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春霞
(輪臺縣農業農村局,新疆輪臺 841600)
糧食生產與消費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因此當前糧食的安全問題受到了人們的高度關注,糧食生產的豐欠直接影響著國家糧食的安全性,隨著近幾年農作物生產技術與社會經濟的影響因素增加,農作物產量呈現出持續上升的狀態,使得人們忽視了由于全球變暖,氣候變化對農作物產量的影響[1]。農業生產領域的研究人員對于氣候變化對農作物生產的影響及相應對策研究較多,在眾多研究成果中均已給出未來農作物生產要采取與氣候變化相適應的農業技術手段。但大多數研究均集中在單一農作物類型上,給出不同地區各類農作物的具體產量變化影響。因此,本文開展氣候變化對各類農作物產量影響及對策研究。
大風災害氣候是指風速在瞬間達到18 m/s以上,相當于瞬間達到8級及以上風力的氣候。在大風災害氣候下,進行農作物耕種會造成風蝕耕地、填塞渠道、摧毀樹木莊稼和房屋、吹散畜群,妨礙果樹開花授粉坐果,造成果樹落果,糧食掉粒等影響[2]。大風災害通常集中出現在3—8月份,在1—2月和9—12月基本不會發生大風災害。表1為近50年某地區各月大風天數及對應農作物產量變化趨勢。
由表1中的數據可以看出,在大風天數多的月份,農作物的產量均呈現出降低的趨勢。而在大風天數少的月份,農作物的產量均呈現出增長的趨勢。除此之外,大風災害對各類農作物的影響也可劃分為機械性損傷和生理性損傷[3]。機械性損傷是指大風災害使農作物的枝葉折損、落花落果、斷根等;生理性損傷是指大風災害使農作物水分代謝失調、增加蒸騰作用,農作物會由于失去水分而出現凋零現象,上述幾種影響均會造成農作物的產量降低。

表1 某地區各月大風天數及農作物產量變化趨勢
凍害是指秋播作物和多年生果樹越冬休眠期遭受的低溫危害。受到凍害影響的農作物主要包括冬季小麥類和果樹類農作物。若農作物種植地區長時間處于低溫狀態下會造成農作物的產量降低,甚至是顆粒無收的現象[4]。通常情況下,冬季是最容易出現凍害的季節,農作物會出現凍害現象,農作物的根系會受到影響,最終導致農作物直接死亡。
霜凍災害是指在農作物生長的季節,出現使農作物受凍或致死的低溫。當氣候溫度低于2°C時,屬于輕霜凍指標,喜溫作物受不同程度的凍害。當氣候溫度低于0°C,屬于重霜凍指標,喜溫作物基本被凍死。表2為某地區近5年輕霜凍、重霜凍的初、終霜期對應表。
根據表2可以看出,氣候溫度低于2°C的輕霜凍基本出現在10月中旬期間,約10月15日前后。氣候溫度低于0°C的重霜凍基本出現在10月下旬期間。從以往出現時間推斷,未來該地區的輕霜凍、重霜凍均會出現逐漸提前的現象。霜凍災害越提前,對于喜溫農作物產量的影響將會產生越嚴重的后果,造成產量進一步減少。

表2 某地區近5年輕霜凍、重霜凍的初、終霜期對應表
沙塵暴災害是指由于受到較強風力的影響,導致地面中的塵沙被吹到空中,使周圍空氣變得渾濁,水平能見度迅速低于0.95 km。
沙塵暴災害在4月份出現的頻次最多,其次是在5月份。沙塵暴災害的出現規律與大風災害的出現規律基本保持一致,說明二者之間存在必然的聯系。除此之外,該地區4月和5月農作物種植區域水土流失十分嚴重導致農作物內部的水分無法得到平衡,農作物生長所需營養成分減少,從而造成農作物產量減少甚至顆粒無收的問題。
對于農作物周圍較干旱地區可適當深埋5~10 cm,然后利用清水灌透樹苗周圍土壤,根據本文上述大風災害發生規律,可選擇在3—4月中旬進行栽植。通過相關調查可知,具有防風林帶的農田比沒有建造防風林帶的農田,風速可降低32.5%以上。需要注意的是,在實際建造過程中,還應當根據不同地區的盛行風向和大風的主導風險,設置林帶的建造方向,并控制好林帶的疏密程度。
針對凍害對各類農作物產量影響,可采用更換農作物種植品種的方式,提高農作物的產量[5]。針對冬季溫度較低的地區,在種植冬季小麥農作物可選用種植抗寒類品種,更改農作物適宜播種的日期。針對果樹受到凍害影響產量的問題,可采取的對策措施包括因地制宜地選擇種植抗寒品種;營造防護林帶,改善果園小氣候;采用培土、主干包草等保溫措施,保護易受凍的果樹安全越冬。在種植抗寒農作物品種前,還需要對農作物種植區域的溝渠進行清理,從而起到良好的透氣、防漬和防凍作用。
針對霜凍災害對各類農作物產量影響問題,可通過覆蓋農作物幼苗的方式解決。利用各類物質覆蓋農作物種植初期的幼苗,使其具備保水、增溫、改善土壤理化性能的優勢。覆蓋方式按照覆蓋材料可分為:化學膜覆蓋法、秸稈覆蓋法、土壤與有機肥覆蓋法。
針對沙塵暴災害對各類農作物產量影響,可通過貫徹退耕還林政策的方式解決。有關部門應當加大對退耕還林的監督力度,并嚴格禁止過度放牧,重點對草地資源進行恢復和保護。通過退耕還林政策,一方面,可以有效解放部分生產力,從而更加有利于農作物區域的基本建設。另一方面,在專業戶或專業人員承包后,還可使一些農作物種植經驗豐富的技術人員專心投入到農作物的種植當中,從而不斷提高農業的開發和農田的建設,提高農作物穩定總產。
通過對氣候變化中影響農作物產量的自然氣候災害進行分析研究,氣候變化對于農作物具有較大影響。因此為保證農作物的產量,相關部門必須根據不同地區的氣候變化情況對農作物的種植結構進行調整。并且針對多種不同自然災害導致的農作物產量減少問題,應當找出多種應對措施。從而降低自然氣候災害對農作物的影響,保證農作物的生產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