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晗
近期,虛擬貨幣價格暴漲暴跌,炒作活動有所反彈。針對這一現象,5月18日,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中國銀行業協會、中國支付清算協會聯合發布公告,要求有關機構不得開展與虛擬貨幣相關的業務。
公告指出,開展虛擬貨幣兌換業務涉嫌非法集資,有關機構不得為客戶提供虛擬貨幣賬戶和支付結算服務,不得開展虛擬貨幣托管抵押、宣傳以及金融投資活動,加強行業自律。同時提醒消費者要提高風險防范意識,樹立正確的投資理念,謹防財產和權益損失。
自去年以來,虛擬貨幣價格大幅波動,引來不少資金參與炒作,以比特幣、狗狗幣、SHIB“柴犬幣”為首的虛擬貨幣更是成為市場爆炒的熱點。在“造富神話”的誘惑下,一些中國消費者也盲目跟風,通過境外交易所和場外渠道參與其中。
在虛擬貨幣“帶貨狂人”馬斯克等的鼓吹下,過去半年,狗狗幣暴漲了260倍;柴犬幣則在30天的時間漲了上萬倍,3個月漲了10萬倍。
不過,虛擬貨幣價格大漲也大跌,據比特幣家園披露信息,僅5月12日一天,全球就有近20萬人爆倉,損失合計112億美元。
哥本哈根大學區塊鏈與電子市場研究中心博士研究員韓海庭接受采訪時指出,虛擬貨幣沒有實際價值錨定,其價格波動完全靠市場投機者炒作和投資者信心左右,當前市場流量大V的惡意操作,加之監管政策趨嚴,價格暴漲暴跌也就成為一種常態。

針對虛擬貨幣價格暴漲暴跌和炒作活動抬頭的情況,5月18日,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中國銀行業協會、中國支付清算協會聯合發布防范虛擬貨幣交易炒作風險的公告。
公告強調,開展法定貨幣與虛擬貨幣兌換及虛擬貨幣之間的兌換業務、為虛擬貨幣交易提供信息中介和定價服務等均為違法行為,并涉嫌非法集資等犯罪活動。
三家協會的公告也對銀行、支付平臺等機構提出要求,有關機構不得開展與虛擬貨幣相關的業務。不得用虛擬貨幣為產品和服務定價,不得承保與虛擬貨幣相關的保險業務或將虛擬貨幣納入保險責任范圍,不得直接或間接為客戶提供其他與虛擬貨幣相關的服務。
相關禁止事項包括但不限于:為客戶提供虛擬貨幣登記、交易、清算、結算等服務;接受虛擬貨幣或將虛擬貨幣作為支付結算工具;開展虛擬貨幣與人民幣及外幣的兌換服務;開展虛擬貨幣的儲存、托管、抵押等業務;發行與虛擬貨幣相關的金融產品;將虛擬貨幣作為信托、基金等投資的投資標的等。
實際上,早在2013年,央行等五部委就印發了《關于防范比特幣風險的通知》;2017年9月,央行等七部門聯合發布《關于防范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明確虛擬貨幣交易和代幣發行融資平臺涉嫌非法發行證券、非法集資,并指導各地集中取締173家平臺。此后,監管保持高壓態勢,一大批境內新增平臺被清退和取締。
不久前,中信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發聲明稱,為保護社會公眾的財產權益,維護人民幣的法定貨幣地位,防范洗錢風險,任何機構和個人不得將該行賬戶用于比特幣、萊特幣等的交易資金充值及提現、購買及銷售相關交易充值碼等活動,不得通過我行賬戶劃轉相關交易資金。一經發現,該行有權采取暫停相關賬戶交易、注銷相關賬戶等措施。
今年4月,在博鰲亞洲論壇上,央行副行長李波也談及虛擬貨幣,將比特幣等加密(虛擬)貨幣定調為“加密(虛擬)資產”。李波表示,當前包括我國在內的很多國家在研究對加密資產的監管規則,要確保加密資產不會引發嚴重的金融風險。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研究院高級研究員王衍行表示,從近年來的監管政策可知,中國不是虛擬貨幣交易合法化的國家。三大協會發布防范虛擬貨幣交易炒作風險的警示公告,重要性非同小可,或將構成中國即將嚴厲打擊虛擬貨幣炒作的前奏,虛擬貨幣炒作者不應該置若罔聞,觸碰監管的底線。
在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申訴委員、中國銀行法學研究會理事肖颯看來,三家協會公告中提到不得“間接”為客戶提供虛擬貨幣服務的相關要求,表明了監管的態度:一是穿透式監管,相關防范舉措不影響定性;二是謹防金融機構與其他公司合作進行虛擬幣業務,防止牌照亂用;三是增加相關協會會員單位的合規義務,篩查涉幣服務。
肖颯認為,缺少了傳統金融機構,虛擬幣的技術門檻將直接影響參與者的數量。“法幣兌換虛擬貨幣會變得越來越難,切斷金融機構這種基礎設施,虛擬幣的水池就不會那么滿,減少成為堰塞湖的可能性?!?/p>
“‘不得開展虛擬貨幣相關業務的決定很及時,也避免了更大損失的發生?!敝袊①徆珪庞霉芾韺N瘯<野补庥卤硎?,尤其是目前全球經濟下滑,疫情導致全球大量印鈔等各種不確定因素的情況下,能夠避免消費者用多出來的錢盲目投資。
相關從業者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比特幣、狗狗幣等虛擬貨幣本身是一個交易工具,鑒于目前炒作盛行,泡沫必然存在。各國政府如果進一步加強監管,泡沫可能會被刺破。鑒于以上情況,非專業人士應避免這些風險配置。
對此,三家協會在公告中也發出呼吁,消費者要提高風險防范意識,樹立正確的投資理念,不參與虛擬貨幣交易炒作活動,謹防財產和權益損失。從我國現有司法實踐看,虛擬貨幣交易合同不受法律保護,投資交易造成的后果和引發的損失由相關方自行承擔。
具體而言,消費者要珍惜個人銀行賬戶,不用于虛擬貨幣賬戶充值和提現、購買和銷售相關交易充值碼以及劃轉相關交易資金等活動,防止違法使用和個人信息泄露。
摘自《中國銀行保險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