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齊輝


【摘要】工程裂縫問題的出現會對工程整體效益產生較為嚴重的負面影響,因而施工人員要提高對工程裂縫控制的重視。在裂縫防治技術中,后澆帶施工為主要的技術措施之一。后澆帶一般設置在梁、板、墻等部位,需要預留一定寬度區域暫不澆筑,觀察結構溫度,待與周邊環境適應且混凝土出現收縮和不均與沉降后予以封閉。本文將以實際經驗為基礎,具體分析住宅建筑工程施工中后澆帶技術的應用現狀和具體技術細節。
【關鍵詞】住宅建筑;后澆帶施工;技術要點
【DOI】10.12334/j.issn.1002-8536.2021.02.140
后澆帶為工程施工中重要的工程項目之一,工程人員在對住宅建筑進行施工時,應格外關注地基沉降問題。在結構設計和處理時,則要注重合理設置后澆帶,尤其應設置在主樓與裙樓、主樓與主樓之間。分析當前后澆帶施工現狀可知,其還存在諸多不規范之處,從提高住宅建筑工程穩固性的角度出發,相關技術人員必須加深對后澆帶施工技術的研究,確保完善施工方案,豐富工程經驗,不斷提高施工水平。
1、住宅建筑工程施工后澆帶施工技術應用現狀
我國住宅建筑工程在施工過程中,對后澆帶施工技術的應用熟練度逐漸提升,但還是存在部分問題需要解決,常見的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后澆帶施工圖紙不完善。在施工圖紙中沒有明確填堵區域、后澆帶間距預留不合理等,將會直接影響后澆帶施工整體水平;二是前期施工準備工作不到位。后澆帶施工技術對施工現場要求較高,主要包括支撐模板體系支設、鋼筋材料等的質檢以及后澆帶表面的清理等,一旦上述環節出現問題,將直接導致后續施工存在安全和質量隱患;三是后澆帶支撐施工技術細節不規范。對后澆帶進行施工,需要將支撐施工技術作為重要部分。實際工程中常見不能嚴格按照施工圖紙進行施工的情形,同時在拆除模板時,存在時間不合理以及操作不規范等問題。以實際工程為例,若工程技術人員經驗不夠豐富,則在拆除模板時,可能存在直接選擇混凝土厚度在70% 左右對模板進行拆除,將不利于進行填縫處理。
2、住宅建筑后澆帶施工技術應用要點
2.1基礎后澆帶施工技術
以某占地面積為26929.18m2的住宅工程為例,其主要包括4棟高層住宅樓,為剪力墻結構,基礎形式為“灌注樁+樁承臺+防水板”。在進行基礎后澆帶施工時,具體結構形式見下圖1。本工程在進行基礎后澆帶施工時,具體采用了整體成套施工技術,在拆除止水鋼板下模板時,施工操作較為便利。工程人員首先施工要求對混凝土條塊進行預制,選擇混凝土地面作為胎模,在支設預制板模板時,嚴格依據預定尺寸進行控制,預制尺寸具體為厚度、寬度、長度三項內容。同時,在混凝土強度方面,按照基礎底板進行強度控制,并進行分層振搗,振搗完成后進行表面搓毛處理,確保封閉效果達標。
接著對鋼筋保護層進行澆筑,澆筑時嚴格以基礎鋼筋位置線以及后澆帶位置為參照,澆筑混凝土強度為C30。觀察混凝土凝固狀態,壓制基礎鋼筋凹槽應在終凝前完成,并在凹槽中科學安置鋼筋。下一步對預制混凝土條塊進行安裝,要以后澆帶位置為基準對其進行豎向安裝和加固,要合理設置板兩側的加固短鋼筋,并按照600mm左右的范圍控制其間距。最后對止水鋼板和止水板鋼板上部模板進行安裝,要在預制混凝土條塊上方安裝止水鋼板,同時將其與短鋼筋連接。止水鋼板上部模板則要采用多層板進行加工,并適當增設支撐板,并做好鋼筋驗收、混凝土澆筑和封蓋保護。
2.2混凝土外墻后澆帶施工技術
對住在建筑后澆帶進行施工,要關注建筑外墻區域,在對其進行后澆帶施工時,部分工程需采用空中作業方式。施工人員應結合工程實際情況選擇合理的施工方式,一般可選擇采用收口網對后澆帶進行科學留置。工程人員應把握好施工縫方向,并按序設置鋼板止水帶,并對其進行焊接,確保牢固。接著要對收口網進行分割,將分割完成的小塊塞入鋼筋網和止水帶之間,焊接時應選擇點焊方式,工程人員應確保在澆筑完成墻體混凝土后及時清理地面水泥漿。同時要時刻關注模板拆除操作,一旦完成拆除,應關注后澆帶以及樓層轉角位置的封閉處理。澆筑混凝土時應確保已將封閉模板拆除,同時清理好鋼筋銹蝕和水泥渣,接著可使用UEA微膨脹抗滲混凝土進行澆筑,完成澆筑后應振搗接縫部位,提高結構密實度。
2.3地下室底板后澆帶施工技術
地下室底板位置的后澆帶施工也是住宅建筑后澆帶施工應關注的重點,對其進行施工時,應做好使用縫的預留,考慮到成本問題,工程人員可在留置施工縫時使用鍍鋅快硬收口網。對后澆帶內側進行施工時,應以收口網為施工方向焊接擋撐結構,擋撐結構間距應保持為250mm。在設置擋撐結構時,可能會遇到梁結構,此時應焊接2~5根擋撐,并找出搜收口網與上下鋼筋接觸位置的缺口,以鋼筋為施工材料,對其進行穿透處理,并做好固定。施工人員要清理好模板中的垃圾及其它污染物,同時要將方木拆除,將鋼筋材料表面的銹蝕清除,并對泥漿進行充分攪拌和抽除,在此基礎上可澆筑混凝土。要嚴格按照同級底板混凝土標號控制澆筑的混凝土標號,確保二者一致。并將一定量的UEA微膨脹劑加入混凝土混合料中。施工人員在澆筑混凝土時,澆筑順序為先澆筑兩邊混凝土墻,后澆筑中部區域。兩邊澆筑接頭會逐漸相遇,且伴隨著混凝土的重力作用,留置在梁板內的泥漿、積水等則可以被壓出。工程人員可在后澆帶澆筑完成后,清理混凝土漿,并對后澆帶進行模板封閉處理?;炷翂ν鈬装逡话銘捎煤鬂矌┕ぜ夹g,在完成施工后應對其加蓋素混凝土,厚度應為50mm。同時要將擋水墻結構合理設置在后澆帶邊緣,保證后澆帶整體環境良好。而對于后澆帶內部,則要設置污水泵,做到對污水的及時處理。
2.4 后澆帶支撐體系施工技術
對后澆帶進行施工,常見梁板上部裂縫、后澆帶下撓、頂板下沉等工程病害,基于此,工程人員應格外關注支撐體系施工細節,必須獨立計算和設置后澆帶模板支撐,一般推薦采用上下可調支撐,以提高支撐穩固度,后澆帶支撐體系的詳細示意見下圖2。
在具體施工時,應關注以下要點:一是在設置后澆帶兩側受荷支撐時,應確保不少于2排,同時要按照小于1m的要求控制排距;二是要關注懸臂結構梁,在處理時應確保留有早拆支撐,在此基礎上,即使拆除了其它支撐,懸臂梁結構也仍然有受荷支撐體;三是要合理設置后澆帶保留支撐,要將拉結加設在水平方向,增強穩定性;四是要嚴格按照安裝尺寸圖紙要求控制模板參數,并按照定位進行軸線的精細化安裝,同時要關注模板拼縫的嚴密性,
結語:
后澆帶施工涉及不同的施工部位和施工環節,主要包括基礎部位后澆帶施工、外墻部位后澆帶施工和底板部位后澆帶施工等。面對不同的施工區間,工程人員均需加強對施工材料質量、技術細節的把控,同時在施工過程中應注重科學設置支撐模板體系,并加強后期養護,確保后澆帶施工完成后,工程不穩定要素顯著降低。
參考文獻:
[1]段燕,朱麗娜.建筑施工中后澆帶的功能作用與施工技術探究[J].中阿科技論壇(中英阿文),2019(07):127-129.
[2]張正勇.后澆帶施工技術在房屋建筑工程中的應用[J].建材與裝飾,2018(12):9-10.
[3]司俊文,吳瑞強,王學武.后澆帶施工工藝對比[J].工程質量,2018,38(01):5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