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從周 肖韶華 歐陽小群



這里是泰和縣小龍鎮。傳說呂洞賓乘筏逆流而上,來到白云山,搖身一變成小龍,此地得名小龍。
土地革命時期,毛澤東、朱德、彭德懷在這里布下“口袋”陣, 取得了白云山大捷,毛澤東寫下了《漁家傲·反第二次圍剿》壯麗詩篇。當年紅色戰場,如今綠色寶地。仙槎河水叮咚,不舍晝夜;林木幽幽,白云如絮,天藍,山綠,水清,風淳。這里,是讓人魂牽夢縈的幸福家園。
文化體驗:從紅軍戰場到黨建課堂
白云山是愛國主義教育實踐基地,小龍鎮黨委書記肖至安每年都會帶領黨員們到這里上黨課,重走紅軍路,了解紅色歷史,學習紅軍精神。傳播紅色種子是白云山人的堅守,讓人民過上更加美好生活而矢志奮斗,是小龍鎮386名黨員始終堅持的信念。
一名黨員一面旗。2011年,蔬菜村共產黨員鐘月英帶頭承包了鄰村360余畝山場用于種杉木,700多畝林地用于種竹子并帶動蔬菜村20余戶農戶發展起了杉木種植產業。2020年,蔬菜村已成立4個林木種植家庭農場。村民李佐練的愛人王素蘭腿腳不便,兒子智商較低,家庭比較困難。鐘月英對他家思想上關心,資金上幫助,技術上指導。去冬今春,李佐練種下了40畝杉樹,一家人有了致富希望。
蔬菜村坐落在離縣城50多公里深山里,自然條件差,通行極不方便,最近的鄰居也有1公里。在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鐘月英反復地做工作,讓20多戶村民移民到縣城工業園區,另有8戶不愿意遷走的,鐘月英便為他們在村部旁邊設立了集中安置點。鐘月英說:“作為一名黨員,一位支書,必須多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讓組織放心,讓群眾滿意。”
生態涵養:從靠山吃山到養山富山
“春觀花”“夏納涼”“秋采摘”“冬農趣”……從靠山吃山到養山富山,小龍鎮正以紅色脈動推動鄉村旅游“美麗蝶變”,克服發展中的問題,解決成長中的煩惱。
1978年出生的李小勇秉承父輩艱苦創業精神,從2014年起,便在佰佐村眾陂組養殖克氏光唇魚——又名石斑魚。石斑魚味道鮮美,營養豐富,市場潛力大,不愁銷路。李小勇筑壩攔水,在一片廢棄的河灘上,建起了23個方形池,土工膜圓形池30個,每個可養殖50公斤成魚,而且可移動,不損壞良田。在經歷數年的挫敗后,終于人工繁殖成功?,F在,李小勇的基地有50多個池子。藍天白云下,寬闊的水面上波光粼粼,魚兒在水中歡快地嬉戲著,不時濺起陣陣浪花,一幅魚肥人歡的豐收圖景展現在人們面前,一個深山養魚致富夢正在實現。
從“賣礦石”到“賣風景”再到“賣品牌”,小龍鎮旅游產業發展持續向好。隨著基礎設施的改造升級,白云山禮堂民宿接待量增加。小龍鎢礦正式停產后,鎢礦的礦工居民區大部分仍保留原貌,為加快建設工業紅色旅游提供有力的先決條件。2020年,小龍鎮多個項目成功納入泰和縣“十四五”旅游規劃。各級媒體、自媒體人都在自發宣傳小龍的旅游點。差異化、多元化的旅游產業正在提質升級。
有效銜接:從脫貧致富到紅土振興
在田野,在水岸,在林原,在山川,觀賞景色、領略民俗、體驗民宿、享受美食……近年來,從“小生意”到“大產業”,小龍鎮鄉村休閑游的發展實現了數量與質量并重,口碑與口袋雙贏。小龍鎮的發展,與鄉親們的努力息息相關。
“鄉賢”萬風祥主動與群眾溝通,帶頭實施土地流轉300畝,解決了土地拋荒問題,并發揮在外鄉賢優勢,以鄉賢聯誼為平臺,有針對性地開展“走出去、請進來”系列招商活動,
“田教授”李順發,原先是佰佐村建檔立卡貧困戶,秉承著“不等不靠、產業致富”的想法,多次到外地學習蓮子種植方法。2018年學成之后,李順發在伯佐村承包了幾畝土地,嘗試種植蓮子。一年后,他發現種植的蓮子收效甚好。于是他下定決心,在2019年底流轉承包了40余畝閑置土地種植蓮子。2020年,李順發購買了剝殼機,烘干機,節本增效。2021年,他開始擴大面積,帶領大家一起種蓮子,進一步帶動了當地產業發展,并帶來更多的務工崗位。
2019年8月,羅崇棟夫婦因地制宜發展了茶葉產業,建起了茶廠廠房,花12萬元購買了揉捻機、理條機、烘干機等多套制茶機械。目前,他們的廠房已完全投入使用,實現了手工制茶和機械結合,生產有白云山特色的茶葉,注冊了“泰和白云”和“青東富”兩個商標,并將產品掛在社會扶貧網進行銷售。
紅色服務:從優質高效到幸福安康
針對群眾在工作日的中午、雙休日及國家法定節假日前來辦事容易白跑的現象,小龍鎮便民服務中心開展了延時錯時和預約服務,極大地方便了休息日前來辦事的群眾。為了讓群眾享受到“一次不跑”“一次辦好”的服務,小龍鎮著力打造“24小時不打烊”在線服務大廳,依托“水墨小龍”微信公眾號,推行24小時網上咨詢、預約服務。
小龍鎮有5個行政村,一個礦區管委會。由于多種原因,留守老人、婦女和兒童問題比較突出,60歲以上的老人有280人,其中空巢老人達190人,殘疾及精神障礙患者68人。寒冬臘月,這批人群吃、穿、住、行都存在一定的困難。為此,小龍鎮黨委和政府以問題為導向,創建了“敲門嫂”志愿服務隊,吸納有愛心、有特長、有時間、有精力的村委會、居委會和社區干部、老黨員、派出所民警、熱心居民等,精準對接有需求的老人等弱勢群體。2021年元旦前夕,“敲門嫂”在鎮黨委副書記的帶領下,看望了精神殘疾3級、獨身女康某珍,離異、肢殘一級的老人何某貴,90歲的喪偶居家老人蔣某秀及97歲的老人胡某貞。在小龍鎮、泰和縣的微信群里,點贊聲一片。
當好紅軍傳人,服務千家萬戶?!扒瞄T嫂”志愿隊伍緊扣平安建設、生活需求、情感需求、健康需求,本著“就近就便”的原則,化解鄰里糾紛、排查地質隱患、宣傳有關政策、解決群眾所需。同時政府引導,依托“互助養老之家”,由“敲門嫂”志愿服務隊組織運營愛心大食堂,為轄區群眾特別是老年人提供健康、平價、優惠的餐飲服務,并統籌電信、供電、環衛等職能部門組建志愿服務隊,圍繞群眾實際需求,結合部門職責,提供電信維修、管道疏通、環境整治等專項服務,解決群眾的急事難事。
作者簡介:黃從周,泰和縣廣播電視臺;肖韶華、歐陽小群,泰和縣小龍鎮干部。
■責任編輯:史慧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