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鋼



大學畢業后的卓瑪回到木澤西村后,第一件事就是去拜貢嘎雪山祈福,這是村里人從小就養成的習慣。她是村里首批大學生之一,無論是當初走出大山,亦或是如今回大山,她們都知道自己肩負著一種責任,就是要用知識改變村里的貧困。回村后的卓瑪在松茸產業園從事生態保護和產業發展管理工作。
木澤西村位于雅江縣八角樓鄉,這里地處青藏高原東緣的高山峽谷與草原過渡帶,年平均氣溫11℃,年降水量650毫米,獨特的青藏高原亞濕潤氣候區造就了產量高、品質好的松茸。但受技術限制,松茸之前都不能人工種植,這決定了松茸產業是一個靠天吃飯的產業。雅江縣過去既是國家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縣之一,又是四川省45個深度貧困縣之一。
從2016年開始,雅江縣大力發展以松茸為代表的食用菌產業,引進現代農業龍頭企業,建設高科技食用菌產業園,依托品牌,帶動當地藏族百姓長效脫貧,穩定致富。
清晨,來自八角樓鄉松茸村、木則西村、維地村的村民到產業園上班。
產業園裝袋組組長、來自八角樓鄉木澤西村的色佳正在檢修設備。經過培訓后,他們正在慢慢成為園區的技術核心力量。
工人通過高科技真空冷凍干燥設備加工凍干食用菌。過去,當地村民的主要收入來源于粗放的種植、放牧、上山撿菌子。精準扶貧不僅要做好產業植入,更重要的是要改變老百姓的生產方式。
午間,在產業園務工的村民在產業園區草坪上曬太陽休息。
3米多高的鐵架上,密密層層放滿了經過灌裝、消毒、培育制作成的菌包。管理人員正在整理即將發放給當地種植戶的滑子菇菌包。這些經過培育后的菌種再送到種植戶手上,種植難度就低了很多。
產業園菌種廠工人帕他志瑪、扎西翁姆、白瑪、確志來自八角樓鄉松茸村、木則西村,她們在產業園務工,平均月薪超過3000元。改變思想觀念的扶貧才是具有長效價值的扶貧。家門口打工、全家人掙錢,像她們這樣的當地村民家庭在八角樓鄉不在少數,如今在產業園長期就業的村民有40余人、季節性就業村民100多人。
從雅江縣發出的松茸、滑子菇、猴頭菇十幾個小時之后送達省內外超市出售,成為市民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白馬翁姆(左)現在是產業園的接種工,每月收入4000元,休息日,她在新家客廳接待外地來的客人。
在產業園務工的村民拉西扶著母親澤旺曲西每天早上都要上自家房頂拜山祈禱,如今老人總要看著松茸產業園很久,然后閉上眼合掌默默念叨一會兒。她說,那是孩子們工作的地方,希望大家平安,日子越過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