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輝
分娩過程疼痛是一種疼痛指數較高的感覺刺激反應,主要是由于產婦神經內分泌反應、自身恐懼心理以及子宮陣發性收縮、胎兒壓迫產道等因素所致,不僅會引起產婦不良的心理狀態,同時還會大量消耗其體力、延長產程,增加母嬰不良損害的風險,因此探索有效的分娩鎮痛技術顯得極為重要[1]。羅哌卡因硬膜外麻醉分娩鎮痛是臨床常用的鎮痛方法,應用較為普遍[2]。右美托咪定是一種麻醉輔助用藥,具有起效快、作用時間短的特點,可顯著提高鎮痛效果[3]。本研究觀察右美托咪定復合羅哌卡因硬膜外麻醉在無痛分娩中的應用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9 年7 月~2020 年12 月在本院行陰道分娩的300 例產婦作為研究對象,均符合陰道分娩適應證,并且為初產、足月、單胎,所有產婦對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有麻醉藥物過敏史、硬膜外穿刺禁忌、合并各種妊娠期并發癥、凝血功能障礙、精神疾病以及有胎兒窘迫征象的產婦。將產婦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150 例。觀察組年齡21~ 35 歲,平均年齡(27.68±2.32)歲;孕周38~41 周,平均孕周(39.24±1.20)周。對照組年齡21~34 歲,平均年齡(27.59±2.29)歲;孕周38~42 周,平均孕周(39.29±1.22)周。兩組產婦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通過本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
1.2 方法 兩組產婦均采取經陰道分娩方式,分娩過程中密切對產婦進行生命體征監護和胎心情況監護。待其宮口擴張至2~3 cm 時,指導選擇側臥位,于腰椎2~ 3 節或3~4 節間隙進行硬膜外穿刺,置管深度在3~4 cm,經導管注射1.5%利多卡因3 ml 試驗劑量,觀察5 min無不良反應后連接自控鎮痛泵。對照組產婦鎮痛藥物為0.125%羅哌卡因100 ml,觀察組產婦鎮痛藥物為0.125%羅哌卡因復合0.5 μg/kg 右美托咪定100 ml,背景劑量均為6~10 ml/h,分娩完成后停止用藥。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①比較兩組產婦鎮痛效果。兩組產婦于鎮痛前、鎮痛后10、30、60 min 時分別采用視覺模擬評分(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進行鎮痛效果評價,總分為10 分,評分越高說明分娩疼痛越嚴重。②比較兩組產婦產程時間。記錄兩組產婦第一、第二和第三產程時間。③比較兩組產婦不良事件發生情況。記錄兩組產婦分娩過程中發生惡心嘔吐、皮膚瘙癢、尿潴留和低血壓等不良事件例數,并計算不良事件發生率。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3.0 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產婦各時間點VAS 評分比較 鎮痛前,兩組產婦VAS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鎮痛后10、30、60 min,兩組產婦VAS 評分均低于鎮痛前,且觀察組鎮痛后10、30、60 min 的VAS 評分分別為(5.15±0.48)、(3.76±0.37)、(2.37±0.29)分,均低于對照組的(6.07±0.50)、(4.34±0.42)、(3.12±0.33)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產婦各時間點VAS 評分比較(,分)

表1 兩組產婦各時間點VAS 評分比較(,分)
注:與本組鎮痛前比較,aP<0.05;與對照組比較,bP<0.05
2.2 兩組產婦各產程時間比較 觀察組產婦的第一產程、第二產程和第三產程時間分別為(312.54±26.43)、(42.65±5.43)、(8.24±1.05)min,均短于對照組的(340.42± 27.58)、(57.14±6.30)、(9.02±1.24)min,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產婦各產程時間比較(,min)

表2 兩組產婦各產程時間比較(,min)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2.3 兩組產婦不良事件發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不良事件發生率為6.67%,與對照組的8.67%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產婦不良事件發生情況比較[n(%)]
分娩疼痛的持續時間較長,初期產婦大多能夠忍受,當子宮口開大至2~3 cm 之后,子宮收縮逐漸增強,疼痛將加劇,導致產婦焦慮、緊張和恐懼,并增加母嬰各種嚴重并發癥的發生風險[4]。無痛分娩目前是經陰道分娩產婦普遍采用的方式,可將分娩疼痛降低至產婦能夠接受的范圍,其中硬膜外鎮痛是產科開展較多的一種技術,通過向穿刺置管內注射麻醉藥,起到阻斷分娩過程中疼痛的作用,鎮痛效果較為理想[5]。羅哌卡因是常用的酰胺類局部麻醉藥,可阻斷神經興奮與傳導,發揮鎮痛作用,但是單獨應用可能會影響麻醉效果,增加羅哌卡因的使用量,導致惡心嘔吐、皮膚瘙癢、尿潴留和低血壓等不良事件的發生[6]。右美托咪定可選擇性激活神經元的突觸前α2受體,進而抑制疼痛信號的傳遞,同時還具有較好的鎮靜和抗焦慮作用,與其他麻醉藥物復合使用,可有效提高鎮痛效果,并減少麻醉藥物的使用量,提高臨床安全性[7]。
本研究發現,兩組產婦實施硬膜外麻醉后,鎮痛后10、30、60 min,兩組產婦VAS 評分均低于鎮痛前,且觀察組鎮痛后10、30、60 min 的VAS 評分分別為(5.15± 0.48)、(3.76±0.37)、(2.37±0.29)分,均低于對照組的(6.07±0.50)、(4.34±0.42)、(3.12±0.33)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與以往研究結果相符[8,9],說明右美托咪定復合羅哌卡因的硬膜外麻醉效果較好,可有效減輕產婦在分娩過程中的疼痛。本研究還發現,觀察組產婦的第一產程、第二產程和第三產程時間分別 為(312.54±26.43)、(42.65±5.43)、(8.24±1.05)min,均短于對照組的(340.42±27.58)、(57.14±6.30)、(9.02± 1.24) min,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與以往研究結果相符[10,11],說明了上述兩種麻醉藥物復合使用后,可有助于產婦穩定情緒,積極配合參與分娩過程,因此可明顯縮短產程,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母嬰健康。同時本研究也發現,觀察組不良事件發生率為6.67%,與對照組的8.67%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右美托咪定復合羅哌卡因硬膜外麻醉的臨床安全性較高,可在產科推廣應用。
綜上所述,右美托咪定復合羅哌卡因硬膜外麻醉的分娩鎮痛效果顯著,有利于縮短產程,并且臨床安全性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