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13日上午,臨沂市“慈善文化進校園”項目在臨沂外國語學校啟動。中華慈善總會副秘書長管延榮、臨沂市副市長張玉蘭出席,臨沂市慈善總會會長徐福田出席并主持啟動儀式。
“慈善文化進校園”項目是在中華慈善總會的關心指導下,由臨沂市委宣傳部、市慈善總會、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團市委、臨沂日報報業集團、臨沂廣播電視臺、河東區委區政府等共同組織實施。
啟動儀式上,向各縣區發放了價值30萬元的《慈善讀本》2.5萬冊,旨在以此為載體,在中小學校廣泛開展專題閱讀和課外實踐活動,使孩子們學會肯定自我和他人,積極開朗學習生活,弘揚慈善精神,播撒愛心種子。
管延榮對臨沂市慈善總會取得的驕人成績給予肯定和好評。他指出,臨沂市慈善總會統籌推進慈善助力抗擊疫情、抗洪搶險、脫貧攻堅等各項工作,特別是在抗擊新冠疫情期間,臨沂市慈善總會組織募捐并撥付款物1.5億元,貢獻了慈善力量,這種規模在全國地級市是不多見的,也充分印證了臨沂是一座溫暖之城。他指出,中華慈善總會作為“慈善文化進校園”項目的合作方,對于臨沂市高度重視慈善文化傳播,勇于探索青少年慈善文化教育途徑的做法,表示由衷贊賞并將給予積極的配合。他希望臨沂市能采取學生喜聞樂見、易于接受的形式,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堂內外活動,不斷增強慈善教育效果,爭取在慈善文化教育方面蹚出新路子,為全國中小學校樹立新標桿。
張玉蘭在講話中指出,“慈善文化進校園”項目是弘揚慈善文化的一件大事、喜事,對于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具有重要意義。她要求,要充分認識“慈善文化進校園”活動的重要性,積極引導學校將慈善教育作為校園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要將慈善教育與學校德育教育相結合,與文明校園建設、學雷鋒活動相結合,使慈善教育經常化、常態化;各參與部門要精誠合作,密切配合,形成合力,推動項目真正落地實施;要及時挖掘、總結項目實施的成功經驗與典型,加強宣傳引導,形成“宣傳慈善、參與慈善”的濃厚氛圍。
主持過程中,徐福田對中華慈善總會對臨沂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謝。他指出,中華慈善總會的領導歷來關心臨沂慈善工作,持續多年在臨沂開展“微笑列車”唇腭裂修復手術,每年發放援助藥品價值6000萬元。今天再次來到臨沂指導我市的“慈善文化進校園”項目,充分體現了對我市慈善工作的高度認可,體現了對沂蒙人民的深厚感情和關心支持。市慈善總會將認真組織好 “慈善文化進校園”活動,讓慈善的種子生根發芽,在沂蒙大地開花結果,進一步培養全市青少年的慈善意識和社會責任感,讓他們都能成人成才,為國家和社會作出更大貢獻!
臨沂市委教育工委常務副書記、市教育局黨組書記、局長陳海玲宣讀了《關于開展臨沂市“慈善文化進校園”項目的通知》,對項目實施進行了安排部署。以《慈善讀本》載體,以“善行伴我成長”為主題,創新課堂教學,通過慈善課程、故事宣講、主題班會、征文評選、文藝活動、演講競賽等形式,使善心善行深入人心,學雷鋒、獻愛心、做好事在校園蔚然成風;注重慈善實踐,培育和引導中小學生開展慈善實踐和愛心活動;開展《慈善讀本》學習活動。
河東區委書記雋新陽在致辭中講道,慈善文化作為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發展慈善事業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和作用。河東區將以此為契機,把“慈善文化進校園”項目作為慈善組織的“種子項目”“基因項目”,推動慈善教育與德育教育、學科教育、特色教育相結合,在孩子們心中播種愛的種子、灌輸愛的理念,推動全區慈善事業持續健康發展。
期間,管延榮一行赴沂蒙革命紀念館、華東革命烈士陵園、河東區新四軍軍部舊址紀念館、蒙陰孟良崮戰役紀念館、沂南紅嫂革命紀念館等地接受黨性教育。一行人深入緬懷革命先烈,感受革命傳承,深深感動于沂蒙精神的博大和精深。還先后赴市關工委孤貧兒童志愿者服務團、東苗莊社區、蘭山區養老服務中心等地,進行了參觀考察和調查研究。
中華慈善總會聯絡部部長張欣,中華慈善總會聯絡部副高級專員、慈善文化進校園項目主任劉曉嘉,中華慈善總會宣傳部專員李保玲,慈善雜志社副主編蘇紅,臨沂市委宣傳部副部長王永鳳,臨沂廣播電視臺臺長孫濤,臨沂日報報業集團黨委副書記、總經理陳學善,市慈善總會副會長莫鳳玲,團市委副書記尚曉玲,市民政局二級調研員、市慈善總會監事長李長征,市慈善總會秘書長李平等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