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洋

“我相信,用農藥防治蔬菜病蟲害不符合自然發展規律,也不符合人們對健康的需要。我們國家的發明專利技術難以控制根結線蟲和韭菜蛆的危害,這是一項行業內公認的世界性農業科技難題。”太原市晉品源味農業科技公司總經理吳艾祥激動地說道。
去年,吳艾祥成為第一批入住晉源區人才公寓的人才。5月29日,在全國科技工作者日來臨之際,他對記者說,“作為基層科技工作者,用科技手段發展綠色農業,保障百姓食品安全,是我義不容辭的責任。”
又黑又瘦的吳艾祥,執著而堅強,始終堅守著他的“綠色農業夢”。從第一次采訪他,到這幾年在各種會議、展會中看到他的身影時,記者很佩服他堅持不懈的精神。你說,他這么些年到處奔忙圖什么呢?
他憨憨地笑笑,用手撓撓頭發,抬頭看著遠處說,“我就是想讓人們吃上真正綠色的蔬菜,不要用農藥,吃出蔬菜本身的味道。”
2019年5月至今,吳艾祥在太原市晉源區北河下蔬菜基地租種了39、40和42號溫室,專業種植日常食用的蔬菜,為了滿足客戶的需求,每棟溫室內都種植了多種蔬菜。不同種類的蔬菜對溫度、光照、水分和濕度的要求各不相同,各種蔬菜上的病蟲害也不盡相同,而且還互相影響,這就增加了管理的難度。
即便如此,吳艾祥種出的蔬菜,經過檢測均達到農藥零殘留。吳艾祥說,“如果像普通菜農那樣一棟溫室只種一種蔬菜,管理會更加方便。這也說明在溫室內種植日常食用蔬菜完全不用農藥是可行的。如果能夠規模化種植,還能降低成本和售價。”
與韭蛆的“戰斗”,吳艾祥已經打響好幾年了。韭菜是家家戶戶都會吃的一道菜,尤其是到了過年過節,人們都會包餃子,韭菜豬肉陷的餃子可以說是國人的最愛。
可令吳艾祥擔憂的是,隨著韭菜種植面積的增大,以及輪作時間短等因素,造成韭菜上特有的害蟲——韭蛆越來越嚴重。吳艾祥經過多次試驗,終于總結出了“隨水澆地”的方法,即在澆韭菜地時將他自主培養的厭氧菌制劑兌水,裝入30~50公斤的水桶內,將菌制劑均勻地兌入澆地的水中可起到對韭蛆的防治,每畝一般用約2~4公斤,具體用量多少,還要依據土質、土壤含水量、蟲害危害輕重而定。他表示,用這種方法種的韭菜經檢測,農藥殘留為0.044mg/kg,國家合格標準為不超過1mg/km,屬于優質韭菜。
既然成功了,那吳艾祥豈不成了賣韭菜大戶?實則不然。不用農藥的韭菜種植出來“顏值”不高,再加上宣傳力度小,很難被消費者認可。吳艾祥并沒有因此而氣餒,他又自費引進4個新品種,分別種植在租種的蔬菜基地溫室里,他還在觀察它們的生長情況,并期待著有好的結果。
“創新人永遠年輕”“創新人空間無限”,這兩幅字掛在吳艾祥創新工作里。在他的微信里,有這樣一段話,“工人上一個班是8小時,農民上一個班是一季收成,搞技術研究上一個班是幾十年,或一輩子。所以,搞技術研究的人,要等幾十年或百年以后,才知道他研究的價值。”
轉眼,20年過去了,人的一生有幾個20年呢?對于綠色農業夢,吳艾祥有著“鐵憨憨”般的執著。
2016年1月,吳艾祥將自己的科研成果“防治蔬菜害蟲的厭氧微生物菌制劑”申請了國家專利。2017年2月,國家專利公報登載公布,進入實質審查。2018年3月,用他的技術種出的白蘿卜、芹菜、生菜、甘藍等蔬菜,經太原市農產品檢測中心取樣檢測,農藥殘留為零。同年10月15日,在2018年全國大眾創業創新活動周山西分會場上,吳艾祥以第二名的好成績捧回“三晉新農人”競賽獎。
就在剛剛過去的這一年,吳艾祥被評選為“2020年度山西最美科技工作者”。他表示,自己最大的心愿就是讓更多百姓餐桌上吃到健康的無公害蔬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