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書在事實層面無懈可擊。我就是想讓中國人知道,他們在法國有真正的朋友,同時也想向西方表明,中國不是敵人。
——年近八旬的法國作家馬克西姆·維瓦斯用4年時間實地考察新疆,寫成了《維吾爾族假新聞的終結》一書。在近日的采訪中,他一針見血地指出,西方世界聽到的那些“涉疆言論”有多么不靠譜。
也許因為是屬牛的吧,非常敬仰孺子牛的犟勁精神,不做則已,一做到底。如活著能熱愛祖國、忠于祖國,為祖國的富強而獻身,足矣!
——近日,中國核潛艇第一任總設計師、核動力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彭士祿在京逝世,享年96歲。他畢生致力于核動力事業,不求名、不逐利,在自述中他曾經這樣寫道。
這一路,信念很簡單,把書念下去,然后走出去,不枉活一世。
——近日,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黃國平的博士學位論文“致謝”部分引發熱議。在致謝中,他提及自己歷經親人師長離別,憑靠努力和外界幫助,逐步完成學業走出大山,引發廣泛關注。
農村現代化很難用衡量農業效率的指標來衡量,如果農村現代化用效率指標來衡量,就容易搞出問題來。有人說,一個鄉村創造了多少GDP,其實鄉村不是創造GDP的地方。如果你要鄉村去創造GDP,那就錯了。
——日前,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院長、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農村部副部長劉守英教授這樣解讀農村現代化。
基層黨員干部成千上萬,他們是生活中的大多數,卻不是銀幕和屏幕上的大多數。為了中國新農村建設和老百姓過上好日子,那些基層黨員干部做了太多太多,我覺得我們沒有理由不去呈現他們。正是有了這群人的努力,才有了中國新農村的變化。
——當代農村劇《經山歷海》導演楊亞洲日前在接受采訪時這樣談拍攝這部電視劇的初衷。
選擇以什么樣的姿態與AI共舞,會決定你在未來以什么樣的姿態生活下去,同時,也會決定一個國家以什么樣的姿態屹立于這個世界。
——科幻作家陳楸帆近日在演講中這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