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露艷
在黨史學習教育中,成都軌道集團堅持學史力行,始終把推動建設“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作為“我為群眾辦實事”的重要內容,圍繞城市通勤效率提升等十大工程,引領全體軌道人爭當城市更新急先鋒、產業轉型主力軍、改革創新排頭兵,用實際行動踐行“人民地鐵為人民”的初心使命,充分彰顯“以客為尊,用心服務”的民生情懷。
聚焦城市戰略 加速成網再接再厲
擘畫軌道都市圈。加快啟動第五期建設規劃編制,有序推進S5成眉線、S11成德線等市域鐵路項目前期工作,完成18號線簡陽南站及相鄰區間線站位設計方案比選研究并形成一體化城市設計初步成果,奮力開創與國家中心城市相匹配的世界級線網格局。
項目攻堅保進度。采取優化方案、連續施工、交叉作業等措施和“5+2”、“白+黑”的模式,全力推動第四期建設規劃項目建設。積極協調東部新區、簡陽市等部門聯動推進資陽線建設,采取“一對一”上門服務等方式,為資陽線全面施工建設奠定了堅實基礎。
專項整治靚城市。組織開展軌道交通建設工程占道施工專項整治,建立微環境“專人專管”制度,切實減少占道打圍面積、縮短占道打圍時間。TOD項目工地采取合理布置自動噴淋、霧炮機進行定時噴霧,降低生產性揚塵污染,做實定時巡查、日常檢查,不斷提升項目工地防塵防治能力水平。
暢通城市動脈? 以客為尊優化服務
多措并舉提運力。科學編制早高峰、晚高峰、次高峰列車運行圖,細化不同峰期不同全周轉時間配置、上下行不均衡運能配置,節假日期間全線網增加上線列數并壓縮各峰期行車間隔、提前晚高峰出車時間、延長運營服務時間,全力提升線網運輸能力。
秉持真誠優服務。全方位“導航”乘車路徑,推出地鐵出游熱門景點地圖、“綠色出行攻略”和涵蓋線網各站點衛生間、母嬰室、直升梯等信息的“便民信息圖”,在線網車站增加單側乘車指引、增設乘客呼叫鈴等智能化設備來減少乘客過閘時間。
綠色織網暢通聯。聚焦服務群眾出行“最后一公里”,廣泛開展“綠色織網”行動,大力推進地鐵末端站點以及遠郊地鐵站點的公交接駁配套落地,全力提升“地鐵+公交+慢行系統”協同運營水平。
重塑城市形態 豐富美好生活場景
匠心筑城謀未來。發布《成都市軌道交通TOD綜合開發戰略規劃》,按照“站城一體、產業優先、功能復合、綜合運營”的理念打造“商業中心、生活中心、產業中心、文化地標”。
做精業態促更新。以商業中心—居住中心—生產中心圈層分布的城市組團,差異化營造時尚消費、商務服務、文創休閑等“十大消費場景”,招引蔦屋書店、雅詩閣、沃爾瑪山姆會員店等國際一流商業品牌落地TOD項目。
強強合作添動力。與國際專業咨詢設計團隊合作組建TOD“項目策劃庫”、“一體化城市設計庫”、“商業運營庫”,引進德勤、HDR、日建、法鐵等國際著名咨詢公司和頂尖設計團隊加盟成都TOD事業。
完善城市功能? 推動產業成鏈成勢
營造軌道新空間。持續完善軌道經濟便民服務業態配置,在線網站內投入口罩售賣機、售水機、鮮花機、文創售賣機和共享充電寶、共享童車等多種自助設備,助力構建軌道生活服務圈。在地鐵孵化園站、成都西站布設商業方艙,全力營造“遇見快樂,慢享生活”商業新場景。
智造裝備搶高點。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強化戰略性、前沿性和顛覆性技術創新和成果價值轉化,推動軌道交通齒輪箱等專業大部件和齒輪傳動系統等關鍵子系統落地成都,研制的基于碳化硅變流器和永磁電機的牽引系統、城軌供電雙向變流系統及儲能系統順利通過裝車試驗前評審會等。
產教融合促增收。圍繞軌道產業發展需求,以成都高級技工學校為載體,全力打造“家門口”的軌道交通好學校、技能成都軌道工匠的靚名片。(作者系成都軌道集團黨群宣傳部副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