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海福
(安丘市市立醫院外二科,山東濰坊 262100)
骨質疏松性胸腰椎壓縮骨折屬于臨床常見的脊柱骨折,多發于老年群體[1]。傳統治療多以功能鍛煉為主,輔以藥物治療,其療效不穩,且治療時間較長。隨著醫學技術的發展,經皮穿刺椎體成形術(PVP)的運用范圍逐漸擴大,其常用于骨髓瘤、骨質疏松性壓縮骨折及椎體爆裂型骨折等治療中,通過穿刺椎體并注入骨水泥,可有效改善患者臨床癥狀,提高傷椎強度,起到穩定脊柱、止痛、維持功能的作用[2]。本研究旨在探討PVP對老年骨質疏松性胸腰椎壓縮骨折患者椎體恢復及血清基質金屬蛋白酶-3 (MMP-3)、基質金屬蛋白酶抑制因子-1 (TIMP-1)、白介素-6 (IL-6)水平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按隨機數字表法將安丘市市立醫院2019年7月至2020年8月期間收治的62例老年骨質疏松性胸腰椎壓縮骨折患者分為對照組(31例)和試驗組(31例)。對照組患者病程5~16 d,平均(10.56±4.35) d;年齡58~71歲,平均(63.56±3.52)歲;其中男、女患者分別為16例、15例。試驗組患者病程4~17 d,平均(10.41±4.22) d;年齡56~69歲,平均(64.39±3.14)歲;其中男、女患者分別為17例、14例。兩組患者病程、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組間具有可比性。診斷標準:參照《骨質疏松性骨折的診斷與治療》[3]中骨質疏松性胸腰椎壓縮骨折的相關診斷標準。納入標準:符合上述診斷標準者;CT顯示不存在椎管內占位且無明顯神經卡壓癥狀者;存在胸腰背痛且傷椎有明顯叩擊痛者。排除標準:合并腎、肺、肝等臟器重大疾病者;患有惡性腫瘤者;患有手術相關禁忌證者?;颊呋蚣覍賹Ρ狙芯恐椴⑼猓睬鹗惺辛⑨t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已批準本研究。
1.2 方法 給予對照組患者保守治療方法,方法如下:將復位矯正枕墊置于患者受傷椎體部位下方,根據患者最大承受范圍逐漸增加枕墊高度,臥床休息1周后,可在醫護人員指導下進行康復訓練。試驗組患者采用PVP手術治療方法:患者身體呈俯臥位,麻醉生效后在C形臂X線機引導下將穿刺針刺進椎體,將含有顯影劑的骨水泥與溶劑攪拌至稀粥狀態,注入椎體內,將4~6 mL骨水泥注入腰椎、3~4 mL骨水泥注入胸椎,觀察骨水泥有無滲漏發生,若出現滲漏,則停止注入,骨水泥凝固后對患者進行常規抗菌包扎,并給予患者抗生素常規治療。出院后均給予兩組患者為期6周的隨訪。
1.3 觀察指標 ①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后6周臨床療效。治愈:患者臨床癥狀、疼痛感消退,生活能力恢復正常水平;顯效:患者臨床癥狀基本消退,偶爾伴有疼痛感,肢體功能基本恢復;有效:患者臨床癥狀、疼痛感有所緩解,相較于治療前肢體功能有所改善;無效:患者臨床癥狀無任何改善痕跡,甚至病情加重,疼痛感未得到任何緩解??傆行?(治愈+顯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②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與治療后6周椎體恢復情況,包括視覺模擬疼痛量表(VAS)評分、頭側端椎上緣的垂線與尾側端椎下緣的垂線的交角(Cobb角)、傷椎高度變化。VAS評分采用10分制,分值越高,患者疼痛感越強[4];根據X射線片分別在傷椎上下端畫線,測量夾角Cobb角與測量傷椎高度,觀察患者椎體受損與恢復情況。③于治療前、治療后6周抽取兩組患者外周靜脈血5 mL,離心(轉速3 000 r/min,分離10 min),分離血清,采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法檢測兩組患者治療前與治療后6周血清MMP-3、TIMP-1、IL-6水平并進行比較。
1.4 統計學分析 應用SPSS 20.0統計軟件分析數據,計數資料(臨床療效)以[例(%)]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椎體恢復情況及血清MMP-3、TIMP-1、IL-6水平)以(±s)表示,行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臨床療效 兩組患者治療后6周臨床總有效率分別為54.84%、96.77%,試驗組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例(%)]
2.2 椎體恢復情況 治療后6周兩組患者VAS評分、Cobb角、傷椎高度與治療前比均下降,且試驗組較對照組降低,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 均P<0.05 ),見表2。
2.3 血清MMP-3、TIMP-1、IL-6水平 治療后6周兩組患者血清MMP-3、IL-6水平相較于治療前均下降,且試驗組低于對照組;而血清TIMP-1水平均升高,且試驗組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3。
骨質疏松性胸腰椎壓縮骨折是以單位體積內骨組織量減少為特點的代謝性骨病變,臨床多表現為椎體疼痛、神經受損嚴重等[5]。常規傳統保守治療通常采用復位矯正枕墊和康復訓練進行治療,為患者恢復正常功能創造條件,但積極堅持康復訓練患者人數較少,且配合度較低,而單純的康復訓練不能改善患者骨折與椎體損傷,需要結合手術聯合治療,從而提高治療效果[6]。
PVP手術為一種常用的微創手術方式,通過對患者椎體內填充骨水泥,借助骨水泥提高患者椎體強度,避免椎體塌陷,穩定骨折,減少對椎體內痛覺神經末梢的刺激,減輕患者疼痛,提高治療效果[7-8]。據上述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6周試驗組患者臨床總有效率較對照組升高,VAS評分、Cobb角、傷椎高度均低于對照組,表明PVP手術治療老年骨質疏松性胸腰椎壓縮骨折患者療效更佳,可有效促使骨折復位,降低患者疼痛程度。
MMP-3可使細胞外基質蛋白質降解,其水平升高代表患者骨質疏松炎癥加重;TIMP-1可改善骨代謝水平,該指標水平升高代表患者愈合速度加快;IL-6為促炎因子,其水平升高,表明患者病情加重;手術創傷與患者機體炎癥反應具有較大相關性,PVP手術由于創傷較小,使得其感染風險也大大降低,進而能有效降低炎性因子水平,減少炎性介質的釋放,可促進骨骼的愈合,抑制骨吸收,調節骨代謝水平,有效提高患者免疫力,加快骨折修復速度[9-10]。上述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6周試驗組患者血清MMP-3、IL-6水平均較對照組降低,血清TIMP-1水平較對照組升高,表明PVP手術可有效調節老年骨質疏松性胸腰椎壓縮骨折患者骨代謝水平,改善其炎癥反應程度。
表2 兩組患者椎體恢復情況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椎體恢復情況比較(±s)
注:與治療前比,*P<0.05。VAS:視覺模擬疼痛量表;Cobb角:頭側端椎上緣的垂線與尾側端椎下緣的垂線的交角。
?
表3 兩組患者血清MMP-3、TIMP-1、IL-6水平比較(±s)

表3 兩組患者血清MMP-3、TIMP-1、IL-6水平比較(±s)
注:與治療前比,*P<0.05。MMP-3:基質金屬蛋白酶-3;TIMP-1:基質金屬蛋白酶抑制因子-1;IL-6:白介素-6。
?
綜上,PVP可有效促進老年骨質疏松性胸腰椎壓縮骨折患者椎體的恢復,抑制血清MMP-3、IL-6水平,升高血清TIMP-1水平,使患者炎癥程度得以改善,并降低其疼痛程度,調節骨代謝水平,值得臨床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