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迪鳴
阿莫西林是一種臨床上常用的青霉素類抗感染藥物,對各種革蘭陽性桿菌、革蘭陰性桿菌感染造成的多器官感染及機體組織感染性疾病有較好的治療效果。根據臨床研究證實[1],阿莫西林在消化系統感染、皮膚軟組織感染、泌尿系統感染以及各種耳鼻喉感染中,均發揮了顯著的療效。目前,阿莫西林作為一種廣譜抗菌藥物,已經廣泛應用在臨床治療當中。而隨著藥物在臨床上的不斷應用,其應用有效性得到極大的肯定,但引發的各種不良反應也受到了很大的重視。阿莫西林臨床用藥中出現的用藥不良反應包括胃腸道不適、過敏以及血液系統損傷、腎功能損傷等,對患者用藥安全影響非常大。為此,本研究對市某醫院2018年4 月~2020 年3 月收治的39 例采用阿莫西林治療后出現不良反應的患者進行研究,分析其引發不良反應的藥學情況,并給出預防性措施,目的是保證患者用藥安全。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篩選市某醫院2018 年4 月~2020 年3 月收治的39 例采用阿莫西林治療后出現不良反應且已上報不良反應監測部門的患者。其中,男22 例,女17 例;年齡18~70 歲,平均年齡(45.3±8.7)歲。納入標準:患者均經細菌培養及藥敏試驗確診感染性疾病且采取阿莫西林治療,治療后出現不良反應。排除標準:合并嚴重感染性疾病者;合并其他藥物不耐受或者器官系統疾病者。本研究經患者或其家屬同意并簽訂入組同意書。
1.2 方法 對所有患者的疾病類型、醫囑、用藥時間、劑量、頻率以及聯合用藥、用藥后出現的不良反應、疾病治療詳情、轉歸等情況進行統計整理,并結合患者的既往病史、用藥不良反應史等進行綜合分析,對阿莫西林用藥引發的不良反應進行藥學分析。
1.3 觀察指標 ①分析患者的用藥時間、給藥途徑及劑量;②分析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時間;③分析患者出現的用藥不良反應類型;④分析治療效果及轉歸情況。
2.1 患者的用藥時間、給藥途徑及劑量分析 用藥時間<7 d 患者的占比為76.9%,大于用藥時間≥7 d 患者的23.1%;給藥途徑及劑量為口服,0.5 g/次,3 次/d 患者的占比為89.7%,大于給藥途徑及劑量為靜脈滴注,0.3 g/次,1 次/d 患者的10.3%。見表1。

表1 39 例患者的用藥時間、給藥途徑及劑量分析 (n,%)
2.2 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時間分析 39 例患者用藥30 min 內出現不良反應的占比為10.3%(4/39),用藥 30 min~1 d 出現不良反應的占比為23.1%(9/39),用藥2~7 d 出現不良反應的占比為46.2%(18/39),用藥8~14 d 出現不良反應的占比為12.8%(5/39),用藥14 d 后出現不良反應的占比為7.7%(3/39)。
2.3 患者出現的用藥不良反應類型分析 不良反應包括消化系統反應(30.8%),血液系統反應(5.1%),過敏反應(46.2%),神經系統反應(12.8%),腎功能損害(5.1%)。見表2。

表2 39 例患者出現的用藥不良反應類型分析 (n,%)
2.4 治療效果及轉歸情況分析 39 例患者采用阿莫西林治療后,治療有效率為92.3%(36/39);輕度不良反應患者,給予停藥處理,不良反應自行消失;重度不良反應患者,給予停藥后對癥治療,經積極干預后,不良反應消失。
阿莫西林是一種β-內酰胺類廣譜抗生素,其作用機理在于,針對感染患者,可通過抑制細菌細胞壁合成,促進細胞破裂溶解,使其迅速凋亡[2]。該藥物在各種呼吸道、泌尿系統、消化系統及耳鼻喉感染中有較廣泛的應用,且抗感染效果顯著[3]。根據臨床研究顯示,阿莫西林在用藥過程中,經口服胃腸道的吸收率可達到90%左右,并且不受進食種類的影響,有助于盡早促進疾病轉歸[4]。但近些年來,阿莫西林導致的用藥不良反應報道頻出,給臨床用藥安全性敲醒了警鐘。面對阿莫西林用藥引發的各種不良反應,甚至有致死的風險,本次研究對其藥學情況進行了深入研究。研究結果顯示,阿莫西林給藥方式一般為口服,靜脈滴注的給藥方式較少,且患者一般在用藥7 d 內發生不良反應的幾率比較大。通過給藥劑量的研究,均在說明書規定的范圍內,一般不存在濫用藥物的現象。針對這一情況,在用藥過程中醫護人員需要對患者用藥后情況進行密切的監護,并指導患者進行自我監測,出現不良反應后,要及時就醫或者與醫生溝通,避免引發生命危險。
通過本次研究發現,采用阿莫西林治療后出現的不良反應包括消化系統反應(30.8%),血液系統反應(5.1%),過敏反應(46.2%),神經系統反應(12.8%),腎功能損害(5.1%)。其中,阿莫西林用藥引發的最常見不良反應為過敏反應,可引發患者過敏性休克、皮疹、瘙癢等,其中,過敏性休克包括惡心、頭暈、胸悶、面色蒼白以及四肢發冷、意識模糊等情況,一般來說,最早出現不良反應的時間可發生在用藥后3 min[5]。因此,在患者首次用藥的30 min 內,需要對患者的用藥不良反應進行監護。出現過敏性反應時,要立即采用吸氧治療,并注射腎上腺素,進行休克的對癥治療。過敏性反應還包括瘙癢及皮疹等,伴隨發熱及疼痛癥狀。出現過敏性皮疹或者瘙癢情況時,要及時停藥,并維持患者水電解質平衡,給予抗感染及腎上腺素注射治療。針對這一類患者,在治療前,應首先詢問患者是否有藥物過敏史,尤其是青霉素類藥物,做好皮試試驗,同時監測不良反應,有異常時及時停藥處理[6]。在聯合用藥方面,也要避免與其他青霉素藥物合用。阿莫西林用藥引發的消化道反應主要包括惡心、嘔吐以及胃腸道不適癥狀,用藥時,要指導患者餐后服用,并避免辛辣刺激食物的應用。有消化道疾病史患者要慎重用藥,并與保護胃腸道藥物合用。對于阿莫西林用藥引發的神經系統反應,主要包括頭暈、昏厥等,用藥時需密切關注患者不適反應[7]。血液系統反應病例較少,主要包括血小板減少及急性造血功能停滯,對于有相關血液系統疾病者,要在用藥前檢查血液指標,并在用藥后密切關注其不良反應。阿莫西林用藥引發的腎功能損傷包括急性腎功能衰竭、急性間質性腎炎、陰道霉菌感染,一般在用藥7 d 后出現,一般以血尿為主要癥狀。發生不良反應后,要立即予以糖皮質激素治療,并對出現腎功能異常患者進行透析治療[8]。腎功能損傷可能與用藥劑量導致患者不耐受有關,也與患者本身腎功能異常有關,因此用藥前及用藥期間要密切監護其腎功能,避免類似不良反應發生。
對于阿莫西林用藥引發的不良反應,既要在發生后予以積極的處理,也要提前預防。在用藥前,醫護人員要就患者的既往用藥史、不良反應史以及是否做過青霉素皮試,是否存在青霉素類藥物過敏史等進行詳細的詢問和了解,排除用藥禁忌后才能夠使用阿莫西林治療。對于首次采用阿莫西林治療的患者,要在其用藥30 min 內密切監護其不適癥狀,如有發生不良反應,應立即停藥,調整治療方案。并指導患者進行自我監測,出現不良反應及時停藥并就診。治療過程中,還要密切關注患者的血清鈉含量,同時,聯合用藥時應避免青霉素類藥物合用。在用藥過程中,應嚴格按照說明書開具處方,指導患者不要擅自更改藥量,避免不良反應的發生。
綜上所述,對阿莫西林用藥不良反應的發生時間、給藥方式、不良反應類型以及轉歸情況進行綜合分析,可以明確掌握用藥的安全性,避免嚴重用藥不良反應的發生,為阿莫西林的臨床用藥提供科學的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