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歡歡

蘇東坡是北宋著名的大文豪。被貶黃州、杭州、惠州時,千方百計治療瘟疫的事情,讓我們深深記懷。
“烏臺詩案”后,蘇東坡被貶,謫居黃州,就是現在的湖北黃岡。剛到黃州的蘇軾,人皆畏避,日子十分艱難。為了解決一家老小的衣食之憂,他節衣縮食,躬耕東坡,與田夫野老相從于溪山之間。
同時,他十分注重健身防病,經常跟著老藥農進山采藥,廣泛收集民間單方驗方,形成了一套獨特的養生健體方法。
元豐五年,他的好友四川眉州眉山人巢谷投奔蘇東坡,盡管此時的蘇東坡窮困不堪,仍然熱情收留了落難之友。他們常常燈下小酌,聊些老家故事、民間單方。一年后,巢谷離開蘇東坡,臨行前,將祖傳多年秘藏、連兒子都沒有傳的“圣散子”方子傳給蘇東坡,要求蘇軾指江水為誓,絕不傳人。
誰料不久黃州瘟疫肆虐,百姓生命垂危。蘇東坡在人命關天時,失信了,毅然將此方公布于世,救治百姓,很快控制了黃州瘟疫。
宋哲宗元祐五年,蘇東坡來到杭州當知州,恰逢杭州大旱,饑饉瘟疫一同發生。蘇東坡馬不停蹄一連幾天帶著僚屬走大街串小巷,隨處可見患疫的百姓。
他深入察看后,立即采取了幾項措施:一是上書朝廷,減免了本路三分之一的上供米。二是爭取朝廷支持,得到了朝廷賜給的剃度和尚的度牒,換成大米救濟饑餓的百姓。三是減價出售常平倉的大米,做成很多厚粥和湯藥,派人領著醫生分街坊給百姓食用。四是集中州府二千緡公款,自己又拿出五十兩黃金,辦起病坊,用“圣散子”治之。
史書記載:“得此藥全活者,不可勝數。”“圣散子”所用皆中下品藥,“略計每千錢即得千服,所濟已及千人。”
同時,蘇東坡教會百姓調攝自己的身心。瘟疫蔓延時,有一位叫張鶚的人,上門求醫。蘇東坡給他開了四味藥:無事當貴,早寢當富,安步當車,晚食當肉。蘇東坡告訴他,此四味藥可治妄念,可治貪饞,可減肥贅,可調胃腸。通過蘇東坡科學救治,杭州瘟疫被很快控制。
千年前蘇軾治疫,起碼給我們四點啟示:第一,任何時候都必須傾心為民。蘇東坡到黃州任職,當時的朝廷內斗劇烈,他是硬被擠出朝廷的,以至于人們像躲瘟疫一樣躲他,而他盡管食不果腹,內心哀怨,但看到瘟疫襲擊百姓,立即奮起抗擊,寧可失信好友,也不辜負百姓。
第二,救疫先救饑。吃不飽、穿不暖,瘟疫就會成為厲鬼。于是,他在杭州采取的措施,三條都是為了千方百計解決饑民的吃飯問題。
第三,調攝身心,提高自身免疫力。史料上只記了他給張鶚開了四方,根據《跋東坡黃州謝表》《答秦太虛書》《東坡全集》《圣散子方》等書記載綜合分析,可以看到蘇東坡十分注重引導百姓汲取本地特產,強身健體,提高自身免疫力。
第四,潛心研究充分運用中華傳承中醫藥方。在黃州時,他經常跟藥農討論藥方,廣泛搜集民間的單方驗方,總結出吸食三氣、實行四浴、居家三適、延壽四戒等獨特的養生健體方法,用來教育引導百姓。正因為蘇東坡對中醫藥方和強體之術有了很深的研究,巢谷才會將“圣散子”傳給他。
看到這么一個人人敬仰的文學巨人,做起地方官后,逆境順境不移其志,自身難保卻不忘民生,治瘟疫思路清晰,措施得當,既務實操作救當前之急,又目光長遠防患未然,救民無數,內心更是崇敬至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