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興 鐘冬福 梁桂蘭 陳穎
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是RNA 正鏈病毒,由于HCV 基因組的變異性,存在不同基因型,我國幾種主要的基因型1a、1b、2a、2b、3a、3b、6a均有報道。HCV 感染呈世界流行,全球約有1.85 億人感染HCV,其中約20.5%的感染人群分布在我國[1]。HCV 感染隱匿且慢性化程度高,易被忽視,但可發展為肝硬化及肝癌,對人群健康造成極大危害,是嚴重的社會和公共衛生問題[2,3]。近年來大量研究表明,丙型肝炎臨床癥狀的輕重程度與感染基因型相關,一般1b型較非1b 型肝功能損害病情嚴重,更易惡化,而且不同HCV 基因型治療療效也不一致,因此,HCV 基因分型在疾病的感染、傳播、診療、預防等方面均有重要意義[4],不同的HCV 基因分型也有著各自不同的地區分布差異及特點[5]。本研究對2019 年11 月~2021 年2 月陽江地區HCV 基因型的分布特點進行探討分析,為本地區HCV 感染的預防、控制與治療提供依據與策略。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 年11 月~2021 年2 月廣東陽江地區收治的丙型肝炎檢驗HCV基因型患者405例。其中男344 例,占比84.9%;女61 例,占比15.1%。送檢感染者中年齡最小13 歲,最大73 歲,平均年齡(43.7±10.3)歲。
1.2 診斷標準 所有病例經醫療單位診斷(抗-HCV陽性并結合流行病學史,經實驗室和臨床診斷確診),符合《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 年更新版)》的診斷標準[1]。所有病例經過醫療單位保健科(防???的防疫人員進行核實診斷,排除重復報告。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5.0 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方差分析。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405 例送檢感染者共有7 類檢測結果,共檢出6 種基因型。檢測結果以6a 型為主、占比49.6%,其次為3a 型、占比25.2%,1b 型、占比19.3%,3b 型、占比4.4%;另外,有2 例2a 型、2 例3a,6b 混合型;有2 例可檢測到HCV RNA 但型別不明。不同HCV 基因型患者的年齡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圖1。
表1 405 例患者的HCV 基因型分布特點(%,)

表1 405 例患者的HCV 基因型分布特點(%,)
注:不同HCV 基因型患者的年齡比較,bP>0.05

圖1 陽江地區HCV 基因型分布圖
HCV 感染是一種沒有疫苗、傳染性廣泛、慢性化率高、易被忽視、臨床經過隱匿的疾病,是嚴重的社會和公共衛生問題,對人群健康造成極大危害,是造成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的主要原因之一[6]。近年來大量研究表明,丙型肝炎臨床癥狀的輕重程度與感染基因型相關,一般1b 型較非1b 型肝功能損害病情嚴重,更易惡化,而且不同HCV 基因型治療療效也不一致,因此,HCV 基因分型在疾病的感染、傳播、診療、預防等方面均有重要意義,不同的HCV 基因分型也有著各自不同的地區分布差異及特點。通過對HCV 基因型分布特點進行探討分析,可為HCV 感染的預防、控制與治療提供依據與策略,推動丙型肝炎防控、篩查、檢測及治療,配合國家達成消除病毒性肝炎重大公共衛生威脅的戰略目標,實現健康中國夢。無論從個人健康還是公共衛生角度考慮,丙肝的篩查、預防工作都十分重要。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治療的主要目標是持續病毒學應答(SVR),治療前檢測HCV 基因型,評估肝臟情況,根據個體化使用藥物治療,治療結束后血清HCV RNA完全清除,持續6 個月隨訪過程中無復發。臨床研究觀察到HCV 基因型存在地域差異,各區域流行情況不一致,而且各HCV 基因型對于藥物選擇、療程、治愈率均不一致,如基因1b 型在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中占絕大多數(80%以上),同時多表現谷丙轉氨酶(ALT)升高,提示肝細胞損傷。另外,基因3 型丙肝被學界認為難治性丙型肝炎,其表現為以目前標準治療方案進行治療所獲病毒應答率較其他基因型更低更容易復發。HCV 感染是全球沉重的衛生負擔,也是全球面臨的嚴重公共衛生威脅。2015 年全球估算丙肝新發感染者175 萬,死亡患者數40 萬,丙肝感染者總數占全球總人口1%。國家衛計委公布的數據顯示:最近10 年我國HCV 感染報告病例數呈逐年上升趨勢,從2006 年的70681 例,急速增長到2012 年的201622例,在之后5 年穩定在每年20 萬例,但2017 年上升至242897 例。陽江地區常住人口約250 萬,年平均報告發病率為26.95/10 萬,發病率也呈逐年上升趨勢,丙型肝炎慢性化程度高,可發展為肝硬化及肝癌,一旦發生肝硬化失代償期或肝癌,死亡率高。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研究關于HCV 基因型分布特點的分析,通過分析丙肝基因型來提高丙型肝炎的防控、篩查、檢測及治療。
HCV 屬于黃病毒科肝炎病毒屬,容易發生變異。根據HCV 基因組核苷酸序列的差異程度,可將HCV分為6 個基因型和70 多種亞型[1]。HCV 基因型的分布具有明顯的地域差異。我國以1b 型(56.8%,南方多見)和 2a 型(24.1%,北方多見)為主,而3型(9.1%)和6型(6.3%)少見[7]。本研究發現,陽江地區HCV基因型呈多基因型分布特點。2019 年11 月~2021 年 2 月陽江地區405 例HCV 感染病例中,共檢出6 種基因型;其中以6a 型為主,占比49.6%,其次為3a 型、占比25.2%,1b 型、占比19.3%,3b 型、占比4.4%;有2 例可檢測到HCV RNA 但型別未明。該地區HCV 感染基因型以6a 型為主,3 型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其分布特點與我國南方大部分地區不同。一般認為,HCV基因6 型和3 型流行于東南亞國家,尤其是越南、泰國、緬甸等毒品泛濫的“金三角”地區,毒品販賣交易和靜脈吸毒導致了HCV 基因6 型和3 型的傳播流行[8]。陽江地區處于廣東省西南沿海,緊鄰珠三角地區,旅游、貿易等經濟發展繁榮;并且扼粵西要沖,通過廣西、云南等地接壤東南亞等國家,毒品流入和靜脈吸毒可能促使了該地區以6 型和3 型為主的HCV 流行和傳播。
綜上所述,陽江地區HCV 感染基因型分布以6a型以及3a 型為主,加強遏制毒品違法犯罪活動力度,嚴厲打擊制毒、販毒、吸毒,監管重點對象、重視HCV 篩查,對于控制該地區HCV 的傳播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