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新霞
摘要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實現我國 “兩個一百年”偉大奮斗目標的重點內容,而鄉村旅游有利于鄉村精準扶貧事業的發展,是促進農村產業、人才、生態和文化振興的新路徑。分析了甘肅省白銀區鄉村旅游發展現狀及存在的問題,白銀區憑借良好的資源優勢,探索出了一條以鄉村旅游為主導的帶動脫貧事業發展的新道路,并取得了不錯成績,但依然存在投入資金短缺、產品開發不足和總體規劃缺乏科學性等不足。提出了優化空間布局、加強鄉村智慧旅游發展力度、拓寬融資渠道等促進白銀區鄉村旅游發展建議。
關鍵詞 鄉村旅游;白銀區;扶貧
中圖分類號 S-9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0517-6611(2021)10-0249-03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1.10.063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Development of Tourism Poverty Alleviation in Baiyin District of Gansu Provinc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CHANG Xin-xia
(Yun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Kunming, Yunnan 650000)
Abstract The implementation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is the key content to realize the great goal of “two centenaries”. Rural tourism is conducive to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is a new path to promote the revitalization of rural industry, talent, ecology and culture. The development status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rural tourism in Baiyin District, Gansu Province were analyzed. Baiyin District with its good resource advantages, has explored a new way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poverty alleviation with rural tourism as the leading factor, and achieved good results.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to be solved, such as the shortage of investment funds, the lack of product development and the lack of scientific overall planning. Suggestions on promoting r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in Baiyin District,such as optimizing the spatial layout, strengthening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smart tourism, and expanding financing channels were put forward.
Key words Rural revitalization;Baiyin District;Poverty alleviation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實現我國 “兩個一百年”偉大奮斗目標的重點內容,而鄉村旅游有利于鄉村精準扶貧事業的發展,是促進農村產業、人才、生態和文化振興的新路徑。鄉村旅游是一種依靠農業文化、特色農產品、傳統民俗等鄉村資源[1],融合了一、二、三產業的新業態,在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增加農民就業途徑和推動鄉村環境治理等方面的作用日益突出。近年來,我國鄉村旅游規模不斷擴大,成為農村經濟發展的新動力,2019年上半年,我國鄉村旅游接待的游客數量已經超過15億,旅游收益接近9 000億元[2]。甘肅省白銀區憑借優越的地域優勢、資源優勢,探索出一條以鄉村旅游為主帶動脫貧事業發展的新道路。筆者深入分析了白銀區現階段鄉村旅游業發展的現狀及不足,并在此基礎上為白銀區鄉村旅游扶貧事業的發展提出幾點建議。
1 白銀區鄉村旅游發展現狀
1.1 基本情況
白銀區位于甘肅省中部,白銀市西部,是白銀市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與蘭州的距離僅60 km,屬于蘭白一小時經濟圈,區位優勢明顯。下轄2鄉3鎮5街道,總面積1 390 km2,素有“銅城”之稱[3]。白銀區氣候宜人,四季分明,無酷暑,與周邊地區相比,具有明顯的旅游休閑和避暑康養優勢;區內交通系統較完善,有國道109線、省道217線、包蘭、白包鐵路以及京藏、定武高速穿過,交通便利;黃河自水川流入白銀區境內,自西向東經過水川盆地、烏金峽谷,在四龍出境,并且有曲子戲、黃河戰鼓、太平鼓等民俗文化極具地方特色。因此白銀區擁有非常豐富自然資源以及人文資源,具有很大的開發潛力。
近年來,白銀區緊抓鄉村振興戰略機遇,憑借良好的資源優勢充分調動村民積極性全力打造鄉村旅游。實現村鎮向景區、農家小院向民宿、農民向導游(經營者、服務人員等多重身份)的轉變。結合“全域旅游”的空間發展布局,實現 “三位一體”(農業、文化與旅游)及“三生融合”(生產、生活與生態)的發展模式,突出民俗、生態、康養等區域特色。積極創建“一鄉一景”“一村一品”“一家一特”的鄉村旅游品牌[4],已經形成的旅游品牌有6個,分別為花村——顧家善、水村——大川渡、石村——萱帽塔、桃園——羅家灣、鄉坊——強灣村、大坪——農業園,2個重點旅游鎮——水川鎮和四龍鎮,水川鎮有北武當神鐘、雷祖風云、大川古渡3處人文景區以及園林玉兔島、千畝翠綠湖、紅灣棚景、烏金峽海流、蘆葦湖十里垂釣場等14處自然景觀;四龍鎮有風景優美的黃河航運碼頭、王家大院、金山垂釣園等景區,同時這里的黃河戰鼓、剪金山廟會、四龍小曲等非物質文化遺產也已經成為這里吸引游客的關鍵所在[5]。
白銀區將鄉村旅游作為主導產業來扶持,鄉村旅游作為扶貧的新途徑,一方面,通過引導農民加入旅游公司、合作社入股分紅或者自己開辦農家樂以及從事相關服務工作等形式解決就業難題、促進農民增收。在此之前,當地村民的經濟收入主要來源于務農和外出務工,務農的收入較少,很難滿足一個家庭的開銷,外出務工所能勝任的工作也很少,多是工作時間長、報酬較低的體力勞動而且背井離鄉。現在隨著鄉村旅游的興起,農戶能夠實現在家門口就業,并且有多種崗位可以選擇。當前共有128戶貧困居民以產業扶貧資金的形式入股了多家旅游公司和合作社,蘇庭民宿、留園民宿、1982文化驛站等大批民宿客棧解決周邊200多農戶的就業問題,共帶動410人就業,225人實現旅游脫貧;另一方面,以家庭為單位的小作坊、小買賣、小手工等產業興起,帶動小吃、土特產等經營店的發展,在延伸旅游產業鏈的同時形成了“景區+貧困村+農戶”的旅游扶貧模式。2019年白銀區總共接待游客人數達431.58萬,總收入達27.99億元,其中,鄉村旅游接待游客人數達144.78萬,收入為3.05億元,分別占到全區的33.55%和10.90%[6]。隨著鄉村旅游業的蓬勃發展,拓寬了沿途村民的致富道路,村民開設農家樂或者裝修自家屋舍創辦民宿,以及依靠鄉村旅游的產業鏈發展生態養殖、家庭手工作坊等特色產業,達到旅游和脫貧增收雙發展的效果,如今鄉村旅游成為白銀區農戶就業和創業的良好平臺。
1.2 白銀區發展鄉村旅游路徑選擇
1.2.1 完善基礎設施,改善鄉村環境。
白銀區先后投資近1.78億元進行鄉村道路硬化、路旁綠化、廁所改革等基礎設施建設,做好鄉村環境美化亮化凈化工作,目前白銀區已經建成的省級“千村美麗”示范村有8個、市區級示范村有10個,還有近40個環境整潔村;靖白公路等多條鄉村道路的拓寬整改項目已經開工,開通了從蘭州市、青海是以及白銀市區直達“六朵金花”的公交和旅游大巴;新改建共10座旅游廁所;白銀區現有白銀飯店等3家四星級酒店,4家三星級旅游飯店,30多家較大型賓館。此外,還有白銀大森林旅行社、金龍國旅等十多家旅行社,遍及城鄉的特色餐館和特色小吃,如靖遠羊羔肉、甜胚子、酸爛肉等特色美食,在展現白銀飲食文化的同時能夠滿足不同層次、不同地域游客的需求,為國際、國內游客提供良好的旅游服務,進一步提升白銀區鄉村旅游發展的承載力。
1.2.2 免費培訓,提高服務質量。
鄉村旅游不但需要優美的自然環境和文化環境,也需要高質量的服務人員。由于餐館、農家樂、民宿的經營者大都是當地農戶,他們普遍存在知識水平不高、綜合素質不高、觀念保守的缺點。針對這一狀況,白銀區政府專門為農戶組織開展政策規范、衛生安全、禮儀文化等方面的免費培訓。同時組織部分村民前往成都、蘭州、皋蘭、金昌等地區參觀學習,吸取寶貴經驗,為白銀區鄉村旅游業的發展提供案例參考的同時提高了農戶的素質水平,當然服務質量也會相應地有所提高,培養了鄉村旅游技能型、高素質型人才。
1.2.3 結合地方特色,開展優質化旅游活動。
白銀區政府相關部門精心編制《白銀區鄉村旅游和美麗鄉村建設三年行動計劃實施方案(2018—2020年)》[7],整合地區資源,加快構建“一城三帶三板塊”的旅游發展格局,其中“一城”指的是白銀主城區,修建完善金魚公園、白銀火焰山國家礦山公園、西山公園等八大公園,完善“8+X”全域旅游項目體系,在改善了城區空氣質量增加城區綠化的同時給人們提供了健身休閑的場所,形成生態化與現代化相融合的旅游休閑城區;“三帶”指的是:①沿黃生態經濟帶,利用白銀區距離蘭州僅60 km且區內黃河流經超過40 km的區位優勢,建設蘭州—白銀段沿黃旅游線,共同開發水川大峽等黃河風情特色產品,構建北與黃河石林相接、南與青城古鎮相通的黃河風情文化廊道;②金溝河生態綜合治理景觀帶,金溝河是白銀排污泄洪的重要渠道,其規劃是以生態治理為中心,致力將金溝河打造為鄉村振興的示范帶,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示范帶,旅游、生態與小康結合的示范帶,形成“一水、兩路、六灣、八景、十村”的產業結構;③左羅溝生態景觀帶,在沿黃快速路道路兩側栽種景觀樹,建設大坪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等花海項目。“三板塊”是在“三帶”建設的基礎上提出的,分別是四龍休閑度假旅游區、大坪田園綜合體和水川國際慢城,三大板塊各具特色,休閑項目多種多樣,實現鄉村生態環境治理、特色農業建設和休閑旅游產業的共同實施發展。
1.2.4 加大宣傳力度,提高知名度。
在旅游旺季推出白銀區荷花美食節暨鄉村旅游節、甘肅白銀黃河大峽奇觀旅游節、剪金山“九月九”民俗文化節等特色活動,“美食+美景+文化”模式給游客獨特的旅游體驗。例如:在2018年7月16日舉辦的“魅力水川——花海尋寶”千人單車騎行活動,參賽者從四龍路口出發騎行至風園花海后,進入花海尋寶階段,即將藏在花海中小標牌找出,只有找到其中一個即可兌換禮品,同時組織方借助“愛白銀”微信公眾號組織大坪花海攝影大賽。該活動正是在積極響應全域旅游和鄉村振興戰略的號召,增加了旅游趣味性的同時弘揚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勞模精神,充分展示了白銀區鄉村旅游建設的新成果。在“白銀文旅”公眾號中推出了“智游白銀”的云旅游服務,包括白銀概況、吃在白銀、住在白銀、行在白銀、游在白銀、購在白銀、娛在白銀、農家樂、特色民宿和便民服務板塊十大欄目,包括景區概覽、旅游路線推薦、特產旗艦店、政務服務網站等多個方面的信息。方便游客了解白銀區鄉村旅游的特色,尤其是在疫情期間,更是使大家足不出戶游覽白銀。白銀區舉辦這些活動的主要目的在于對白銀的鄉村旅游進行宣傳,提高知名度,吸引游客。
2 甘肅省白銀區鄉村旅游發展中的典型案例分析——大坪農業園
2.1 園區介紹
大坪農業園被譽為白銀區“六朵金花”之一。大坪農業園項目是2015年得到了科技部批準認定,屬于國家級農業科技示范園區,是白銀區落實鄉村振興戰略,發展田園綜合體的代表作之一。在白銀區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將水川鎮重坪、大坪和蔣家灣等土地資源進行整合,引導農民開展設施農業、觀光農業,有效帶動了全市豬、中藥材、果蔬等九大產業的發展,建成農業科研、科普教育、休閑觀光等多重功能于一體的現代化農業科技示范園,加快了脫貧攻堅的進度,起到很好的示范帶動作用。目前園區主要有八大核心功能區,分別為現代設施農業展示區、標準化日光溫室示范區、特色林果示范區、特色藥材種植區、科普培訓服務區、休閑觀光娛樂區、生態綠化區和農產品加工物流區。同時在園區內建設有“三中心”(設施農業科技成果轉化中心、日光溫室蔬菜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農村新型實用人才培訓中心)和“三基地”(設施蔬菜產學研示范基地、設施蔬菜標準化生產示范基地、新型農民創業基地)[3],極大地促進了大坪農業園的發展。
2.2 成功之處
2.2.1
交通便利。交通狀況是游客最為關心的因素之一,大坪農業園位于水川鎮,屬于白銀半小時經濟圈內,交通便利。沿黃快速通道是雙向四車道,白榆公路也已經建成通車,同時白銀市公共交通公司開通白銀至大坪花海的時令旅游公交專線,減少了資源的浪費。還有從蘭州、青海等地前往大坪農業園的一日游專線,助力白銀區鄉村旅游的發展,方便游客出行。
2.2.2 科技支撐。園區聘請了甘肅農業大學、甘肅省農業科學院、白銀市農業科學研究所等機構的專家擔任園區的技術顧問,同時派遣多名員工赴山東、西安、四川等地學習,成為園區設施農業的發展強有力的人才支撐。引進400余種茄子、辣椒、西紅柿等作物的新品種,全面推廣應用新技術100余項,如卷簾機、日光溫室、辣椒等嫁接栽培技術。開展專門的農民技能培訓課程,講授日光溫室、無土栽培等先進且實用的現代技術。
2.2.3 發揮優勢產業的帶頭作用。大坪農業園起初開展的只有日光溫室蔬菜產業,隨后開始向旅游觀光、休閑農業、農事體驗等多重功能轉變。自“鳳園花海”開園以來,累計接待游客數量達20多萬,成為白銀區鄉村旅游發展的典范。花海旅游不斷發展的同時,有效帶動了周邊農村設施蔬菜、特色林果、玉米制種等產業的發展。強灣、四龍等鄉鎮的蔬菜產業迅速發展,蔬菜林果種植面積近0.333萬hm2,帶動 3 500戶農戶增收[8]。
3 甘肅省白銀區鄉村旅游扶貧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雖然白銀區的鄉村旅游已經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但是與白銀區所有的豐富旅游資源相比,與其他鄉村旅游發展較成功的地區相比,仍有較大差距,在發展過程中出現了以下3個方面的問題。
3.1 投入資金緊缺
鄉村旅游業的發展中環境整改、設施建設、宣傳營銷等各個環節都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并且白銀區的鄉村旅游業仍然處于起步階段,全國知名度不高,愿意投資的企業或者個人不多,所以目前為止白銀區的鄉村旅游發展單單依靠政府的財政支持。這就導致很多項目進展緩慢甚至無法開展[9]。
3.2 產品開發不足
白銀區鄉村旅游業發展總體還存在旅游資源開發水平低、旅游產品檔次低的狀況。在發展鄉村旅游時對自身資源挖掘的深度不夠,大多數景區目前只是停留在觀光、吃飯、住宿的初級層面,活動項目少、缺少地域特色,當地文化特征表現的很少,導致旅游項目單一,缺少特色產品,并且與其他地區重復度高,創新性不高,對游客的吸引力不強。
3.3 總體規劃缺乏科學性[10] 白銀區下轄2鄉3鎮5街道,但現在重點開發的只有四龍鎮和水川鎮,同時這2個鎮鄉村旅游業已經初見成效,并且交通比較便利,周圍服務設施相對健全,存在不進行資源論證、規劃的環節的情況下就直接增加旅游項目,人為建造許多“景點”的現象。這種只顧眼前的經濟效益發展起來的鄉村旅游是沒有特色、沒有活力的,是不會得到游客認可的,并且不利于這個地區的發展。但是像武川鄉紅沙峴村這樣有豐富的紅軍戰役紅色遺址資源但地理位置較偏,再加上政府旅游開發方面投入資金不足且很難吸引企業來白銀區投資,這些地區就被“拋棄”。因此白銀區目前屬于過度開發與缺少開發現象同時存在,這種不合理的開發方式,使發展較好的景區因過度建設導致環境污染,而另一部分很有開發價值的旅游資源長期被埋沒,無人問津。
4 白銀區鄉村旅游扶貧發展建議
4.1 深入挖掘地方特色,優化空間布局
基于白銀區存在鄉村旅游空間規劃不合理的現狀,區政府應在實際調研的基礎上,因地制宜地對鄉村旅游在空間上進行合理規劃。在現有資源開發的基礎上繼續挖掘民俗文化、紅色旅游資源以及土特產資源,結合地域特色深化和拓展旅游活動內容,保持旅游文化的純真性、本土性,避免重復雷同。從鄉村振興的大背景出發,整合鄉村優勢資源,促進生態、文化、產業的協調協調,依托優良的生態環境,因地制宜,培養地方產品特色品牌,開展旅游項目,開發具有地域特色的白銀鄉村旅游紀念產品,使游客能深刻體驗這里的民俗風情和文化,全面提升鄉村旅游的品位。在一定市場調查后,充分了解游客心理需求,找準自己的市場優勢,精確定位,推出一些精品旅游線路和特色旅游產品,例如鄉村休閑游、農家度假游、民俗文化游等主題的鄉村旅游類型[11]。在規劃過程中,應把精準扶貧作為基本方針,把使貧困人群能夠享受到鄉村旅游業發展的益處作為基本目標,同時充分發揮主體景點的輻射帶動作用,通過一個旅游點帶動一片區農民致富,實現精準施策,使鄉村旅游的空間布局趨于合理,使貧困戶實現增收致富。
4.2 加強鄉村智慧旅游的發展力度
鄉村智慧旅游已經是鄉村旅游的發展趨勢,白銀區應以國內相關景區的建設經驗為參考,以景區的實際情況為基礎,充分應用人工智能、物聯網等現代科技發展符合自身管理的“智慧景區”,發展更高品質的鄉村旅游,增加游客旅游體驗感,提高滿意度。全區的鄉村旅游企業應充分利用互聯網的宣傳推廣能力,加強與攜程、去哪兒等大量線上旅游運營商之間的合作,積極運用抖音、快手等現下流行的網絡媒體,可以與知名網紅合作,或者鼓勵當地居民發展自己的賬號,通過他們拍攝的短視頻,宣傳白銀區的鄉村旅游,擴大白銀區鄉村旅游的知名度。
4.3 改善投資環境,拓寬融資渠道
鄉村旅游項目建設離不開資金的支持,僅靠政府扶持是不夠的。區政府應該緊抓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建設美麗鄉村的契機,充分利用國家和地區的各項優惠政策,成立鄉村旅游發展專項扶持資金;改善現行投資政策和結構,出臺相關的優惠政策,發展多元化融資渠道,加大招商引資的力度,為投資者提供各類便利條件,積極參與招商會和在各大招商網站發布招商信息,吸引社會各大企業前來投資。
參考文獻
[1] 王珍枝.現代鄉村旅游產業發展趨勢研究[J].現代農業研究,2021,27(3):45-46.
[2] 王妍妍,時光慧.總類 2019年文化和旅游發展統計公報[M]//王妍妍,時光慧.中華人民共和國年鑒.北京:中華人民共和國年鑒社,2020:600-604.
[3]
李俊紅.白銀市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發展現狀及對策[J].農業科技與信息,2016(7):4-5.
[4] 高承輝.好風景正變好“錢”景——白銀區鄉村旅游成群眾脫貧致富綠色引擎[N].白銀日報,2018-09-26(002).
[5] 張國琦.白銀區旅游精品線路白銀文明游[M]//張國琦.白銀區年鑒.蘭州:甘肅文化出版社,2019:282.
[6] 張國琦.2018年白銀市白銀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M]//張國琦.白銀區年鑒.蘭州:甘肅文化出版社,2019:80-85.
[7] 魏巍.白銀區構建旅游業發展新格局[EB/OL].(2018-06-25)[2020-04-25].https://m.sohu.com/a/237595177_119798.
[8] 辛聞.科技興農繪藍圖枝繁葉茂花正艷——白銀市白銀區省級農業科技園區建設紀實[EB/OL].(2019-07-08)[2020-04-25].http://sm.guoqing.china.com.cn/2019-07/08/content_40817378.html.
[9] 許波.甘肅省鄉村旅游示范村建設中的幾點思考[N].甘肅日報,2019-06-04(08).
[10] 張樂,竇凱.“聯村聯戶、為民富民”背景下甘肅省旅游精準扶貧實施路徑分析[J].時代金融,2017(20):61-63.
[11] 楊庚霞.全域旅游視角下的甘肅省鄉村旅游發展探討[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9(3):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