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8—10世紀敦煌無遮齋會淺識

2021-06-15 03:09:13馬德紀應昕
敦煌研究 2021年2期
關鍵詞:敦煌

馬德 紀應昕

內容摘要:8—10世紀,敦煌出現了冠以“無遮”之名的佛教齋會,用于祭奠先亡、印沙和石窟慶典等;由于地域和人口的限制,雖然內容廣為涉及,但規模不可能與帝王和國家級道場的無遮大會相提并論。印沙和石窟營造落成慶典等的“無遮”,體現了敦煌特色的地域文化與時代風貌。

關鍵詞:敦煌;無遮齋會;印沙;慶窟

中圖分類號:B945;K879.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0-4106(2021)02-0001-08

A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Wuzhe Ceremonies

in 8-10th Century Dunhuang

MA De1 JI Yingxin2

(1. Dunhuang Academy, Lanzhou, Gansu 730030; 2. Lanzhou University, Lanzhou, Gansu 730000)

Abstract:From the 8th to the 10th centuries, a type of Buddhist ceremony known as wuzhe ceremonies that served the various functions of mourning the deceased, making statues and stupas from molds and celebrating the completion of cave construction appeared in Dunhuang. Wuzhe means “uncovered” or“unconcealed” to indicate that all members of society were welcome to participate and would be seen as equals within the ceremony. Due to the limitations of the local geography and population, even though the contents covered by the ceremonies were great, the scale of the Dunhuang version could not compare with the imperial or national-level wuzhe ceremonies. Furthermore, the repurposing of these gatherings for the purposes of making Buddhist statues and stupas and celebrating the completion of cave construction evince features of regional culture that was unique to Dunhuang.

Keywords:Dunhuang; wuzhe ceremonies; making Buddha images on sand; celebrating the completion of cave construction

(Translated by WANG Pingxian)

序:無遮大會的由來

法會為佛教儀式之一,又作法事、佛事、齋會、法要,通常是為講說佛法及供佛施僧等所舉行的集會,或設齋、施食、說法、贊嘆佛德,以供養諸佛菩薩。法會起源于印度,自古盛行且種類名目繁多。佛教傳入中國后,東漢時即有皇帝齋請僧侶行齋會之事,光和三年(180)漢靈帝于洛陽佛塔寺飯諸沙門,懸繒燒香,散花燃燈。設會討論佛義、講經等,以達祈福增慧之目的,稱為千僧會、萬僧會。

佛教法會中規模最大者當推無遮大會,由帝王所施設的一種佛教大齋會,又名無遮會、無遮施會、無遮齋筵、無遮祠祀大會。“無遮”意即寬容而無遮現。無遮大會提倡廣結善緣,不分賢圣、貴賤、上下、僧俗、智愚、善惡,都一律平等對待,平等行財施及法施。此風始于印度阿育王,曾廣泛地流行于印度及西域。多行于春季,聚集遠近會眾,進行種種供養。會期有時長達三個月之久。法顯《佛國記》云:“值其國王作般遮越師。般遮越師漢言五年大會也。會時請四方沙門,皆來云集。集已,莊嚴眾僧坐處,懸繒幡蓋,作金銀蓮華著僧座后,鋪凈坐具。王及群臣如法供養,或一月二月,或三月,多在春時。王作會已,復勸諸群臣設供供養,或一日二日三日五日,乃至七日。供養都畢,王以所乘馬鞍勒自副使國中貴重臣騎之,并諸白[疊毛]種種珍寶沙門所須之物,共諸群臣發愿布施眾僧。布施僧已,還從僧贖其地。”[1]7世紀時,印度戒日王曾邀玄奘參加曲女城舉行的無遮大會。《大唐西域記》卷5羯若鞠阇國條記:“于五印度城邑鄉聚,達巷交衢,建立精廬,儲飲食止醫藥,施諸羈貧,周給不殆。圣跡之所,并建伽藍。五歲一設無遮大會。傾竭府庫,惠施群有。唯留兵器,不充檀舍。”[2]屆時傾竭府庫,惠施眾生,唯留兵器不予布施,可知設此會當耗巨資。齋會印度五年一設,故亦名五年大會。

中國的無遮大會始于梁武帝。《梁書·武帝本紀》載:中大通元年(529)九月梁武帝“輿駕幸同泰寺,設四部(僧俗四眾)無遮大會”,召集僧俗五萬人參與;中大通五年又于同泰寺設無遮大會,武帝親自講《金字般若經》。此即視為中國無遮法會(或曰無遮齋會、無遮大會)之始。至唐代,懿宗曾在禁中設萬僧齋。時,帝升座贊唄,長眉尊者來應供,凌空而去。宋神宗元豐三年(1080)正月設千僧齋于大內,施千袈裟、千《金剛般若》,薦慈圣太后福。此為后話。

阿育王也好,梁武帝也好,作為帝王組織和主持佛教法會,不僅僅是佛教本身走向社會的重大變革,而且也是人類社會接受佛教的歷史性轉折,目的就是通過帝王認可和推行的合法行為讓佛教社會化、社會佛教化。這是佛教傳播和發展的需要,也是社會穩定進步的需要。當然也不排除帝王個人在功利方面的因素。

傳梁武帝《東都發愿文》的敦煌傳承

敦煌遺書P.2189被認為是梁武帝時期的《東都發愿文》抄本,全文169行,首缺,尾全。國內外眾多前輩專家已經做過許多研究,侯沖先生對此做過梳理和總結,并闡述了自己的一些新的觀點[3],茲不贅。抄本中明確提到“無遮大會”(說明:本文所引敦煌遺書均按原抄本分行錄文,不另作注):

(前略)

111. 又愿以今日無遮大會[功德],若有

112. 一豪(應為毫,下同)隨喜、一豪歡助者,弟子蕭衍今日輿此一切

113. 等共和合,無分別想、無分別財,共成一物,一共一會,一心

114. 一憶(意),愿此二隨喜歡助者,各各令爰(圓)。今日無遮大會功

115. 德,滿足如是大愿,滿足如是大功德,滿足如是大智

116. 慧,滿足如是大神力,滿足如是不思議無上大果。[4]

(后略)

這段話連續重復“無遮大會”,強調其主題份量之重。《東都發愿文》卷末有題記云:

(前略)

166. 大統三年五月一日中京廣平王大覺寺涅槃法師智嚴供養

167. 東都發愿文一卷,仰奉明王殿下,在州施化齋于友稱

168. 之世,流潤與姬文同等;十方眾生含生,同于上愿。

169. 令狐烋寶書之。[4]288

由于卷尾題記中的年號(西魏)與地點、人物(北魏及東魏)都比較混亂,故研究者多視為偽作。然從題記看,寫卷時代應該比較可信。本卷抄寫者令狐烋寶,應該是敦煌本地的寫經生,字體上看年代也不會有誤。這就是說,在梁武帝的時代,他的佛教法會的發愿文就在大江南北廣泛傳播,至少在西魏治理下的敦煌地區也有“供養”。這說明,雖然敦煌早期是否舉辦過無遮大會不得而知,但相關的文獻及其所涉及的活動內容,早就為敦煌地區所熟知。這也就為后來從事這一活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P.3183 《天臺智者大師發愿文》:

1. 弟子某甲今日

2. 以此讀經念佛種種功德,回施四恩三有、法界眾

3. 生,回向無上菩提、真如法界。愿共法界諸眾生

4. 等臨命終時,七日以前預知時至,心不顛倒,心不

5. 錯亂,心不失念,身心無諸痛苦,身心快樂,如入

6. 禪定。遇善知識,教稱十念;圣眾現前,乘佛愿

7. 力,上品往生阿彌陀佛國土。到彼國已,獲六神

8. 通,游歷十方,奉事諸佛;常聞大乘無上

9. 微妙正法,修行普賢無量行。愿福惠資

10. 糧,悉得圓滿,速證菩提。法界怨親,同斯

11. 愿海。摩訶般若波羅蜜。大王夫人{1}

智者大師智顗,活動于陳、隋期間,他的事跡和著述在敦煌遺書中多有保存。此《發愿文》也應該是從江南傳到敦煌,雖然未涉及“無遮”,但作為佛教齋會的內容和形式,在敦煌也得到認可。同時,這個時代的佛教齋會應該與密教在敦煌的流傳有關。早在西晉時期,“敦煌菩薩”竺法護就譯有相關咒愿被認為是密教經籍[5];加上道教方術的盛行,佛道在一定程度上達成民間共識,讓咒愿與方術相結合,得到廣大民眾的認同。同時,這個時期在敦煌石窟中就出現了密教題材的壁畫[6],不過還一直沒有發現這個時代敦煌是否有齋會活動的記載,更談不上無遮。

到了盛唐時期,密教活動已經滲透到全社會眾生的各個層面和角落。敦煌遺書P.2940《齋琬文》(殘卷,存首部序、目錄、第一章正文),囊括佛教齋會活動的全部內容。抄寫時間可能晚一些,但作為佛教齋會的指導性綱領性文獻,出現的時間應該在盛唐時代密教流行之際。S.4642殘存10件發愿文,即是《齋琬文》目錄中有關對亡故親人的追念的科目[4]124-138;其中保存了8世紀后期唐平安史之亂、與吐蕃及各民族政權混戰的動蕩期間,敦煌的各類佛教法會的內容{2},看來這個時代密教已經深入整個中國社會。

敦煌官設道場、印沙等無遮大齋

敦煌的佛教齋會活動,據文獻記載,最早應該是出現在8世紀后期的唐蕃戰爭中,前述S.4642《發愿文范本等》云:

(前略)

180. 次有公等器宇恢弘,風骨

181. 清邈;郁郁才藝,含瓊吐金。衙官等掌方岳之喉舌,虞候也警衛軍容;

182. 將使謀諍疆場。孔自官吏道清楚,判祿尤閑。案牘已下諸官清臺勝

183. 名。耆壽等道心朗然。諸寺大德等戒香芬馥。莫不榴(留)光萬古,澤被

184. 一人;咸興大心,志愿非小。此無遮大齋者,厥有意焉。囊屬中原未清,逢

185. 動兵草,周升不息,戎馬生卯。豈非海內蒸(烝)人厭亂者矣!我皇帝于是淳

186. 德遠被,睿志遐通。擒虎排熊之豪,□鷹摯擊之杰,莫不執劍爭

187. 先,援旗激奮;□神電轉,禍亂煙清;華夏克寧,邊鄙不悚。我節度使

188. 有三日,今者雖國以治理,荒外未平,犬戎有犯塞之心,藜庶因難含

189. 之急。不有持假福慧,善代年和,除危就安,寧過(遇)福慶?所以建大策,

190. 立遠圖,使管內早鎮,崇闡玄有;贊詠《大乘》,稱揚《般若》。奉勛(熏)修于國

191. 界,峻我皇階;普貌念[于]疆場,壯我邊鄙。厶副大使公素非因人,有恭節

192. 制。遂指溈所管,唱導眾寮。愿圣人去禍未萌,佐元戎開太平之路。

193. 公且自下車此邑,風化大行。志(至)勤公門,不務私業;陰陽順序,年盛歲

194. 登;人無弊勞,馬不傷骨;周圍寂寂,介胄閑閑(間間)。頌庭草生東門,風聳{1}

(后缺)

據李宗俊教授的研究,這份文書的年代應該是在唐肅宗時代,正值唐蕃隴右爭奪戰爭期間,唐軍在吐蕃的追逐下節節西退,河西的大片領土已經為吐蕃所有,而敦煌在唐人手中,唐朝的一眾軍政官吏(文中所及河西節度使、副大使等)在此舉辦佛教法會,以祈求戰爭的勝利和國泰民安。這里也提到 “無遮”,旨在任何人都可以參與其中,共同藉此活動以增強凝聚力,共同抗擊吐蕃的進攻。當然,這些活動并沒有能如愿以償,此后幾年中,幾任河西節度使相繼被殺,敦煌很快也被吐蕃占領。這份文獻成為敦煌地區最早舉辦無遮齋會的記載。

吐蕃占領時代敦煌佛事活動頻繁。除了專題如節日、出師、個人法會之外,一些包含有多項內容的較大型齋會,亦稱“無遮”,可能是參與人員不限,如敦煌遺書P.2255V、P.2326等《檀那轉經印沙等齋會發愿文》有云(依P.2255V原行):

(前略)

32. 夫越愛河,登彼岸者,其惟真知焉。示寶所滅化城

33. 者,其惟妙力矣。雖光宅大千,彌倫百億;四生咸度,萬德皆

34. 圓。曾無所濟之功,是為能濟者也。厥此焚寶香、列珍饌、

35. 療療佐肅肅、緇侶詵詵者,曰何謂歟?則我當今圣主展

36. 慶延(筵)、保愿崇福之所施建。伏惟圣主覽圖握鏡,奉

37. 天順人;千圣重光,萬邦一統。加以首出群表,位當一人;雖富九

38. 年之儲,慮闕三堅之福。由是□(仰)靈山而啟愿,登鳳閣以

39. 宣威;百官頓首而從風,驛騎銜恩而出塞。使普天咸爇于

40. 名(明)燈,轉《金剛》而祈勝福;率土敬陳于法供,會列無遮。

41. 冀千福慶于圣躬,萬善賴于庶品。亦使峰(烽)飆不舉,萬里

42. 塵清;四鄰絕交諍之仇,兩國結舅生(甥)之好。我圣君之良愿,

43. 其在茲焉!其有昌圣君之化、副明主之主者,則誰

44. 當之?有我皇太子殿下與良牧杜公爰須(及)節兒、蕃漢部落

45. 使等皆鳳清臺閣,德映朝庭。我教授乃道邁□(澄)

46. 濫,才當五百;并股肱王道,撫育黎黎。既奉諭言,寧遑安

47. 處?遂乃躬親處廓(郭),印金相而脫沙;崇設無遮,陳百味之

48. 勝福。銀函辟經,[轉]萬卷而齊宣;寶樹魚燈,秉千光而合

49. 耀。勝福既備,能事咸享。謹于秋季之中旬,式建檀那之

50. 會。于是擊鴻鍾(鐘),召青目,開寶帳,儼真儀;供列席而

51. 含芳,香叆空而結霧。當時也,金風曳響,飄柰之疏

52. 條;玉露團珠,困禪庭之忍草。光翼翼,福穰穰,虛

53. 空有量妙福長。總用莊嚴:我當今之圣主,伏愿

54. 開南山之初劫,作鎮坤儀;懸北極之樞星,繼明

55. 干象。儲君愿遐齡永固,妃后乃錦苑長榮,大論保

56. 富貴之歡,將帥納無邊之慶;五谷豐稔,千廂善盈;療

57. 佐穆如,居人樂業;龍天八部,翼贊邦家,釋梵四王,

58. 冥加福力。然后窮無窮之世界,盡無盡之倉(蒼)生。并沐

59. 良因,成登覺道。{1}

(后略)

轉經是比較普遍的佛事活動,為眾所熟知。印沙,即是用特制的雕刻佛、菩薩像的印板,在面積比較大的細沙堆上按捺印像,一般是在年初歲首之正月初進行。這是一項任何人都可以參加的活動,所以也稱無遮;規模有限,參與者一般人數也不是很多,無疑是一項極富敦煌地域特色的無遮齋會。本文之所謂會列無遮,提到贊普多次,其他人物有皇太子、良牧杜公、節兒、蕃漢部落使、二教授大德、儲君、大論等人,應該是9世紀前期的吐蕃時代,總體上看此類由吐蕃君臣捆綁在一起的“無遮”,也具有一定的皇家風范。

到了敦煌的歸義軍時代,社會化的佛教活動一直得到延續,其中就包括無遮齋會。如敦煌遺書P.3978:

(前略)

4. 伏惟秀符人瑞,德契神機,抱山海深峻之謀,振金玉

5. 鏗鏘之韻。志懷忠孝,運舜化于四方;道替昌圖,扇堯仁于

6. 八表。端明貫日,信義成風。高標報國之心,每蘊致君之業。

7. 故得傾心精室,既當請圣之時;四部云臻,方值無遮之會。

8. 司空神資直氣,岳降英靈,懷濟物之深仁,蘊調元之盛

9. 業。……

(中略)

11. 伏惟軍容名高衛霍,智掩孫吳;威佩曉霜,惠函春日,奉一

12. 人而中良冠古,統十萬而謀略光今。實圣代之賢臣,左唐

13. 堯之盛化。……

14. ……今臨回騎,

15. 路承喜慶之云;早達天庭,愿拜三臺之嘆。

16. 今者令公治化,懸玉鏡以子育黎元;至念翹成,靜挽槍于

17. 塞表;傾心佛日,信敬三尊,內外伽藍,崇修不絕;度僧

18. 尼而同鹿苑,繼僧寶永續緇綸。設大會百味珍饈,必獲

19. 余糧之報;施珍財將獻佛,得除八難三災;焚寶香

20. 以祈恩,永獲金剛之體。{1}

此無遮之會,應該是10世紀前期的曹氏歸義軍時代的某司空率兵出征時的一次法會,透露出眾多的歷史信息,如軍容、回騎等;特別是最后一句是希望治化的令公“永獲金剛之體”,似乎這位大人已經到了彌留之際。本文總體上反映了一個時代的社會現狀,相關的問題我們將做進一步的研究。

敦煌遺書P.2562《道家雜齋文》中也提到了“裝(莊)嚴佛事,設無遮會”,但目前尚未發現道教單獨舉辦無遮會的相關記載,推測應該是唐代密教與道教相融合,或者道教參與佛教名義的無遮會,從一個方面體現佛教齋會之“無遮”的意義。

莫高窟上的無遮大會及其意義

從敦煌石窟和遺書中保存下來的資料看,敦煌的無遮大會多為石窟建成后的慶典。但在吐蕃時期及以前,雖然一些大窟在建成后都立碑記贊,留芳千古,但這些碑文中都沒有設齋或舉辦法會的只言片字;從唐初的《圣歷碑》、《李庭光碑》一直到吐蕃晚期的《吳僧統碑》、《陰處士碑》等莫不如此。而最早見于記載的,是敦煌遺書P.2762《張淮深碑》,系建成莫高窟第94窟而舉行的慶典{2},為慶窟齋會(道場)之始:

(前略)

130. 是用宏開虛洞,三載功

131. 充,廓落精華,正當顯敞,龕內塑

132. ?釋迦牟尼像并侍從一鋪,四壁圖諸

133.經變相一十六鋪,參羅萬象,表化

134. 跡之多門,攝相歸真,總三身

135. ?而無異,方丈室內,化盡十方,一窟

136.之中,宛然三界,檐飛五采,動戶

137. 迎風,碧澗清流,森林道樹,榆

138. 楊慶設,齋會無遮,剃度僧尼,

139. 傳燈鹿苑,七珍布施,果獲三堅,十

140. 善聿修,圓成五福。[7]

(后略)

與普通齋會不同的是,這里明顯強調了“無遮”齋會這個概念。

如前所述,我們目前所見到的關于無遮大會的記載,無論是印度還是中國,都是由帝王組織或參與的“五年會”。而莫高窟第94窟是張氏歸義軍初期留守敦煌的沙州刺史張淮深建造的功德窟,窟內繪有巨幅《張淮深夫婦出行圖》,實際上是佛窟名義下的張淮深紀念堂。藉石窟建成“大赦天下”,剃度僧尼,放良奴婢,舉州大慶,讓張淮深這個一直得不到大唐朝廷敕封的地方大員,扮演了“土皇帝”的角色。這同張淮深的《出行圖》出現在神圣的佛窟之中與諸佛菩薩并列,所表現的心態是完全一致的。

敦煌文書P.3542《某使君造窟設無遮齋會贊文》云:

1. 厥今朱明半掩,令公欽慕于金田;炎景初臨,使君傾心于

2. 席側。舍珍財于寶地,祈恩于三世之前。設大會舉郡無

3. 遮,焚名香而霧蓋。八音竟湊,合漁梵而盈場;五岳

4. 交馳,隨釧鈴而應眾。寶宮列座,請雞足之上仁;闔迎

5. 幡花,官僚傾心而赴會者,為誰施作?時則有使君奉為某/事(原文此處從略)

6. 伏惟使君,天生鳳骨,應世超倫,文武雙全,忠孝兼備。

7. 故得精靈華蕊,歷落宗枝,貞謙不聞于勤王,信

8. 義靡虧而郊節。于是剖符千里,威佐百成,露冤播

9. 于閭檐,善正傳于帝闕。加以欽名智覺,虔仰

10. 能仁,克意修崇,創成大窟,于中虔禱。不吝珍財,罄舍

11.千般,功德斯畢。{1}

(后略)

P.3542首行“令公欽慕于金田”句,此令公即曹議金,公元926至931年使用此稱號, P.3542成書及其所記大窟之建成即在此間。依其所記,這位因在莫高窟建成大窟而設無遮大會慶贊的窟主不是“令公”或曹氏歸義軍的某節度使,而是其屬下的某“使君”,即公元928—931年間出任瓜州剌史或玉門軍使的慕容歸盈,所建為敦煌莫高窟第256窟。

這份石窟落成慶典文書特別醒目地提到“設大會舉郡無遮”。第256窟初建成時,為曹氏歸義軍初期,敦煌這個偏居一隅的彈丸之地的總人口也不過兩萬多點;當時曹氏在興建“大王窟”第98窟時曾數次舉辦法會[7]115-119,但均不稱“無遮”;而作為第256窟窟主的某“使君”也不是主宰歸義軍的最高長官,緣何敢冒天下之大不韙而舉辦 “無遮大會”呢?這恐怕也就只有敦煌的慕容家族才能做得出來!慕容氏原是活動于青海高原的吐谷渾族一支,在唐武周年間歸朝后被安置到瓜州并成為敦煌地區新崛起的大姓豪族,與同居瓜州的曹氏家族并駕而立。曹氏繼張氏主政瓜州歸義軍后,慕容氏成為瓜州的最強大的統治者,以至于稍后在其家族營造的榆林窟第12窟內,繼莫高窟第156窟(張議潮)、第94窟(張淮深,實際執掌歸義軍)和第100窟(曹議金)之后,繪制了敦煌石窟有史以來的第4幅《出行圖》,即是身份和地位都低于前三位的非歸義軍節度使的《慕容氏出行圖》。時值曹氏歸義軍初期,內憂外患,天災人禍,新政權還沒有擺脫困境而處于風雨飄搖之中;而家族勢力強于曹氏的慕容氏雖然在表面上俯首臣屬,但不甘于眼前的現狀,想利用一切機會欲取曹氏而代之。榆林窟的《出行圖》便是公開的叫板,而作為曹氏時期莫高窟的首場“無遮”法會則更顯囂張。同時我們還注意到:一直到40多年后的曹家第三代執掌歸義軍后,在重修的曹家大窟莫高窟第454窟的甬道兩邊,慕容家族展示著欲與曹氏平分天下的氣勢。

公元940—942年(后晉天福五年至九年)間,曹元深建成了第454窟{2}。敦煌文書P.3457《河西節度使司空造大窟功德贊》(擬)即該窟建成后的法會祈愿文,其涉及的內容和規模都是無遮齋會無疑。但愿文正文部分并未提到無遮齋事,而在后面專門添寫了兩段,實則為移錄已有的專用套語,其中第一段抄自早于它半個多世紀的P.2762《張淮深碑》:

(前略)

26. 參羅萬象,表化跡之多門,報相歸真,總三身而無異;方丈室

27. 內,化盡十方,一窟之中,宛然三界;榆楊慶設,齋會無遮,剃度

28. 僧尼,傳燈鹿苑。

(后略)

第二段抄自P.3542及其它佛教活動文書:

(前略)

31. 厥今朱明半掩,司空欽慕于仙巖;炎景初臨,天公

32. 主傾心而懇切。舍珍財于寶地,祈恩于世[尊]之前;設大會

33. 舉群(郡)無遮,焚名[香]而露蓋。八音竟湊,合魚梵而盈場;

34. 闔迎幡花,僧徒虔恭而赴會者,有誰施作?時則我

35. 河西節度使 司空先奉為龍天八部,護蓮府卻殄災殃;

36. 梵釋四王云,當今帝主,永治乾坤云,原照西陲[7]115-119

(后缺)

從P.3457對社會背景的各項描述看,這個時期的曹氏歸義軍政權已經沒有了初期的內憂外患而逐步走向穩定和繁榮,所以在抄寫P.2762《張淮深碑》時也全句照錄,“榆楊慶設,齋會無遮”在這里也顯得十分突出,而且在補述的第31—36行里,專門強調了“設大會舉郡無遮”,明確指出這一次是貨真價實的“無遮大會”。不難推測,曹元深建成莫高窟第454窟的慶典道場,是一場規模盛大的“無遮大會”,而同時力挺元深的則是尚在世的“國母天公主”。

敦煌文獻中記載的石窟落成慶典的無遮齋會僅此數次。雖然號稱無遮,但敦煌彈丸之地,人口稀少,能到場的也不會有多少人。但石窟慶典“無遮齋會”展示出極為突出的功利思想,如祈求國泰民安的社會穩定與繁榮,多為統治者的政治需要,同時也反映了廣大民眾的共同心聲。而對石窟的所有者來講,還有一種勢力炫耀與震懾力,同時也是其家族祠堂式的永久紀念,適合在石窟這一本身即為社會化的活動場所舉行。

簡單的結論:敦煌的無遮法會

1. 敦煌的無遮大會并無任何帝王參與,但開始時也打著帝王旗號,無論是唐皇還是吐蕃贊普;

2. 印沙是敦煌獨具地域特色的無遮,可以看成是敦煌當地百姓一種娛樂性質的活動;

3. 石窟落成慶典是敦煌特有的“無遮”,有明顯的功利意識;

4. 無論印沙還是慶窟,敦煌的“無遮”一開始就體現出佛教地域化、大眾化、社會化的特色。

參考文獻:

[1]法顯.佛國記 [C]// [日]高楠順次郎,等.大正新修大藏經:第51冊.東京:大正刊行一切經會,1924-1935:857c.

[2]玄奘,辯機.大唐西域記[C]// [日]高楠順次郎,等.大正新修大藏經:第51冊.東京:大正刊行一切經會,1924—?1935:894c.

[3]侯沖.中國佛教禮儀研究[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297-304.

[4]黃征,吳偉.敦煌愿文集[M].長沙:岳麓書社,1995:286-287.

[5]彭建兵.敦煌石窟早期密教狀況研究[D].蘭州大學,2006-287.

[6]劉永明.論敦煌佛教信仰中的佛道融合[J].敦煌學輯刊,2005(1).

[7]馬德.敦煌莫高窟史研究 [M].蘭州:甘肅教育出版社,1996:302.

收稿日期:2020-10-28

基金項目:國家社科科學基金西部項目“敦煌佛教社會史研究”(12XZJ002)

作者簡介:馬德(1955- ?),男,甘肅省會寧縣人,歷史學博士,敦煌研究院研究員,蘭州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博士研究生導師,長期從事敦煌歷史文化研究。

紀應昕(1990- ?),男,甘肅省敦煌市人,蘭州大學敦煌學研究所博士研究生,主要從事歷史文獻學、敦煌學等研究。

猜你喜歡
敦煌
古代敦煌人吃什么
敦煌壁畫中的消暑妙招
古代敦煌人吃什么
敦煌
敦煌之行
學生天地(2020年35期)2020-06-09 03:01:06
亮麗的敦煌
當代陜西(2019年16期)2019-09-25 07:28:32
在敦煌,感受千年絲路的不同開放
金橋(2019年12期)2019-08-13 07:16:22
敦煌,跨越千年的美
金橋(2019年12期)2019-08-13 07:16:22
絕世敦煌
金橋(2019年12期)2019-08-13 07:16:18
釋敦煌本《啓顔録》中的“落?”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欧美精品一中文字幕| 男女男精品视频| 久久午夜夜伦鲁鲁片不卡| 大乳丰满人妻中文字幕日本| 国产成人综合网| swag国产精品| 亚洲AV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a国产精品| 国产久操视频| 欧美日韩亚洲国产主播第一区| 91福利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一级高清片欧美国产欧美| 久久99国产视频| 亚洲成在线观看 | 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精| 在线va视频| 色偷偷av男人的天堂不卡| 亚洲精品午夜无码电影网|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软件| 精品国产黑色丝袜高跟鞋| 午夜国产大片免费观看| 亚洲欧美激情另类| 国内精品伊人久久久久7777人 | 久久国产香蕉| 欧美亚洲欧美区| 毛片免费在线| 激情五月婷婷综合网| 国产精品手机视频一区二区| 国产真实乱了在线播放| 丝袜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美女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福利视频网址| 伊人91视频| 亚洲一区二区约美女探花| 国产三级视频网站| www.99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日本高清在线看免费观看| 亚洲精品无码专区在线观看| 一级做a爰片久久免费| 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 91福利国产成人精品导航| 日本亚洲欧美在线| 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免费不卡| 呦女亚洲一区精品| 亚洲欧洲综合| 亚洲成人动漫在线观看| 天堂va亚洲va欧美va国产| 亚洲欧美成aⅴ人在线观看| 97人人模人人爽人人喊小说| 91成人在线观看| 中文纯内无码H| 青青国产视频| 99精品久久精品| 狠狠色丁香婷婷综合| 性色一区| 亚洲国产欧美中日韩成人综合视频| 狂欢视频在线观看不卡| 国产成人亚洲无码淙合青草| 波多野结衣在线se| 波多野结衣一级毛片| 欧美午夜一区| 国内精品久久人妻无码大片高| 中国精品自拍| 91麻豆国产视频| 国产导航在线| 国模极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偷伦在线观看| 欧美国产中文| 国产本道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在线播放国产一区| 日本一本正道综合久久dvd| 亚洲swag精品自拍一区| 欧美日韩中文字幕二区三区| 日韩欧美成人高清在线观看| 国产黄色爱视频| 国产91精品久久| 久久九九热视频| 亚洲日韩第九十九页| 一区二区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日韩小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无码高潮喷水A| 亚洲成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