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國路透社6月14日文章,原題:神舟(十二號)飛船將標志著中國自2016年以來首次開展載人航天飛行未來幾天,一艘中國航天器將通過一枚長征火箭從戈壁沙漠中發射升空,從而將3名航天員送入一個在軌空間模塊以駐留3個月,這也是中國近5年來首次進行載人航天發射。
為完成空間站建設,中國將需要在2022年前開展11次航天飛行任務,神舟十二號升空將是第3次任務。這11次發射中有4次將開展載人航天任務,把多達12名中國航天員送入太空。
眼下,中國的社交媒體已被對神舟十二號飛行乘組的美好祝愿“點亮”。“祖國強大”,有人寫道,“這次發射是對建黨100周年的獻禮”。
神舟十二號乘組人員將在天和核心艙上生活。計劃中的長達3個月的駐留,將打破中國航天員2016年在一個“原型空間站”(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上創下的30天駐留紀錄。
今年4月,中國開始通過發射天和核心艙建造其空間站,這也是該空間站3個艙段中的第一個和最大的一個。今年晚些時候,中國還計劃發射一艘自動化貨運補給飛船,并將另外3名航天員送入空間站,這次任務計劃在軌駐留6個月。
“美國之音”網站6月13日文章,原題:中國的火星車迎來新的太空競爭在美國和中國的火星車與飛船正同時探索火星之際,地球物理科學教授埃德溫·凱特正在仔細研究來自它們的穩定數據流和圖像。與以往相比,如今(美中兩國)在火星上開展的探索任務正幫助他和同事們更直接和更全面地了解這顆紅色星球。“開展此類探索的國家越多,對所有人就越有利”,他說。
“在太空競爭中,中國正迅速趕超美國”,芝加哥大學天文學和天體物理學教授洛基·科爾布說,但他認為一場新的太空競賽也能產生互惠互利的效果,“競爭能激發每個人的最大潛能。這推動人們進步,太空中仍有許多東西需要探索。”
科爾布希望看到美國和中國太空項目在競爭的同時也能合作。“我認為,如果美國能像現在與歐洲航天局合作那樣與中國展開合作,那將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中國不但擁有我們能夠利用的大量人才,還坐擁豐富資源和雄厚資金。我認為這是人類應該合作的領域。”
凱特稱,盡管存在阻礙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與中國太空機構合作的法律和政治障礙,但“它們并不適用于非NASA資助的學術機構工作”,例如他自己的研究。科爾布說:“火星是一顆很大的行星,有許多地方需要探索,還有很多未解之謎。每臺火星車都在從事不同的工作,我們從中獲取的任何信息都很重要。火星只有一個,它不屬于美中任何一國。”
(作者凱恩·法拉博)
美國BGR科技新聞網6月13日文章,原題:中國可能拍到有史以來最偉大的火星“自拍照” NASA的2020年火星任務正在進行之中,但NASA并不是唯一向火星派遣新航天器的太空機構,中國近來也已將其火星車降落在這顆紅色星球表面。
中國的火星車正為人類留下自己的印記,并在沿途中拍攝一些令人叫絕的照片。事實上,它擁有(美國的)“好奇”號和“毅力”號都沒有的一樣東西:無線攝像頭(分離相機)。有史以來最獨特的一張火星照片,是祝融號火星車與其著陸平臺的自拍合影。這張照片的特別之處在于,它是用火星車放在火星表面上的無線攝像頭從遠處拍攝的。
這真令人嘆為觀止。近年來,中國已在太空探索領域取得長足進步,包括在短期內征服月背、開展月面采樣任務,以及如今正在進行的火星車任務等。中國還對將人類送上火星和月球的任務充滿自信,鑒于這個國家以往的成績,他們無疑將取得成功。▲
(作者邁克·維納,王會聰譯)
環球時報2021-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