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綠文

揭碑儀式
5月25日,首都紀念全民義務植樹40周年植樹活動在昌平區蟒山腳下舉行。來自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北京市園林綠化局、中直機關綠化委員會辦公室、中央國家機關綠化委員會辦公室、全軍綠化委員會辦公室、北京各區相關人員以及駐地部隊志愿者150 余人參加活動,共栽植白皮松、油松、國槐、元寶楓、銀杏、欒樹、金枝槐等1000 余株。此次活動現場舉行“首都全民義務植樹四十周年”紀念碑揭幕儀式,并為參加人員頒發了“紀念證書”。
據了解,鄧小平等老一輩黨和國家領導同志曾兩次到十三陵水庫周邊地區進行義務植樹,十三陵水庫、蟒山一帶還是全國第一個義務植樹責任區——中直機關義務植樹責任區所在地。這里見證了首都義務植樹的光輝歷史。
40年來,黨和國家領導人率先垂范,年年帶頭參加首都義務植樹活動。中央軍委、解放軍四總部和駐京解放軍武警部隊各大單位軍職以上領導,全國人大領導,全國政協領導,以及共和國部長堅持集體參加首都義務植樹活動,為首都的生態建設貢獻力量。
40年來,首都各界踴躍參與植樹播綠,市民百姓全員動手美化家園。中直機關、中央國家機關、駐京解放軍武警部隊,北京市委、市政府各部、委、辦、局和各企事業單位,16 個區的黨政機關和企事業單位,通過植樹造林、林木綠地認建認養、建紀念林種紀念樹、義務綠化宣傳和以資代勞等不同方式積極參與首都全民義務植樹活動。鐵路、公路、水務、礦山等有林部門結合行業特色,深入推進義務植樹和部門綠化。各級工會、婦聯、共青團組織結合自身特點,積極組織廣大職工、婦女和青少年開展綠化首都、美化家園活動。每年4月的第一個周末是首都全民義務植樹日,從城市到鄉村,上百萬市民走出家門,植樹栽花、認養樹木、撫育林木、清理綠地,以多種形式履行植樹義務,共建綠色家園。
據統計,全民義務植樹運動開展40年來,北京已有超過1 億人次通過各種形式參加義務植樹活動,植樹2.1 億株,為北京國際一流和諧宜居之都建設注入綠色動能。

植樹現場
40 載接續播綠,西起房山張坊,東至平谷金海湖綿延230 公里的首都前山臉地區形成了五彩斑斕的高質量生態景觀,康莊、潮白河、大沙河、永定河、南口五大風沙危害區得到徹底治理,各條高速公路、干線公路和鐵路、河道沿線成為一條條串聯城鄉的綠色走廊。新時期,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指引下,群眾綠化和專業造林相互促進,圍繞高質量發展理念,結合兩輪百萬畝造林綠化工程,全民義務植樹運動為首都生態建設輸出不竭動力。
從1980年到2020年底的40年時間,全市森林覆蓋率由12.83%提高到44.4%,森林蓄積量達到2520 萬立方米;城市綠化覆蓋率由20.08%提高到48.5%,人均公共綠地面積達到16.5 平方米。首都人民用自己的辛勤汗水平定了風沙,染綠了原野,裝點了街巷,為城市渲染出最美的生態底色。
全市各類綠化美化創建活動蓬勃開展,首都市民熱情參與。從2015年開始,反映城市綠色宜居水平的國家森林城市創建活動持續推進。目前,平谷、延慶兩區已經榮獲“國家森林城市”稱號,通州、懷柔、密云已達到國家森林城市標準,除東、西城外的其他9 個區也全部完成“創森”備案工作,為基本實現全域“創森”打下堅實基礎。40年來,全市創建首都森林城鎮30個、首都綠色村莊1026個,新增首都綠化美化花園式單位6718 個、首都綠化美化花園式社區511 個。單位庭院生機盎然,社區家園溫馨和諧,綠色村莊風景如畫,身邊增綠、共建共享、綠化美化創建工作給老百姓帶來實實在在的綠色獲得感。
首都全民義務植樹運動發展歷程中,全市涌現出了一大批熱愛綠化事業的先進單位和先進個人,累計有65 人榮獲全國綠化勞動模范、全國綠化先進工作者稱號,307 人獲得全國綠化獎章,70 家單位被評為全國綠化模范先進集體,46 個單位被評為全國綠化模范單位。
大地植綠,心中播綠。全民義務植樹的開展,在京華大地樹立了“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觀,營造了人人關心綠化、支持綠化、參與綠化的良好氛圍。在北京建設國際一流和諧宜居之都的偉大進程中,全民義務植樹運動將繼續唱響弘揚生態文明、共建綠色家園的主旋律,譜寫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