多,但是并不意味著你只有大公司這一個選擇。
近兩年創業公司如雨后春筍,對應屆生的需求也很大。
先說優勢,大家最看重創業公司(當然是處于行業上升期的創業公司)的一點是可以學到很多東西。
公司以執行為目標,可以擔當多種職務,較完整地理解如何解決一個問題。
你需要兼顧更多工作,挑戰多部門溝通配合的重任,被當作一個挑大梁的人去對待。這些對個人能力的鍛煉和提升是很大的。
大部分人身體力行,你能近身學到很多實踐性很強的東西。
小公司往往沒有什么職業天花板,員工隨著公司的發展一同成長,人事等級階梯較少,在小公司,只要是有能力,就能當leader。
當然缺點也很明顯,往往公司和同事只能交給你20%,剩下80%要靠自己主動摸索,同時要兼顧學業和實習,對主動性的考察非常嚴苛。
不同規模的公司總有他們的優勢和缺點,怎樣根據自己的發展規劃來選擇呢?
畢業后在進入社會的前幾年,如果有能力,盡量去大企業增長見識,學習行業規范,提升自己的能力,在這樣的平臺上也能積累一定的行業資源和人脈。
等到你對該行業有一定的個人理解之后,大公司能提供的職位可能就滿足不了你的野心了,這時候再扎進創業型企業,你可能會迎來事業的新一春。
因為創業型公司沒那么多條條框框,一切以公司利益為中心,你的想法、你的能力更有施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