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七讀財
數學好,不一定能打理好錢
首先,明確一點,理財≠數學。
這就好像你知道好好運動能有健康的身體一樣,這并不需要你生物非常好。
理財的重點,是理清我們和錢的關系,簡單理解就是3件事情:管好你的錢袋子-記賬、養好你的小金鵝-存錢、孵化更多小金蛋-投資。
當你有了存款后,就可以拿出其中的一部分開始嘗試投資了。
如果你本身不擅長計算,也對金融市場不感興趣,安安分分地搭建自己“睡得著”的投資系統,就足夠了。
我們中的多數人并不是專業的投資者,你會小學五年級的“加減乘除”,就可以開始理財了。
簡單的重復才是關鍵
有一位從2018年5月22日關注我們的朋友,在前不久行情不錯的那會兒,問了我們一個問題:打新債,門檻高嗎?如何操作?
打新債這個技能,對于已經掌握了的小伙伴們,就是簡單的重復。
而對這位遲遲未開始的朋友來說,想要再等來一次這樣練練手的機會,也不容易。
雖然打新債這個操作不是完全0風險,但有句話說得好:“如果你沒有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那你便會收獲經驗。”
對于新手來說,選定一只好的寬基指數,簡單地持續地按月定投,在我看來,就已經滿足了簡單的重復。
俗話說:“長考出臭棋。”
在下棋的時候,棋手們一旦思考時間長了,就很容易丟掉憑經驗建立起來的直覺,鉆到牛角尖里,進而猶豫不決,最后走了臭棋。
如果你想知道別人正在怎么投資,那么最好的辦法,是自己先開始試起來。
理財投資的過程,本質上和人類的生物進化也沒什么區別。
兩者都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需要在不斷適應、調整、試錯的過程中緩慢前進。
而每次復盤都是給我們建立投資清單的好機會。
每隔一段時間,將自己的機會、決策、經驗都匯總起來,得出自己的下一步行動方案,這樣才能更好地向目標前進。
這樣的復盤過程,可以幫助你由點串線,慢慢建立一些屬于你自己的投資原則。
剛開始投資的時候,單純追求收益率,就像是因為撿芝麻而丟了西瓜。
每天沉浸在撿芝麻的快樂中,自然留給你撿西瓜的時間就越來越少了。
而我們和高手之間唯一一樣的,只有時間。
我們多數人智商100上下,每天工作8小時。
你可能會想問:“假如每天工作10小時,是不是可以獲得更高的回報呢?”
其實,這些付出和回報和你的才能是劃等號的,是你應得的。
真正超越平常的大事,是你需要和“市場”較勁,你需要等待機會。
如何在市場上“持續賺到錢”,就是我們想和你認真探討的。
不論面對任何看起來有多賺錢的投資,都建議你不要All in,尤其是你自己還一知半解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