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榮偉

“臉書”禁止所有澳大利亞用戶使用其新聞服務(圖/視覺中國)
近期,一場科技巨頭與主權國家之間的大戰引發全球關注。起因是去年澳大利亞策劃出臺的《新聞媒體和數字平臺強制性議價法案》,要求谷歌和臉書等互聯網科技巨頭與新聞媒體達成協議,根據平臺中包含的新聞媒體內容向媒體付費,否則政府將介入進行強制仲裁。谷歌和臉書強勢回應稱,如果立法通過,將停止在澳大利亞的服務。
果不其然。據報道,當地時間2月18日,澳大利亞人一覺醒來后發現,“美國社交媒體巨頭臉書公司已經屏蔽所有澳大利亞用戶在其平臺上查看和分享新聞內容”。由此,一場“科技巨頭對決國家政府”的大戲拉開序幕。
事實上,不僅所有澳大利亞本土的 臉書頁面都被封鎖,而且澳大利亞境外的用戶也無法訪問或閱讀臉書平臺上任何澳大利亞的新聞網頁。更為嚴重的是,澳大利亞本土一些關鍵政府機構的臉書頁面,包括警察部門、緊急服務部門、衛生部門和氣象部門也無法正常訪問。
據多家澳媒報道,除新聞機構外,被臉書“拉黑”的還有不屬于傳統新聞范疇的澳大利亞部分官方機構,包括政府衛生機構、社會服務部門、工會團體和氣象局等在內的頁面都被清空,澳大利亞發布有關新冠疫情、叢林大火和颶風警告的一些緊急機構的頁面已經無法訪問。
臉書的這一舉動引發輿論強烈反彈,批評之聲如潮。對澳大利亞人來說,谷歌與臉書對日常生活的影響非常大。澳大利亞人的搜索任務幾乎95%都由谷歌完成,臉書的社交平臺則是澳洲人須臾不可離開的工具。因此,該消息一出,澳大利亞民眾的第一個感覺是“瞬間昏天黑地,不知所措”,尤其是澳大利亞年輕人對突然失去臉書的訪問權感到極端憤怒,澳大利亞通信部部長保羅·弗萊徹稱:“ 臉書公司需要認真考慮這對其聲譽和地位的意義。”
整個事件的起因在于此前澳大利亞政府擬議中的《新聞媒體和數字平臺強制性議價法案》,該法案強迫谷歌和臉書公司在分享澳大利亞出版商的新聞內容時必須支付費用,企圖在互聯網經濟中進行利潤再分配。澳發言人指出,多年以來,傳統新聞媒體一直抱怨科技巨頭們的社交媒體平臺,“他們認為,新聞記者為了撰寫新聞稿件四處奔波,然而社交媒體平臺卻無須花費一分錢就可從中獲取巨額收益”。
澳大利亞政府表示,該法案的主要目標不僅是維護“正義”,要求科技巨頭們不能隨便剽竊新聞媒體的勞動成果,更是為了支援目前陷入困境的傳統新聞媒體。CNN援引澳大利亞當地研究機構的數據,指出自2019年1月以來,澳大利亞全國已有200多家新聞機構削減了業務、暫時關閉或永久關閉,而谷歌與臉書等公司的業績卻在持續增長。
1月22日,臉書執行官西蒙·米爾納聲明:臉書并未從平臺的新聞內容中獲取任何商業利益。西蒙表示每天約有1400萬澳大利亞人在使用臉書,“僅去年我們的公司就為澳大利亞各新聞出版機構推送了約51億條新聞,其價值估計超過4億澳元”,“需要指出的是,這些新聞都是免費推送的”。西蒙稱,“事實上,我們推送的新聞內容僅占用戶推送量的4%”。對于新法案,臉書公司表示,“該法案從根本上誤解了平臺與利用平臺發布內容的新聞媒體之間的關系”。澳大利亞擬議中的立法使公司“面臨一個嚴峻的選擇:嘗試遵守一項無視雙方關系現實的法律,或者禁止我們在澳大利亞的服務中出現新聞內容”。“懷著沉痛的心情,我們選擇后者。”
臉書澳大利亞和新西蘭分公司董事總經理威廉·伊斯頓在其博客文章中稱,臉書去年通過推介活動,幫助澳大利亞出版商賺取了約4.07億澳元的收入。但澳大利亞擬議中的立法“試圖對臉書沒有主動接受或索取的內容進行處罰”。臉書公司希望澳大利亞政府將來會認識到臉書平臺已經提供的價值,并與臉書合作來加強而不是限制臉書與出版商的伙伴關系。
臉書的做法引發各國擔憂。加拿大100多家報紙和新聞網站以“開天窗”的方式抗議,而英國、法國等則紛紛表達谷歌和臉書對他國新聞行業吸血的不滿。
近年來,各國政府對于科技巨頭在互聯網反壟斷調查方面不斷加大力度,以谷歌、蘋果、臉書、亞馬遜(下稱“GAFA”)為代表的科技巨頭身處這場風暴中心。其中,尤以歐盟在互聯網反壟斷問題上力度最大。
在歐盟,以鐵腕作風著稱的反壟斷官員瑪格麗特·維斯塔格素有“反壟斷女皇”之稱,她曾對谷歌開出天價反壟斷罰單,一度催著蘋果補交百億美元稅款。德國媒體報道,在過去幾年里,維斯塔格是科技巨頭最不敢輕視的對手之一。2016年8月,因認為蘋果利用愛爾蘭的稅收優惠政策避稅漏稅,維斯塔格宣布調查蘋果在愛爾蘭的稅務問題,并勒令蘋果補繳超過140億美元的稅款。在歐盟的反壟斷調查名單上,谷歌、蘋果、臉書、亞馬遜、高通等公司在列。
近三年來,谷歌面對來自意、法、英、荷等歐盟國家的反壟斷調查就多達十幾起,其中主要有:2018年,歐盟競爭監管機構以谷歌利用其市場主導地位壟斷為由,對谷歌處以43.4億歐元罰款;2019年,歐盟因谷歌濫用其主導地位,迫使其AdSense業務的客戶簽署合同,對谷歌罰款14.9億歐元。2019年,亞馬遜卷入的反壟斷調查有14起。歐盟之所以高舉反壟斷大旗,主要原因是其互聯網經濟孱弱,谷歌等巨頭形成對歐盟的數據霸權。通過加強市場監管,歐盟希望為本地互聯網企業發展創造空間,發展本地企業。
從調查地區來看,主要國家的反壟斷機構大多都曾對GAFA發起過反壟斷調查。作為當前世界上最具影響力的科技公司,GAFA在全球很多國家具有市場支配地位,自然也就成為各國反壟斷調查的“常客”。實際上,在美國本土,科技四巨頭的日子同樣不好過。兩大執法機構——美國司法部和FTC在2019年6月就調查范圍做了分工,FTC負責調查臉書和亞馬遜,司法部則負責調查谷歌和蘋果。但同時,美國是從這些壟斷企業獲利最多的國家。專家指出,互聯網巨頭是美國獲得數據霸權的急先鋒。通過臉書等社交平臺,美國影響著年輕人的價值觀,并利用互聯網巨頭對全世界重要目標進行監控。
澳大利亞人的搜索任務幾乎95%都由谷歌完成,臉書社交平臺則是澳洲人須臾不可或缺的工具。
那么,為何歐洲等世界各地都不約而同地掀起了互聯網科技反壟斷熱潮?前英國反壟斷官員斯通曼表示,“隨著美國科技公司的崛起,處于弱勢的歐洲公司,也包括世界其他地方的公司將失去一切”。就歐洲來看,歐洲的決策者習慣控制其經濟中的主要部門,眼下卻難以掌控來自大洋彼岸的行動迅速的新來者。經濟增長低迷,政府收入疲弱,決策者們眼看著從零售到媒體到出租車等行業曾經歸歐洲公司所有的利潤流入科技公司的腰包。如若不及時規制,科技巨頭勢必濫用其市場支配地位,消弭市場競爭,扼殺市場創新,從而損害消費者福利和公共利益。
臉書為何如此關注澳大利亞這部即將實施的媒體法規,并對其痛下殺手?媒體指出,因為其他國家正在觀察澳大利亞發生的事情,如果不急踩剎車,包括加拿大和歐盟都有可能效仿澳大利亞政府。據悉,渥太華目前也正在加緊立法,將可能與澳大利亞一樣,讓科技巨頭為新聞內容付費。代表加拿大媒體公司游說的“加拿大新聞媒體”總裁約翰·欣茲就表示,聯邦政府應當盡快對此法案采取行動:“公司實體能夠威脅到一個主權國家,這實在是太令人震驚了。”“加拿大廣播之友”的執行董事丹尼爾·伯恩哈德也表示,如果加拿大與其他國家也加入澳大利亞的行列,那么將迫使臉書與谷歌等巨頭遵守規定,讓他們像其他公司一樣向供應商付款。
當然,臉書不想看到這種情況發生,尤其是不希望政府介入并告訴臉書公司:“你們必須為新聞內容付費!”當臉書公司考慮到其轉載的新聞需要向當地媒體付費,而且付費的新聞直接由政府任命的仲裁員來決定價格的時候,他們終于采取行動了。臉書表示,“如果想對臉書采取強硬行動,那你們將會收獲‘嚴重后果”。
對于新法案,谷歌揚言,如果澳大利亞政府堅持要求谷歌與臉書向新聞機構付費,那么他們將“忍痛割愛”,退出澳大利亞市場。臉書采取的措施簡單直接:澳大利亞用戶無法在臉書上分享新聞。
澳洲衛生部部長亨特表示,臉書的做法是對一個主權國家的侵犯,也是對其市場優勢的濫用。美國眾議院反壟斷委員會主席西西蘭指出,臉書試圖通過威脅,逼迫一個國家屈服,實質上承認了自己擁有壟斷力量。澳大利亞總理莫里森抨擊該公司的做法,“臉書拉黑了澳大利亞,切斷了關于衛生和緊急服務的重要信息渠道,此舉既傲慢又令人失望。這印證了很多國家的憂慮,即科技巨頭認為自己比政府規模更大,且規則不適用于他們”。對臉書的上述行徑,莫里森直指臉書此舉形同“霸凌”,并表示“這不會阻止政府對數字內容進行立法監管”。
編輯:薛華? icexue032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