鐸印
“要倍加珍惜、繼續堅持民族團結光榮傳統和‘模范自治區崇高榮譽,鞏固發展民族團結大局。”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回顧我們黨運用馬克思主義解決國內民族問題的成功實踐和各民族守望相助的歷史佳話,闡明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要意義,凝聚起同心共筑中國夢的磅礴力量。
一部中國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匯聚成多元一體中華民族的歷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締造、發展、鞏固統一的偉大祖國的歷史。從先秦時期“五方之民”共天下到隋唐“六合同風,九州共貫”,從“洛陽家家學胡樂”到“萬里羌人盡漢歌”,從文成公主進藏到土爾扈特萬里東歸……我們遼闊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開拓,悠久的歷史是各民族共同書寫,燦爛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創造,偉大的民族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各族人民同心同德、團結一致,共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盛舉。
民族團結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線。我們偉大的祖國,幅員遼闊,文明悠久,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是先人們留給我們的豐厚遺產,也是我國發展的巨大優勢。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民族工作,多次深入調研、體察冷暖,親自部署、親自推動召開一系列重要會議,作出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在黨中央親切關懷下,從雪域高原到天山南北,從祖國北疆到西南邊陲,少數民族貧困群眾全部脫貧,全面小康陽光普照,民族地區面貌日新月異,少數民族群眾生活蒸蒸日上,各民族同胞手足相親、守望相助,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譜寫出新時代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的光輝篇章。
各民族團結奮斗、共同繁榮,是中華民族的立身之本、生命之依、力量之源。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必須堅持黨的領導,團結帶領各族人民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我國各族人民共同締造了新中國,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開辟了發展各民族平等團結互助和諧關系的新紀元,少數民族群眾生活和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獲得了歷史上前所未有的進步。實踐充分證明,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實現中華民族的大團結,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凝聚各民族、發展各民族、繁榮各民族,不斷開創各民族共同發展繁榮的新局面。
根深方可葉茂,本固才能枝榮。文化認同是最深層次的認同,是民族團結之根、民族和睦之魂。要在各族群眾中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牢固樹立正確的國家觀、歷史觀、民族觀、文化觀、宗教觀,構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要把加強青少年的愛國主義教育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愛我中華的種子埋入每個孩子的心靈深處。要牢記漢族離不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離不開漢族、各少數民族之間也相互離不開,在促進民族團結方面把工作做細做實,增強各族群眾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更好地推動各民族共同發展繁榮。
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筑中國夢。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各民族多元一體,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上,不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促進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擁抱在一起,在各民族大團結、齊進步、共富裕的道路上闊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