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德勝

從目前江西省的區域經濟發展格局來看,南昌經濟是江西經濟的火車頭,全省域無門檻最先選擇落戶的城市肯定是南昌,省內的最大受益者,一定會是南昌。
開放落戶又有大動作。
2月23日,江西省發布《關于促進勞動力和人才社會性流動體制機制改革的實施意見》(下稱《意見》)提出,全面放開全省城鎮落戶條件,全面取消城市落戶限制,以具有合法穩定住所(含租賃)或合法穩定就業為戶口遷移的基本條件,取消參加社保、居住年限、就業年限等限制。
落戶門檻解除,江西成為全國首個全面放開落戶限制的省份。為什么是江西?其他省份會跟進嗎?
江西全面取消城市落戶限制,并不使人感到意外。
“近年來,江西經濟增長速度處于全國第一方陣,但是江西工業園區的招工難、勞動力短缺現象還比較嚴重,江西是勞動力輸出大省之一,放開城鎮落戶是吸引這支勞動大軍回流江西就業的重要舉措。”江西省委黨校江西區域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劉曉青表示。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江西省人口總數從2008年的4400萬人,到2019年增長至4666萬人,人口增長并不明顯。在中部六省(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中,江西排在倒數第一。
人口增長乏力,與江西人口外流有很大關系。作為唯一既緊鄰長三角地區,又緊挨著粵港澳大灣區的省份,江西憑借這層優勢,經濟取得快速發展,2000年以來江西的經濟累計增幅要高于湖南、湖北等周邊省份。不過,由于毗鄰兩大經濟核心地帶,江西也面臨著嚴重的虹吸效應,人口大量流失。
江西人口流失情況有多嚴重?江西省統計局曾發布了一篇《江西戶籍外出人口現狀及特征分析》,文中提到幾個數據值得關注: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江西戶籍外出人口逐年增多,到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時已達到578.74萬人,比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的368.03萬人增加了210.71萬人,在全國僅次于安徽、河南、四川、湖南和湖北五省,平均2.05戶就有一個人外出。2019年,江西省農民外出從業人員為908.6萬人,比上年增長1.5%。其中,省外務工人數為599萬人。
恒大經濟研究院任澤平團隊對中國3000個縣人口流動格局的梳理也顯示,江西有95.1%的地區,處在人口凈流出狀態,比例全國領先。
即使是江西省會南昌,要留住本省人口也是有心無力。2019年,南昌常住人口只增長5.5萬人,扣除出生減死亡的自然增長部分,幾乎沒有多少新增。
5.5萬人是個什么樣的概念?同在中部,2019年長沙常住人口增加23.98萬人,鄭州增加21.6萬人,武漢增加13.1萬人,合肥增加10.2萬人,太原增加了4.04萬人。南昌排在倒數第二。
從常住人口城鎮化率來看,2019年,江西省城鎮化率為57.42%,低于全國60.58%的水平,而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僅為40.7%,與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的剪刀差表明,實際選擇在江西省落戶的人數并不多。
按照住建部公布的2019年城市建設統計年鑒,江西所有城市都在常住人口300萬的標準線下。也就是說在江西省內,沒有一個城區常住人口超過300萬人的大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
2020年4月9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了《2020年新型城鎮化建設和城鄉融合發展重點任務》,文件對不同規模等級的城市,提出明確要求,其中包括,“督促城區常住人口300萬以下城市全面取消落戶限制”。
幾乎同時,南昌也發出聲響,發布了《關于全面放開南昌市城鎮落戶限制的實施意見的通知》,正式實現零門檻落戶。同年11月,經濟總量位列全省第二的贛州市,也全面取消落戶限制。
因此,無論是從江西省的現實情況,還是從國家政策的背景來看,江西全省域零門檻落戶,敢于第一個“吃螃蟹”,其實都是有跡可循的。
江西第一個“吃螃蟹”,南昌是最大受益者。
江西全面取消落戶限制,目的不僅是要留住本地人,就省內來看,也是想借此打通人口資源要素自由流動的壁壘,為人口向省會南昌集中創造有利條件。
《意見》明確提出,要深入實施一圈(大南昌都市圈)引領,兩軸(滬昆、京九高鐵經濟帶)驅動,三區(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贛東北開放合作、贛西轉型升級)協同發展戰略,加快構建大中小城市網絡化發展的城鎮體系。
這一戰略思路和全面開放落戶,有著很強的呼應關系。近年來,江西存在感較弱,一個重要原因在于,缺少強有力的頭部城市來爭取政策、集聚資源。
從目前來看,江西省內的第一城南昌,2020年經濟總量也僅有5745.51億元,遠低于同在中部的武漢、鄭州、長沙和合肥四座萬億城市,只排在全國城市經濟第40位。
更讓人尷尬的是,南昌的經濟首位度只有22.4%,同樣遠低于中部省會武漢的35.9%、長沙的29.1%、合肥的26%。本省省會不強,在產業上缺少競爭力,導致大量江西人口外出。在這方面,同處中部的安徽合肥,做出了很好的示范。
安徽從2013年開始,已連續7年出現外出人口回流現象,大部分來自長三角,步入“外出人口持續回流”新時期。2018年末,常住人口比上年增加68.8萬人;2019年末,常住人口增加42.3萬人,實現了從過去“全國飛”到如今“鳳還巢”的轉變。
之所以安徽能實現外出勞動力陸續回流的改變,省會合肥崛起居功至偉。
從1995年至今的25年間,合肥經濟規模從百億元躍升至萬億元,全國排名從97位攀升至20位,被形容是“最大黑馬城市”。合肥更是一舉引入和培育了新型顯示器件、集成電路、人工智能三個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吸引了大量人口回流就業。
合肥的成功,讓江西找到了方向。江西近年來多次明確表示,要實施強省會戰略,做大做強南昌,并支持南昌爭創國家中心城市。
2019年,江西發布了《大南昌都市圈發展規劃(2019-2025年)》,以期通過基礎設施、產業發展等方面的一體化,來推動南昌都市圈建設,引導圈內資源向圈中心南昌集聚。
此次,江西全面取消落戶限制,人口要素完全自由流通,更能有效推動南昌都市圈建設,提升南昌經濟首位度和輻射帶動力,從而提高南昌的人才吸引力。
從目前江西省區域經濟發展格局來看,南昌經濟是江西經濟的火車頭,全省域無門檻最先選擇落戶的城市肯定是南昌。所以最大受益者,一定會是南昌。
盡管江西會吸引多少人口落戶還有待觀察,但全省放開落戶限制無疑將具有一定的示范效應。江西之后,會有其他省份跟進嗎?
近幾年,很多省份和城市都在不斷探索如何降低乃至全面放開落戶限制。比如,早在2019年,人口大省河南就放開了除省會城市外的落戶限制。
在2020年最后一個月,福州宣布了城市零門檻的落戶政策,廣州正在征求意見的“差別化入戶”政策,被稱為最寬松的一線城市落戶政策。這些省會和一線城市朝著“零門檻”邁進,更具有標志性意義。
今年3月,“十四五”規劃綱要明確指出,放開放寬除個別超大城市外的落戶限制,試行以經常居住地登記戶口制度。這意味著,未來絕大部分城市都有望實現“零門檻”和接近“零門檻”落戶。
很多數據顯示,中國目前的城市人口密度,尚未達到很高的程度。“其實很多地方都有江西省這樣的眼光,尤其是北上廣深,從主觀來講,都是希望人口規模能夠擴大,但主要的約束在于城市的公共服務能力跟不上。”中國區域經濟學會副會長、中國社科院研究員陳耀分析說。
當然,一些超大城市也在尋求破題之策。3月2日,上海市發布《關于本市“十四五”加快推進新城規劃建設工作的實施意見》,指出到2035年,5個新城各集聚100萬左右常住人口,基本建成長三角地區具有輻射帶動作用的綜合性節點城市。
值得注意的是,該文件提出,制定差異化的人口導入和人才引進政策,探索出臺與中心城區差異化的購房和租賃政策。
復旦大學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學院教授任遠表示,在新城建設中實施差異化的人口和人才政策,一方面可以通過降低居住證和戶籍準入的門檻來逐步實現,同時也可以通過與人才相聯系的更有激勵作用的社會管理和服務來實現,包括住房市場的購買政策、公共住房租賃政策,公共服務配套政策等。
4月13日,國家發改委印發了《2021年新型城鎮化和城鄉融合發展重點任務》,再一次明確有序放開放寬城市落戶限制,城區常住人口300萬以下城市落實全面取消落戶限制政策。2019年,全國城市數量為672座,其中城區常住人口300萬以上城市達到30座。也就是說,2021年642座城市將全部實現“零門檻落戶”。
因此,類似江西省這樣全面放開落戶限制的舉措,除了個別超大城市的部分區域之外,未來全國城市的戶籍門檻將基本被踏平,“零門檻”時代已來。
(作者系資深產業經濟觀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