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玉純,盧翠玲,劉楚杰
(東莞市大朗醫院神經內科,廣東東莞 523046)
作者簡介:謝玉純,大學本科,主治醫師,研究方向:神經內科腦血管疾病。腦梗死為臨床中常見的腦血管疾病之一,近年人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加之飲食、生活習慣改變,人口老齡化和相關慢性病發生率升高,腦梗死臨床發病率逐年升高,對患者健康和生命均造成影響。進展性腦梗死的特點是腦梗死發生48 h后病情仍波動且進展性加重,其具有較高的臨床致殘率和病死率。研究指出,進展性腦梗死患者腦組織和神經持續受到損傷,需要積極控制疾病發生和發展,使預后效果得以改善,抗血小板聚集是防治缺血性腦血管病進展最有效的治療手段之一,而常規阿司匹林+氯吡格雷雙聯抗血小板治療在部分患者中的治療效果有限[1]。尤瑞克林為臨床中腦梗死治療藥物,可改善腦組織微循環,改善腦血管血流動力學水平,并能促使側支循環形成;替羅非班為抗血小板聚集藥物,具有高效、高選擇性、高安全性等特點[2]。本研究意在探討急性進展性腦梗死患者應用尤瑞克林聯合替羅非班治療的效果,并觀察對患者預后的影響,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東莞市大朗醫院2018年1月至
2020年7月診治的急性進展性腦梗死患者80例,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0例。對照組患者中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齡60~75歲,平均(68.4±6.4)歲;基礎疾?。禾悄虿?2例,高血壓16例,高脂血癥10例。觀察組患者中男性27例,女性13例;年齡61~76歲,平均(69.1±5.0)歲;基礎疾?。禾悄虿?3例,高血壓14例,高脂血癥13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組間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院內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或家屬對研究知情同意。納入標準:①符合《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2014》[3]中的診斷標準,患者經顱腦CT或MRI檢查,并結合患者病情進展情況,明確診斷為進展性腦梗死;②預測患者3 d內暫無生命危險;③均符合本研究中藥物治療指征。排除標準:①既往有腦血管疾病者;②合并腦出血者;③急性心肌梗死及肝功能、腎功能嚴重障礙者。
1.2 方法 兩組患者都給予改善血液循環、擴管、營養神經藥物等基礎治療。對照組患者另口服阿司匹林腸溶片(拜耳醫藥保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J20130078,規格:100 mg/片),100 mg/次,1次/d,口服硫酸氫氯吡格雷片(樂普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23116,規格:75 mg/片),75 mg/次,1次/d,注射用尤瑞克林(廣東天普生化醫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2065,規 格:0.15 PNA單 位/瓶),用 法 用 量:0.15 PNA加入100 mL0.9%氯化鈉注射液靜脈滴注,速率為100 mL/h,1次/d。觀察組患者除基礎治療外,應用注射用鹽酸替羅非班[杭州中美華東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60265,規格:5 mg/支(以替羅非班計)]治療,以0.05 μg/(kg·min)維持靜脈泵入72 h,尤瑞克林用法同對照組。兩組均接受連續3 d的治療。
1.3 觀察指標 ①臨床療效:治療后14 d預后情況評定,患者生命體征穩定,神志清醒,無或輕度神經功能障礙,生活能自理為顯效;患者生命體征穩定,神志清楚,伴有嚴重神經功能障礙,生活不能自理為有效;患者生命體征仍不平穩或死亡,神志功能障礙,嚴重神經功能障礙,定義為無效??傆行?顯效率+有效率。②神經功能缺損情況:治療前、治療后3個月采用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4]進行評價,該項指標分值范圍在0~42分之間,評分越高代表神經功能損傷越重。運動功能恢復評定:采用Fugl-Meyer量表[5]評估患者的運動功能恢復狀況,該指標分值范圍在0~100分,評分越高代表運動功能恢復情況越好。③血清炎性因子:治療前和治療后14 d對腫瘤壞死因子(TNF-α)、超敏-C反應蛋白(hs-CRP)進行測定,分別采集兩組患者空腹靜脈血5 mL,以3 500r/min的轉速,離心10 min,分離血清,采用酶聯免疫法檢測血清水平。④統計兩組患者治療過程中不良反應(腹脹、頭痛、胸悶)發生情況。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4.0統計軟件分析數據,計數資料用[例(%)]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臨床療效 觀察組患者治療后14 d臨床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例(%)]
2.2 神經功能缺損和運動功能評分 治療后3個月兩組患者NIHSS評分均較治療前顯著降低,Fugl-Meyer評分均較治療前顯著升高,且觀察組改善情況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2.3 TNF-α 和hs-CRP 相較于治療前,兩組患者治療后14 d血清TNF-α和hs-CRP均顯著降低,且觀察組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3。
表2 兩組患者神經功能缺損和運動功能評分比較(±s,分)

表2 兩組患者神經功能缺損和運動功能評分比較(±s,分)
注:與治療前比,*P<0.05。NIHSS: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
表3 兩組患者TNF-α和hs-CRP比較(±s)

表3 兩組患者TNF-α和hs-CRP比較(±s)
注:與治療前比,*P<0.05。TNF-α:腫瘤壞死因子-α;hs-CRP:超敏-C反應蛋白。
?
2.4 不良反應 兩組患者治療過程中不良反應總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急性進展性腦梗死屬于急危重癥,患者的腦組織和神經功能會持續受損,并與腦梗死后顱內壓增加、非感染性炎癥反應持續發生有關。急性進展性腦梗死臨床治療較棘手,維持患者生命體征穩定,促進神經功能、運動功能恢復為臨床治療關鍵。尤瑞克林作為臨床中改善微循環、促進側支循環開放的常用藥物之一,在急性腦梗死患者的治療中有顯著療效,能有效改善患者神經功能。尤瑞克林可選擇性舒張腦梗死病灶區域微血管,并促進梗死病灶區域側支循環開放,以促進快速恢復梗死區域血供[6]。
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是目前臨床使用較多的抗血小板藥物,氯吡格雷服用后需要在體內進行轉換進而發揮作用,但對于慢代謝型患者可能無效,另外部分患者服用后仍會存在腦灌注不佳甚至無復流的現象;阿司匹林發揮抗血小板的功效時,主要通過對血栓生成進行阻斷,雖無需體內轉換,但部分患者存在阿司匹林抵抗現象,因此臨床中部分患者經過治療出現了病情加重的情況。替羅非班為臨床中常用抗血小板聚集藥物,其抗血小板效果顯著優于氯吡格雷、阿司匹林;替羅非班在血小板聚集終末階段直接發揮作用,對急性形成的不穩定血栓有快速抑制作用,對急性血栓形成引起的腦血流障礙有顯著治療效果[7]。本研究中,觀察組患者治療后14 d臨床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且患者不良反應少,但兩組不良反應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尤瑞克林聯合替羅非班在急性進展性腦梗死患者的臨床治療中效果確切,且安全性良好。TNF-α和hs-CRP指標為血清炎性指標,是誘發急性進展性腦梗死斑塊不穩定的重要影響因素,對于疾病的預后判定可提供重要的參考依據。本研究中,治療后觀察組患者血清TNF-α和hs-CRP均顯著低于常規組,且Fugl-Meyer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NIHSS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提示尤瑞克林聯合替羅非班治療急性進展性腦梗死患者可減輕患者的炎性損傷和神經功能損傷,提高患者運動功能,患者預后更佳。替羅非班是血小板 GP Ⅱ b Ⅲ a受體拮抗劑,可抑制纖維蛋白原與血小板表面的受體結合,抑制血小板聚集,同時可發揮一定的減輕炎癥反應的作用,進而提高血管再通率,改善神經功能[8]。
綜上,尤瑞克林聯合替羅非班治療急性進展性腦梗死可改善患者神經功能,減輕炎癥反應,提高臨床療效,患者預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