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良鵬,李雪珍
(廣州市增城區新塘醫院兒科,廣東廣州 511340)
支氣管肺炎屬于呼吸系統常見疾病,支氣管肺炎是兒童尤其是嬰幼兒常見的感染性疾病,也是嬰幼兒期常見的死亡原因;相較于成人而言,兒童支氣管狹窄且纖毛清除能力弱,更容易感染細菌或病毒,進而引起支氣管肺炎,臨床多表現為咳嗽咳痰、食欲下降、發熱、氣促等癥狀,影響患兒生長發育和其家庭生活質量,若不及時治療可導致嚴重心肺功能異常,甚至危及生命[1]。目前常采用抗感染、平喘、止咳等進行治療,其中常規霧化吸入布地奈德等擴氣道藥物可改善患兒癥狀,但支氣管肺炎患兒通常自身抵抗較力差且主動排痰能力較差,因此用藥后排出痰液效果欠佳,若長期單純使用擴氣道等藥物治療可能會對患兒的預后改善造成影響。而機械排痰具有省時、高效的特點,不僅可通過物理方法排出阻塞患兒氣道的痰液,而且其肺部血流量還能得到調節,并刺激咳嗽反射[2]。本研究重點探討了機械排痰聯合霧化吸入對支氣管肺炎患兒肺功能和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響,并作如下報道。
1.1 一般資料 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期間在廣州市增城區新塘醫院治療的103例支氣管肺炎患兒分為對照組(51例)與試驗組(52例)。對照組患兒年齡6~12歲,平均(7.31±0.26)歲;男患兒27例,女患兒24例。試驗組患兒年齡7~13歲,平均(7.34±0.28)歲;男患兒27例,女患兒25例。對比兩組患兒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組間具有可比性。患兒家屬對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獲得廣州市增城區新塘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納入標準:所有患兒均符合《實用小兒呼吸病學》[3]中關于支氣管肺炎的診斷標準;所有患兒均經過胸片檢測確診患有支氣管肺炎;患兒均有咳嗽、氣促等臨床癥狀。排除標準:患兒既往有本研究所用藥物過敏史;患兒合并其他嚴重心、肺疾病或背部骨折;患兒合并嚴重凝血系統或免疫系統疾病;合并支氣管異物或其他呼吸系統疾病患兒。
1.2 方法 入院后給予兩組患兒吸氧、抗感染、抗病毒、營養支持、止咳化痰等常規治療。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給予對照組患兒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懸液(AstraZeneca Pty Ltd,注冊證號H20140475,規格:1 mg∶2 mL)治療,霧化吸入,吸入量為1 mL/次,2次/d。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試驗組患兒機械排痰治療,于每日霧化后給予機械排痰,頻率為45次/min,時間為5 min,2次/d,囑家屬幫助患兒固定體位后將叩擊頭緩慢移動,待患兒適應后調整為自動模式按照由外向內、由下向上順序依次叩擊。兩組患兒均進行為期1周的治療。
1.3 觀察指標 ①記錄并比較兩組患兒臨床癥狀(咳嗽咳痰、發熱、氣促)改善時間。②比較兩組患兒治療前后肺功能,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FEV1)、最大呼氣流速(PEF)采用兒童肺功能檢測儀檢測。③對比兩組患兒治療前后炎性因子水平,于晨起抽取患兒空腹靜脈血5 mL,以3 000 r/min 轉速離心5 min,取血清采用全自動血液分析儀測定白細胞計數、降鈣素原、C-反應蛋白水平。
1.4 統計學分析 本研究所有數據均運用SPSS 22.0統計軟件處理,以(±s)表示計量資料(臨床癥狀改善時間、兩組患兒治療前后肺功能、白細胞計數、血 清降鈣素原和C-反應蛋白水平),采用t檢驗;以[例(%)]表示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臨床癥狀改善時間 相較于對照組,治療后試驗組患兒咳嗽咳痰、發熱、氣促緩解時間均較短,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臨床癥狀改善時間比較(±s,d)

表1 兩組患兒臨床癥狀改善時間比較(±s,d)
?
2.2 肺功能 治療后兩組患兒FVC、FEV1、PEF水平與治療前比均升高,且試驗組升高幅度大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2.3 白細胞計數、血清降鈣素原和C-反應蛋白水平 治療后兩組患兒白細胞計數、血清降鈣素原、C-反應蛋白水平與治療前比均降低,且試驗組降低幅度大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3。
由于小兒呼吸道功能發育尚不完善,且氣道分泌物清除能力較差,加之免疫能力較低,容易受到細菌或病毒感染,引起支氣管肺炎,而肺炎可導致痰液增加,甚至引起支氣管黏膜出血,進一步堵塞氣道,患兒出現喘息、咳嗽、高熱等癥狀,若不及時治療易發展為重癥肺炎,引起休克、酸中毒、低氧血癥、全身感染、多器官損害及氣體交換功能障礙等[4]。常規霧化吸入治療依靠藥物作用擴張氣道、清理痰液,作為一種吸入性糖皮質激素制劑,布地奈德能夠使炎性滲出和炎性細胞浸潤減輕,并使支氣管平滑肌收縮得到抑制,進而降低呼吸道阻力,但患兒氣管纖毛運動能力較差,且自主排痰意識較弱,治療效果不理想[5]。
機械排痰具有深部穿透作用,作用力可依次穿過皮膚和肌肉到達支氣管,相較于人工排痰而言,其力量穩定、做功持久、頻率適中;其通過垂直于患兒身體表面的物理力量幫助松解支氣管分泌物,同時有利于藥物更好地作用于支氣管黏膜液化痰液,有助于支氣管內液化的黏液順氣道方向排出,利于肺功能的改善[6-7]。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試驗組患兒咳嗽咳痰、發熱、氣促緩解時間均短于對照組,FVC、FEV1、PEF水平均高于對照組,表明機械排痰聯合霧化吸入可緩解支氣管肺炎患兒臨床癥狀,改善肺功能。
全身炎癥反應和炎性因子的過量釋放在小兒重癥肺炎發生及進展中發揮關鍵作用。當患兒機體發生炎癥反應時,體內會啟動免疫防衛作用,白細胞通過趨化作用大量聚集在炎癥周圍吞噬并殺滅炎癥細胞,白細胞計數含量便會大幅度增加;降鈣素原可反映全身炎癥反應的活躍程度,當機體出現多器官衰竭時,其水平升高;作為急性期反應蛋白,C-反應蛋白含量越高,炎性反應程度越嚴重,其含量高低與患兒機體炎癥反應程度呈正相關,通常支氣管肺炎患兒病情發作時該指標水平呈顯著升高趨勢。當病原微生物入侵肺部后,支氣管肺炎患兒機體會因此激發一系列免疫反應,以對抗細菌入侵,相應地也導致血清中白細胞、降鈣素原、C-反應蛋白等相關炎性因子水平升高,而氣道分泌物為細菌滋生提供了良好的環境,如果排出不及時可發生感染,加重患兒炎癥反應[8-9]。機械排痰通過穩定的節律與力度可加速支氣管表面附著物的松動和排出,可及時有效地清除病原菌,減輕炎癥反應,延緩病情發展[10-11]。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試驗組患兒白細胞計數、血清降鈣素原、C-反應蛋白水平均低于對照組,表明機械排痰聯合霧化吸入可改善支氣管肺炎患兒炎癥狀態。
表2 兩組患兒肺功能比較(±s)

表2 兩組患兒肺功能比較(±s)
注:與治療前比,*P<0.05。FVC:用力肺活量;FEV1: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PEF:最大呼氣流速。
?
表3 兩組患兒白細胞計數、血清降鈣素原和C-反應蛋白水平比較(±s)

表3 兩組患兒白細胞計數、血清降鈣素原和C-反應蛋白水平比較(±s)
注:與治療前比,*P<0.05。
?
綜上,機械排痰聯合霧化吸入可緩解支氣管肺炎患兒臨床癥狀,改善其肺功能和炎癥狀態,延緩病情發展,值得臨床推廣使用。但當前本研究樣本量較少,需要增加樣本量深入探討為臨床治療提供科學合理的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