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娟
【摘要】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推進,高層建筑成為當前城市的主要建筑形式,且高層建筑的設計也更加多樣化。在推進我國生態文明城市建設的過程中,高層建設設計需要與城市空間相融合,以打造特色化、生態性、可持續發展的城市。但是,仍有很多高層建筑在設計的時候考慮和分析問題不全面,設計不合理,從而對城市空間布局造成不利影響,甚至對城市居民生活和城市的可持續發展造成影響。本文簡單的闡述了高層建筑設計與城市空間之間的關系和矛盾問題,探究高層建筑優化涉及的原則和策略,希望對生態城市建設和可持續發展有所啟示。
【關鍵詞】高層建筑;設計;城市空間
【DOI】10.12334/j.issn.1002-8536.2021.02.034
建筑是城市空間的重要組成部分,科學合理的建筑設計有助于提升城市的整體面貌,推進城市空間進一步完善和優化,而不合理的設計則可能誘發城市空間問題。高層建筑是現代城市的主要建筑形式,是城市發展的重要標志。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推進,高層建筑的數量和建設規模在增加,其對于城市的影響也更大。在推進現代化城市建設和規劃發展的過程中,需要促使高層建筑設計與城市空間有效融合,在保障高層建設發揮其基本功能和作用的同時,突出其視覺效果、審美效果,提升城市的整體形象。
1、高層建筑設計與城市空間發展相關概述
城市空間主要指的是城市內的建筑、綠化、廣場、道路、公共設施及由這些組成的立體空間,城市空間對于城市居民的生活和感受有著重要的影響,現代城市的發展強調打造舒適、和諧的城市空間。
在積極的推進我國城市化建設的過程中,受市場環境、城市人口、城市用地和整體居住環境等因素的影響,城市規劃與設計更傾向于高層建筑,通過不斷的推動建筑物向高層空間發展的方式擴大建筑空間,解決和應對城市用地緊缺、住房緊張的問題。隨著高層建筑的發展和高層建筑數量、規模的不斷增多,高層建筑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原有的城市空間格局,而且高層建筑也不同程度的影響著城市空間內的人口、道路、公共設施、綠化。一些不合理的高層建筑設計還可能會誘發城市空間問題,從而對城市的整體風貌、科學規劃和可持續發展造成不利影響和阻礙。
2、高層建筑設計與城市空間發展的矛盾問題
高層建筑是城市空間的重要組成部分,科學合理的設計有助于優化城市空間布局,不合理的設計則會誘發一些城市空間問題。例如,(1)部分高層建筑在設計的時候過于重視建筑高度、建筑外觀是否搶眼等,一味地追求造型獨特和個性化,忽略了周圍的整體環境、原有的建筑群落的考慮和分析,導致高層建筑顯得過于突兀;(2)缺乏對建筑的容積率、綠化率、建筑密度等的綜合考慮和分析,導致高層建筑過于生硬,且一定程度上影響人們的生活質量;(3)沒有與城市特色、城市文化相結合,從而對城市的整體風貌造成影響和沖擊;(4)高層建筑尺寸設計缺乏對城市交通、街道尺寸和行人感受等的考慮,使建筑物壓迫感太強、與周圍的協調性不足等。
上述情況都可能會造成城市空間格局混亂,與城市的整體風貌和整體布局不協調等問題,從而對未來城市規劃與空間發展造成阻礙。因此,在進行高層建筑設計的時候,需要與城市空間有效融合,對此有更全面、綜合的考慮,以推進城市的整體發展,促使城市規劃更協調。
3、推進高層建筑設計與城市空間相融合
3.1與城市整體規劃相協調
高層建筑設計不能一味地只追求外在形式和造型結構的獨特性、新穎性,強調設計理念、展現個性化的同時,還需要綜合的考慮周圍的建筑物和城市環境,在此基礎上合理的把控高層建筑的外部尺度及比例關系,促使其與城市整體規劃協調統一,在美化城市環境、突出城市整體風貌方面發揮作用,以此滿足人們的使用和審美需求,打造更舒適、和諧的城市空間。例如,(1)高層建筑的設計還需要與城市景觀相一致,不能一味強調突出自我,以免造成城市空間截然分開,出現城市布局過于零散、不和諧的問題,也就是說在設計的時候需要對周圍的建筑特色、尺寸大小有深入的思考,然后對高層建筑的造型、外觀、整體和局部布局進行合理設計;(2)為保證高層建筑底層的采光、通風,保證高層建筑不會對城市的交通路線網造成影響,則需要在設計的時候科學控制建筑的密集度,可以采用高低建筑錯落布局、擴寬城市街道、合理利用公園的方式降低密集度;(3)高層建筑在設計的時候需要合理選址和布局,對城市未來發展趨勢、城市文化特色、城市人口分布和交通等有全面的考慮。
3.2與城市生態環境相協調
在推進城市化發展的過程中越來越重視生態文明城市建設,始終將綠色環保、安全文明、可持續等理念貫穿到城市規劃設計中。高層建筑設計業需要將生態環境問題作為其重點內容,增強整體設計效果,推進城市空間發展。例如,(1)認真貫徹和落實生態理念,打造生態城市,高層建筑在規劃設計之初,需要對高層建筑所在地區的生態、環境有基本的掌握,然后再規劃高層建筑,并對施工設計過程中可能會影響生態環境的因素進行分析,避免對城市整體生態環境的破壞和影響;(2)將綠色工藝、節能環保材料等運用到高層建筑設計和建設的過程中,如科學規劃設計建筑的朝向、建筑整體和局部的布局,促使建筑能夠達到自然通風、自然采光等,通過這樣的方式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3)高層建筑設計還需要考慮周圍的綠化建設、綠化面積,以滿足城市居民的綠化要求,并促使建筑設計和周圍綠化設計的協調統一;(4)在高層建筑設計的時候還需要合理應用廣場,將二者有效融合,在美化環境、提供休閑娛樂場所的同時,使居民視野更廣闊。
3.3保證建筑主體設計的合理性
促使高層建筑設計與城市空間發展相融合,需要保證建筑主體設計的合理性,對塔樓、裙房、底層、頂部等進行綜合的考慮。例如,(1)塔樓的設計決定著建筑的外形和造型,盡量做到輪廓優美、線條生動、錯落有致、色彩搭配合理;(2)裙房的設計一定程度上影響著街道尺度、行人感受,要強調人性化設計,臨近街道的高層建筑設計時需要考慮城市居民的通行需求和對道路的視覺感受、舒適度,然后對高層建筑主體大小、位置和布局進行設計,減少對街道的壓迫感,并保證高層建筑整體設計、外形外觀與街道、沿街建筑相呼應;(3)底層設計可以科學合理的采用入口縮進、底層架空等方式,打造更具現代化特色的高層建筑,這樣的設計還能使整個建筑的底部更通透、開放,與道路、廣場等相連接,起到降低高層建筑密度、豐富城市空間層次的作用;(4)為有效的增強高層建筑的整體形象和視覺效果,需要保證頂部設計的合理性,在設計之初就根據其功能要求、審美要求等,控制好頂部高度與城市天際輪廓線相融合,并突出頂部整體和細節的視覺設計。
結語:
綜上所述,高層建筑是現代城市的主要建筑形式之一,是城市空間布局的重要組成,高層建筑設計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城市空間布局和視覺效果,對城市的整體規劃和建設有著重要影響。在推進現代化城市建設和發展的過程中,需要充分地認識到高層建筑設計是一項復雜化的工作,需要全面、綜合的考慮和分析建筑與城市整體環境、原有的建筑群落、城市歷史與文化、未來發展與建設、城市生態等多層因素,在此基礎上科學規劃設計,實現高層建筑設計與城市空間發展的有效統一,從而為人們提供更舒適、和諧的環境和空間。
參考文獻:
[1]曹亮.高層建筑設計與城市空間研究[J].門窗,2019(23):142.
[2]羅為為.試論高層建筑設計與現代城市空間的融合[J].居業,2019(10):44-45.
[3]張盈,劉詩揚.淺議城市空間與高層建筑設計[J].江西建材,2015(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