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 明
(昆山市中醫(yī)醫(yī)院肺病科,江蘇蘇州 215300)
非小細胞肺癌常常累及胸膜,導致胸膜淋巴管堵塞,干擾胸腔積液的正常生理循環(huán),而引起患者出現(xiàn)大量胸腔積液。約有15%的肺癌患者在診斷時發(fā)現(xiàn)有惡性胸腔積液,其發(fā)展迅速,如不及時治療將導致胸悶、心慌、氣急、不能平臥,并伴有大量體液和蛋白質的消耗,給患者帶來極大痛苦[1]。由于患者病情已發(fā)展至中晚期,不能再進行手術切除,通常以化療治療為主,培美曲塞二鈉、順鉑等常規(guī)化療可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但有效率低,易出現(xiàn)轉移、復發(fā)。近年來,新型靶向藥物貝伐單抗開始用于臨床,該藥物療效快速且安全,通過抑制新生血管形成從而阻止腫瘤生長,進而改善患者生活質量,為晚期惡性腫瘤患者帶來希望[2]。本研究旨在貝伐單抗聯(lián)合化療對非小細胞肺癌惡性胸腔積液患者腫瘤標志物與血管內皮生長因子水平的影響,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7年9月至2020年4月昆山市中醫(yī)醫(yī)院收治的50例非小細胞肺癌惡性胸腔積液患者,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25例。對照組患者中男性14例,女性11例;年齡25~62歲,平均(43.76±4.45)歲;病程1~2年,平均(1.34±0.22)年;類型:大細胞癌3例,鱗狀細胞癌10例,腺癌12例。觀察組患者中男性15例,女性10例;年齡26~60歲,平均(44.57±5.43)歲;病程1~2年,平均(1.29±0.23)年;類型:大細胞癌4例,鱗狀細胞癌8例,腺癌13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組間具有可比性。患者或家屬對本研究知情同意,本研究已通過院內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納入標準:符合《中國原發(fā)性肺癌診療規(guī)范(2015年版)》[3]中非小細胞肺癌惡性胸腔積液的相關診斷標準者;經(jīng)X線、B超及實驗室檢查確診者;無腎臟、心腦血管組織疾病者。排除標準:患有骨髓造血障礙者;近1個月內有創(chuàng)傷史、外科手術、接受腫瘤治療方案者;伴有血液系統(tǒng)、免疫系統(tǒng)、內分泌系統(tǒng)疾病者。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胸腔穿刺后放置中心靜脈導管,引流和抽取胸腔積液,于第1天靜脈滴注注射用培美曲塞二鈉(上海凱茂生物醫(yī)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80210,規(guī)格:500 mg/瓶)500 mg/m2治療,于第1~3天靜脈滴注順鉑注射液(廣東嶺南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83341,規(guī)格:10 mL∶10 mg)75 mg/m2治療。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的基礎上,于第1天將7.5 mg/kg貝伐珠單抗注射液(齊魯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S20190040,規(guī)格:100 mg∶4 mL)與100 mL生理鹽水混合后靜脈滴注,第一次輸液時間>90 min,之后輸液時間>30 min。21 d為1個周期,兩組患者均治療2個周期。
1.3 觀察指標 ①根據(jù)《實體瘤治療療效評價標準-RECIST》[4]評價兩組患者治療后臨床療效,完全緩解:患者臨床癥狀明顯改善,胸腔積液減少>90%;部分緩解:患者臨床癥狀有所改善,胸腔積液減少50%~90%;疾病穩(wěn)定:患者臨床癥狀有所改善,患者胸腔積液減少<50%;疾病進展:未達上述指標。總有效率=(完全緩解+部分緩解)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②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胸腔積液癌胚抗原(CEA)、鱗狀上皮細胞癌抗原(SCCAg)水平,分別采集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胸腔引流液6 mL,以3 500 r/min的轉速離心15 min,取上清液,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法測定胸腔積液CEA、SCCAg水平。③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胸腔積液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A、VEGF-B、VEGF-C水平,胸腔積液采集與樣本制備方法同②,采用細胞分析儀檢測胸腔積液VEGF-A、VEGF-B、VEGF-C水平。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應用SPSS 22.0 統(tǒng)計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計數(shù)資料以[例(%)]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行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臨床療效 觀察組患者治療后臨床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胸腔積液CEA、SCCAg水平 與治療前比,治療后兩組患者胸腔積液CEA、SCCAg水平均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2.3 胸腔積液VEGF-A、VEGF-B、VEGF-C水平 與治療前比,治療后兩組患者胸腔積液VEGF-A、VEGF-B、VEGF-C水平均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3。
非小細胞肺癌惡性胸腔積液是肺癌晚期的惡病質表現(xiàn),臨床癥狀主要表現(xiàn)為呼吸困難加重、胸痛、干咳,胸腔積液若得不到有效控制,患者的情況會繼續(xù)惡化,危及生命。因此應積極治療,盡量減緩病情的發(fā)展。培美曲塞二鈉、順鉑等常規(guī)化療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但后期易轉移、反復。
貝伐單抗是重組的人源化單克隆抗體,可與VEGF結合并阻斷其生物活性,抑制腫瘤組織血管增生和形成,進而改變腫瘤組織微環(huán)境,抑制其增殖和轉移[5-6]。非小細胞肺癌惡性胸腔積液患者的腫瘤細胞向胸膜浸潤,會產生CEA、SCCAg等腫瘤標志物,腫瘤標志物可以反映腫瘤存在和生長的情況,其水平升高說明病情惡化。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患者胸腔積液CEA、SCCAg水平均低于對照組,提示貝伐單抗聯(lián)合化療可有效殺傷胸腔內的癌細胞,利于患者預后。由于VEGF水平顯著升高,可使新生血管形成,增強血管通透性,因此腫瘤細胞浸潤到胸腔中形成胸腔積液。貝伐單抗是一種VEGF抑制劑,可有效降低內皮生長因子的含量,從而降低血管通透性,減少惡性胸腔積液形成,達到治療惡性胸腔積液的目的[7-8]。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患者胸腔積液VEGF-A、VEGF-B、VEGF-C水平均低于對照組,提示貝伐單抗可以抑制非小細胞肺癌惡性胸腔積液患者的VEGF水平,進而發(fā)揮控制腫瘤細胞轉移的效果。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例(%)]
表2 兩組患者胸腔積液CEA、SCCAg水平比較(±s,μg/L)

表2 兩組患者胸腔積液CEA、SCCAg水平比較(±s,μg/L)
注:與治療前比,*P<0.05。CEA:癌胚抗原;SCCAg:鱗狀上皮細胞癌抗原。
?
表3 兩組患者胸腔積液VEGF-A、VEGF-B、VEGF-C水平比較(±s,pg/mL)

表3 兩組患者胸腔積液VEGF-A、VEGF-B、VEGF-C水平比較(±s,pg/mL)
注:與治療前比,*P<0.05。VEGF:血管內皮生長因子。
?
綜上,貝伐單抗聯(lián)合化療可降低非小細胞肺癌惡性胸腔積液患者胸腔積液CEA、SCCAg、VEGF-A、VEGF-B、VEGF-C水平,臨床效果顯著,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