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強國
(鄆城縣中醫醫院神經內科,山東菏澤 274700)
腦出血是指非外傷性的腦實質內血管破裂導致的顱內出血,主要包括高血壓腦出血與蛛網膜下腔出血,患者一般表現為嚴重的頭痛、惡心、嘔吐,部分患者可能出現昏迷、暈倒等,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健康。腦出血后因為血腫的壓迫易引起腦水腫,可采用藥物保守治療來控制血壓、顱內壓及微循環,納洛酮為臨床常用藥物,屬于二氫嗎啡酮衍生物,對腦出血患者有一定的治療效果,但單獨使用遠期療效欠佳。中醫認為腦出血屬“血瘀證”范疇,因五志過極、心肝氣郁、素體肥胖、酒食不節、肝腎陰虛所致,醒腦靜為中藥制劑,具有活血化瘀、開竅醒腦的功效,有研究表明其可有效減少腦組織水腫體積,促進患者神經功能恢復[1]。本研究旨在探討醒腦靜聯合鹽酸納洛酮對腦出血后昏迷患者神經功能及血清髓鞘堿性蛋白(MBP)、神經元特異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鄆城縣中醫醫院2019年12月至2020年9月收治的86例腦出血后昏迷患者的臨床資料,根據治療方案進行分組,分別為單一組(43例)與聯合組(43例)。單一組患者年齡46~76歲,平均(60.33±5.42)歲;出血量18~42 mL,平均(33.89±4.23)mL;其中男性24例,女性19例。聯合組患者年齡46~77歲,平均(60.26±5.58)歲;出血量19~43 mL,平均(34.03±4.17)mL;其中男性25例,女性18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組間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符合《腦梗死和腦出血中西醫結合診斷標準(試行)》[2]中的相關診斷標準者;格拉斯哥昏迷評分(GCS)[3]<8分者;腦出血量>15 mL者。排除標準:肝腎功能異常者;既往神經功能損傷者;嚴重凝血功能障礙者。
1.2 方法 兩組患者入院后均進行吸氧、抗感染、補液、降顱內壓、調節水、電解質以及酸堿平衡等常規治療,單一組患者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實施鹽酸納洛酮治療,采用鹽酸納洛酮注射液(江蘇吳中醫藥集團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03564,規格:2 mL∶2 mg)2 mg與250 mL的5%葡萄糖溶液充分稀釋后,進行靜脈滴注,1次/d。聯合組患者在單一組的基礎上聯合醒腦靜治療,20 mL醒腦靜注射液(河南天地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41020664,規格:10 mL/支)與250 mL的5%葡萄糖溶液充分稀釋后,進行靜脈滴注,鹽酸納洛酮使用方法同單一組,1次/d。兩組患者均在14 d內連續用藥。
1.3 觀察指標 ①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后臨床療效。顯效:用藥后昏迷、出血、乏力等癥狀基本消失,神經功能改善顯著;有效:用藥后昏迷、出血、乏力等癥狀明顯好轉,神經功能有效改善;無效:用藥后昏迷、出血、乏力等癥狀依舊存在,神經功能未改善。總有效率=(顯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②血清MBP、NSE水平、腦血腫量。分別于治療前后采集患者空腹靜脈血3 mL,以3 000 r/min的轉速離心8 min制得血清,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血清MBP、NSE水平;采用CT檢查腦血腫,腦血腫量=血腫最大寬徑×長徑×血腫層面數/ 2。③比較治療前與治療后48 hGCS評分。治療前與治療后3個月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4]、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5],GCS評分滿分15分,分值越高意識狀態越良好;NIHSS評分滿分42分,分數越高表示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越嚴重;ADL評分總分100分,日常生活能力越高時得分越高。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6.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血清MBP、NSE、腦血腫量,GCS、MIHSS、ADL 評分)以(±s)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臨床療效)以[例(%)]表示,行χ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臨床療效 與單一組比較,聯合組患者治療后臨床總有效率較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血清MBP、NSE水平、腦血腫量 治療后兩組患者血清MBP、NSE水平、腦血腫量均較治療前降低,聯合組低于單一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2.3 GCS、NIHSS、ADL評分 與治療前比,治療后3個月兩組患者NIHSS評分均降低,聯合組低于單一組;與治療前比,兩組患者治療后48 h GCS評分、治療后3個月ADL評分均升高,聯合組高于單一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3。
腦出血一般是受到各種原因造成了腦內血管破裂,進而引發出血狀況,易形成血腫,與腦血管的病變密切相關,由于腦出血患者的腦組織會被血腫所壓迫,進而容易引發缺血缺氧的狀況,會發生意識障礙甚至昏迷,若不及時治療有發展成植物人的風險[6]。鹽酸納洛酮屬于阿片受體拮抗劑,作為促醒類藥物,能夠促使患者蘇醒,但部分患者使用會出現惡心、嗜睡等,安全性有待提升[7]。
傳統中醫認為,腦出血是本虛標實之證,本虛是肝腎陰虛,標實是風火相煽、氣血逆亂,臨床治療應以鎮肝息風、醒神益氣為主要治療方案。醒腦靜為中成藥,麝香、梔子、郁金、冰片等為該藥物的主要成分,其中麝香開竅醒神、消腫止痛,梔子涼血解毒、清熱瀉火,郁金活血止痛、行氣解郁,冰片通諸竅、散郁火,諸藥合用可通竅醒腦、清熱解毒、活血化瘀。有研究顯示,醒腦靜還可以減少腦血腫體積,改善血腫周圍缺血情況,改善代謝障礙,加快患者蘇醒,對腦出血患者治療效果良好[8]。本研究中,與單一組比,聯合組患者治療后臨床總有效率更高,聯合組患者治療后3個月NIHSS評分低于單一組,治療后3個月ADL評分、治療后48 h GCS評分均高于單一組。提示醒腦靜聯合鹽酸納洛酮可有效改善腦出血后昏迷患者臨床癥狀,促進神經功能恢復,提升生活質量。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例(%)]
表2 兩組患者血清MBP、NSE、腦血腫量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血清MBP、NSE、腦血腫量比較(±s)
注:與治療前比,*P<0.05。MBP:髓鞘堿性蛋白;NSE:神經元特異性烯醇化酶。
?
表3 兩組患者GCS、MIHSS、ADL評分比較(±s,分)

表3 兩組患者GCS、MIHSS、ADL評分比較(±s,分)
注:與治療前比,*P<0.05。GCS:格拉斯哥昏迷評分;NIHSS: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卒中量表;ADL:日常生活能力量表。
?
當患者腦部大量出血后,其腦組織遭到急劇膨脹性破壞,較易引起腦組織扭曲、移位、丘腦下部改變及上部腦干損傷,繼而引發病灶周圍的血液循環障礙,形成組織水腫,誘使腦組織顱內壓上升,此時機體表現出血清MBP、NSE水平的急劇升高,其水平越高表明病情越嚴重?,F代藥理學研究表明,醒腦靜能夠有效提高患者神經細胞耐氧性,使腦血管擴張,緩解腦血管痙攣,改善腦組織供氧,增加腦膜微循環血流灌注,調節大腦氧供需,平衡能量代謝,促進腦水腫區域氧自由基清除,增強對腦組織的保護功能[9]。本研究結果顯示,聯合組患者血清MBP、NSE水平、腦血腫量均低于單一組,提示醒腦靜聯合鹽酸納洛酮可有效保護腦出血后昏迷患者神經元,提升患者綜合治療效果。
綜上,醒腦靜聯合鹽酸納洛酮可有效保護神經元,促進神經功能恢復,改善腦出血后昏迷患者臨床癥狀,提升生活質量,值得推廣與臨床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