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小超,黃小萱,張玉新,金玄吉
(長春市農業科學院,吉林長春 130000)
本試驗選擇在長春市農業科學院水稻試驗田。
試驗起止時間為2020年4月1日至2020年10月30日。
供試土壤為白漿土,質地為壤質粘土。供試土壤基本理化性狀見表1。

表1 供試土壤基本理化性狀
大量元素水溶肥料(N+P2O5+K2O≥500 g/L;B+Mo:2~30 g/L)。
供試作物為水稻,品種為長樂520。
示范設3個處理:
處理1:施用新世紀水溶肥,水稻苗期、分蘗期、灌漿期各噴施1次。
處理2(CK1):噴施等量清水。
處理3(CK2):常規用的葉面肥料,磷酸二氫鉀。
注:各處理區常規施肥基礎上再施用此肥料。
試驗小區隨機排列,3次重復;
試驗小區15行區,小區面積30 m2;
各小區實行單排單灌。
該試驗于5月25日開始整地,5月26日施肥,27日開始插秧,該試驗肥料分別在5月25日苗期、6月20日分蘗期和8月20日灌漿期3個時期噴施,同期還噴施相應的常規葉面肥及清水。在6月5日進行化學除草,于7月12日用康寬防治水稻二化螟,分別在7月15日、8月2日施用三環唑防治稻瘟病兩次。各處理其它農藝措施嚴格一致。
2.1.1 從分蘗期調查表可以看出,處理3的株高最高,其次是處理2和處理1,但差別不大;葉片數處理一稍多,達到8.17片,最少的是處理3為7.9片,相差0.27片葉;莖粗、葉色并無差別,沒有脫肥現象,無倒伏和病害發生,具體見表2。

表2 水稻小區試驗生物性狀調查表(分蘗期)(3次重復均值)
2.1.2 在水稻孕穗期處理1株高最高為76.03 cm,分別比處理2、3高出1.86 cm、1.83 cm。莖粗方面處理1最高,達到0.58片葉,分別比處理2、3高出0.06 cm、0.03 cm。葉片數處理1達到13.6片,分別比處理2、3高出0.43片、0.23片。葉色方面,除了處理2是淺綠色其它處理都是綠色。在發病率方面,處理1較低,為5.23%,分別比處理2、3降低1.37%、0.5%。本期各處理無倒伏和脫肥現象,見表3。

表3 水稻小區試驗生物性狀調查表(孕穗期)(3次重復均值)
2.1.3 在水稻灌漿期觀察各處理小區的長勢,所有的處理和重復之間沒有明顯差異,長勢和長相大體相同,見表4。

表4 水稻小區試驗生物性狀調查表(灌漿期)(3次重復均值)
2.1.4 各生育期調查結果表明,在常規施肥條件下再噴施供試肥料能夠不同程度改善水稻的生長性狀。噴施供試肥料肥的處理與CK1、CK2相比,水稻株高、莖粗、葉片數都有不同程度增加,葉色相對較深,發病率相對較輕。可見,噴施供試肥料的水稻,增加了株高、莖粗、葉片數,因而增加了葉綠素含量,增加了葉片光合作用促進了水稻生長發育,為提高水稻產量奠定了基礎。
2.2.1 不同處理對小區產量的影響。從表5小區采樣及室內考種分析可以看出,處理1小區均產量最高,達到28.126 kg,其次是處理3,產量為27.225 kg,分別比處理2增產12%和8.4%因此說明供試肥料和磷酸二氫鉀能夠較低程度提高水稻的產量。

表5 水稻小區試驗產量性狀調查表(3次重復均值)
2.2.2 不同處理對實收產量的影響。根據小區(10 m2/點)實收平均測產,計算結果表明,在常規施肥條件下再噴施供試肥料,處理1區水稻產量達到9 381 kg/hm2,與處理2(噴清水處理)相比,噴施供試肥料水稻增產522 kg/hm2,增產率為5.8%,與處理3相比增產297 kg/hm2,增產率為3.2%,處理3比處理2增產225 kg/hm2,增產率達到2.4%。各處理對水稻產量的影響結果見表6。

表6 各處理對水稻產量的影響結果
根據表5小區的產量進行方差分析,其結果見表7。
由方差分析表可以看出,處理F值=3.848<F0.05<5.143,所以各處理之間無顯著差異,從比較可以看出,處理1和處理2之間有顯著差異,但處理1和處理3,處理2和處理3之間無顯著差異。
在水稻苗期、分蘗期、灌漿期噴施的林省新世紀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大量元素水溶肥料,能在一定程度上促進水稻生長發育,改善生物性狀,能夠不同程度提高水稻產量。噴施供試肥料比噴施常規肥料增產3.2%,比噴施清水處理增產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