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迪
(遼寧省交通建設管理有限責任公司 沈陽市 110000)
近年來,交通運輸部在公路建設領域倡導開展綠色公路建設,提出以優化路網功能、控制資源占用、減少能源消耗、降低污染物排放、保護生態環境、推進綠色發展為核心,把協調發展理念貫穿到綠色公路建設全過程,統籌公路建設過程中經濟發展、社會和諧及環境保護三者之間的平衡關系,突出綠色公路建設的典型特征,在滿足公路自身基本功能的同時,將資源節約、低碳節能、生態友好、溫馨服務作為綠色公路建設的重點突破領域,打造具有鮮明特色的綠色公路新示范。針對沈康連接線項目,結合項目實際,對設計、施工等環境開展綠色公路建設實踐情況進行介紹。
沈康連接線項目全長24.6km,設計為雙向四車道高速公路,設計速度100km/h,概算投資約27億元。項目為省政府確定的“重強抓”項目,被交通運輸部確定為品質工程試點項目。為踐行綠色公路建設理念,項目超前謀劃,明確了結合項目區域特點,打造沈康綠美廊道的建設目標。將沈康連接線項目與所在地區充分融合,項目路域、水域、互通區、服務區的綠化、美化效果和建設品質顯著提升。在項目建設過程中通過做好臨時工程選址規劃、加強原生表土剝離利用、控制揚塵污染、開展蒲河流域綠色作業、推行綠色服務區建設等舉措,實現項目建設期內土地資源集約、節約利用,工程綠色、生態和諧,資源節約和環境友好。
2.1.1統一規劃、節約集約利用土地
(1)項目起點段考慮未來城市發展和規劃,設置約5km的高架橋下規劃為市政道路客專西街,形成上層高速公路下層市政道路的雙層道路體系,實現了集約利用土地,節約用地230余畝,同時又減少了對城市地塊的分割。見圖1。

圖1 項目特大橋采用集約占地結構,為城市發展預留空間
(2)項目允許用地為218公頃,經平縱及構造物優化后,實際用地187公頃,總體節約用地30余公頃。
2.1.2采用低路堤方案,充分利用挖方
考慮項目位于平原微丘區,以田地為主,取土困難,路基段總體采用低路堤設計方案,以減少占用土地,同時充分利用挖方土,減少取土場數量,努力實現“零棄方”。
路線K9+700~K10+800段,由初步設計階段整體填方調整為挖方,填方數量減少12.5萬立方米,挖方數量增加17.1萬立方米,內部消化了一定借土數量。
(1)柔化路基斷面,使道路融入自然
柔化路基設計斷面,路基折角處圓弧化處理。如土路肩邊緣、坡口、坡腳邊緣、挖方平臺折角處、填方邊坡變坡點、邊溝邊緣等位置,均采用圓弧化取消折角;填、挖方路段在占地條件允許的條件下,采用寬淺的邊溝。
(2)注重防護排水設計,減少圬工用量
注重排水系統的生態設計,沿線填方路基多采用梯形土質邊溝,并以植物防護沖刷面為主;挖方路基邊溝、填方段受沖刷及流量較大路段邊溝以及沿線泄水槽均采用預制小型裝配式構件,針對不同使用功能,優化排水構造物的結構斷面,盡量采用輕薄的結構型式,相比傳統的砌石或現澆結構,顯著減少了圬工用量。小型預制構件質量可靠、便于安裝、品質均勻,提升了排水附屬結構的美觀效果。見圖2。

圖2 附屬結構廣泛采用小型預制構件
(1)重要節點采用鋼混組合梁橋設計
項目在跨越沈陽繞城高速公路、沈北路、蒲河大道等重要公路橋梁,以及跨越東北環鐵路、于虎鐵路橋梁,采用鋼混組合結構,共計9座,鋼混組合梁橋降低主線縱斷,節約工程造價;縮短施工周期,最大限度減少對地面道路運營干擾;橋梁服役期結束后,鋼材可以回收利用,節能環保。見圖3。

圖3 項目首座耐候鋼鋼混組合梁橋完成鋼梁架設
(2)試點應用裝配式橋梁下部結構
裝配式構件采用工廠流水化、標準化、機械化作業,產品質量可靠可控;工廠化生產,低碳環保,制作效率高;現場裝配化,減少濕作業,減少建筑垃圾,保護環境;施工周期短,降低能源消耗。見圖4。

圖4 項目橋梁試點應用裝配式下部結構
結合項目工程環境條件,項目服務區、收費站等房建設施設計著眼于全壽命周期理念,積極應用節能、節水、節材、節電和低碳環保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建筑保溫技術應用
通過對建筑造型的控制,盡量減小建筑物體型系數;設計選擇適當的窗墻面積比,避免或盡量減少采用落地窗或幕墻;采用傳熱系數小的玻璃窗,增強外墻和屋面的保溫隔熱功能,最大限度降低外維護結構的能耗。墻體和屋面按照保溫性、材料耐久性、消防要求綜合考慮,分別采用巖棉保溫板、阻燃擠塑板進行保溫;建筑外窗根據美觀性、保溫性擬定采用斷橋鋁合金窗。
(2)清潔能源技術應用
項目采用地源熱泵技術,充分利用土壤蓄能器作用,提高了采暖、空調系統全年的能源利用效率,減少能源消耗及環境污染。
(3)中水回用技術應用
項目采用MBR系統對污水進行處理,可以充分實現中水回用、污水達標排放或零排放,有效緩解水資源短缺和水環境污染等問題。
作為交通部“兩區三廠”建設安全標準化試點項目,項目“兩區三廠”規劃建設在全面貫徹安全標準化理念的同時,積極響應綠色生態理念,滿足環保、水保要求。
(1)廠站選址安全可靠,避開水源保護區、生態紅線及農用灌渠,禁止占用基本農田和耕地,禁止切割或阻攔地表徑流。
(2)廠區外圍設置圍擋,主要廠區進行硬化,在易引起揚塵處配備噴淋抑塵設施,出入口設置車輛清洗設備,統籌廠區排水系統設計及污水處理設施,采用粉塵監控系統實時監測廠站空氣指標。
項目客專西街2號高架橋第29聯、30聯跨越蒲河流域,項目重點對該段施工進行生態綠色作業。
(1)在河道中央搭設鋼便橋,使河流水源和水生物資源正常流通,盡量減小施工對蒲河流域水質的污染。見圖5。

圖5 施工便道跨越蒲河采用鋼便橋
(2)跨河范圍的泥漿重點管控,基礎施工使用的循環泥漿采用塑料布覆蓋于泥漿池內,防止泥漿流失污染水源。施工完成后采用運輸車將泥漿外運至棄土場,泥漿池回填恢復原有地形地貌。
(3)增設施工區域的綠色防護,利用隔離帶、彩條布等進行施工防護隔離,對施工區域的污染品和垃圾定期及時進行清理。
項目在進行表土剝離以前,對合同段內需要進行表土剝離的區域進行調查匯總,形成表土剝離調查表,包括剝離的樁號區域、剝離的面積、剝離的厚度等信息;確定表土堆放區,進行表土剝離施工,并對堆放區進行安全防護,防止水土流失。
項目臨近市區,降低施工現場揚塵污染是一項重要任務。項目與主要市政路交叉道口按標準設置圍擋;現場施工便道經常灑水減少揚塵;通過市區的散料運輸車輛采取密閉措施。
落實交通運輸部綠色公路建設要求,促進遼寧交通實現綠色循環低碳發展、可持續發展,是每名公路建設者的崗位職責和社會責任。我們要加強經驗總結,將理念培植入心,因地制宜地將綠色措施落實到每一條公路的建設中,促進公路建設事業綠色、健康、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