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亞麗

每天,人們都被包圍在名目繁多的家用電器中。現代生活已經越來越離不開電了,可是,地球也早已不堪重負,陷入到前所未有的能源危機中。為了緩解資源緊張的局面,人類不斷出擊,如今,空中、水中、地下都有了人類的“發電廠”。今天就帶大家一同見識見識時刻都在等風來的空中“發電廠”。
小鏈接
風力發電機根據風輪旋轉軸與風向的位置關系分為兩類——水平軸風力發電機和垂直軸風力發電機。水平軸風力發電機風輪的旋轉軸與風向是平行的;而垂直軸風力發電機風輪的旋轉軸垂直于地面或者氣流的方向。
葉片越多,發電越給力?
大家對風車玩具很熟悉,卻不見得了解風力發電機,甚至可能誤以為生活中常見的四葉風車就能用來發電。跟一些人想象中的景象不同,現在公路兩旁常見的風力發電裝置,似乎大多都只有三枚葉片。對風力發電來說,葉片的數量并不會直接影響能量利用率,相反,葉片數量多了會對空氣流動形成干擾,反而降低利用率。那么問題來了——只用一枚葉片是不是更好呢?答案是不好,因為一枚葉片運轉的時候,整個風輪容易失去平衡,影響風力發電機的安全。事實證明,三葉片結構更能保持平衡,因此也就廣泛地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
可是滿眼都只有三葉風力發電機,這多單調啊。能不能找到更好看、發電能耐更大的風力發電機呢?于是人們腦洞大開,各色風力發電機得以在生活中爭奇斗艷,一起來看看哪種風力發電機最酷吧!
拍拍“翅膀”就發電
當發電機學會“拍翅膀”之后,發起電來也給力,比如這款跟蜂鳥“偷師”了撲翼技巧的風力發電機。蜂鳥是鳥類中有名的飛行家,和它的小身板比起來,它的飛行效率高得驚人。它極速拍動翅膀,一小時可以飛45千米,翅膀拍打的頻率可以達到每秒50次左右。
撲翼發電機安裝了一對用碳素纖維材料制作的翅膀,翅膀長度大約為1.6米。這對翅膀以畫8字的方式來收集風能。它的占地面積小,不挑剔建造環境,而且運行噪音小,因為沒有轉動的巨大扇葉,所以也不會傷害到空中的鳥類。
放個“喇叭”來發電
酷似朝天大喇叭的無葉片風力機,雖然顏值不咋高,但是它可以捕捉各個方向的來風,連微風也休想從它面前逃開。當氣流從喇叭口進入發電機內部后,會沿著逐漸變窄的管道流動,氣流速度會逐漸被增大,推動發電機發電。
“漩渦”里的棒子也懂發電
如果你在大地上,看見一根根高高聳立的棒子,那可能是遇見了風力發電機。沒有一枚葉片,不代表人家就沒有發電的本事。這種發電機的大名叫作無葉片渦振器。它利用特別的“卡門渦街”現象來工作。讓空氣從棒子周圍流過時產生的“漩渦”促使棒子產生振動,而棒子來回振動就會帶動發電機發電。只不過,現階段棒子們發電的效率還不夠高,而且讓它們長時間處于振動狀態,會加劇材料的磨損,還需要假以時日提升技術,才能更好地進行發電。
球球也愛發電
除了會制作大風車,荷蘭的新型風力發電裝置也十分別致。在荷蘭阿姆斯特丹機場高速路旁,有一個個球形的“打蛋器”,它們叫作“能源球”。能源球通過在球體內部制造壓力,吸取球體附近的氣流,促使葉片旋轉,進而將風力轉化為電能。當風速達到7米/秒時,一個直徑為1米的能源球一年可以產生500度電,一個直徑為2米的能源球一年可以產生1750度電。即使在風速下降到2米/秒時,能源球也能持續運行發電。據初步測算,能源球可以比相同直徑的推進式葉片渦輪多產生40%的電能。
除了上面這些,還有利用高空風發電的汽艇發電機、風箏風力發電機等。你還知道哪些酷酷的風力發電裝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