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鋒
【摘要】隨著城市化步伐的加快,綠色建筑逐漸成為了當前城市建設中十分常見的工程項目。綠色建筑是當代建筑產業逐漸發展的重要方向,在國內建筑施工環節中,尤為重視綠色建筑的設計與運用。綠色建筑有助于增強建筑本身的能效,減少整個項目所造成的污染。在綠色建筑當中,最為重要的就是節能設計,其能夠降低建筑項目中的資源投入總量,確保建筑可以契合綠色節能的相關理念。只有節能設計在整個綠色建筑中,具有較強的管束和制約作用,才可以達成綠色建筑的節能化。基于此,文章將結合自己的經驗,就綠色建筑理念下建筑節能設計的發展與應用進行分析,以供大家參考借鑒。
【關鍵詞】綠色建筑;節能設計;發展;應用
【DOI】10.12334/j.issn.1002-8536.2021.02.158
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是我國為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而作出的戰略抉擇。節約資源是創建資源節約型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自 上世紀七十年代的能源危機以來,各國專家對各用能領域的節能潛力進行研究,結果表明,建筑用能是節能潛力最大的用能領域,應將其作為節能工作的重點。我國要切實推動城鄉建設走上綠色、循環、低碳的科學發展軌道,推動綠色建筑各項標準與技術措施的落地實施,使各類型建筑達到“近零能耗”的理想狀態。
1、綠色建筑生態節能設計的發展原則
1.1適合居住性
建筑設計工作應該要實現的主要目標就是可以讓業主在其中生活得更加舒適,而不管挑選或者是應用何種設計方式,此種原則都要一直遵循。所以綠色理念下的建筑節能設計也一定要落實此種準則,同時不斷地做出努力讓其變得越加適合人們居住。設計人員應該意識到建筑宜居所提出的諸多要求,像是通風換氣、良好的采光等等,然后再借助建筑物所在的具體環境來開展全面的規劃設計,讓整個居住環境可以對人們的身體甚至是心理健康產生良性的影響,同時讓建筑物自身可以和周邊的環境達成彼此共存的狀態。
1.2節能性
節能性是綠色建筑理念下建筑工程的顯著特點,而節能性的主要體現就是增強建筑產業所應用的能源或者是材料的實際利用效果,因此可知建筑節能性的重點就是明確提高施工材料使用效果的有效方式。像是借助對本地氣候情況進行一定的調查,來知曉本地光照方面的強度或者是光照的時長,進而最大限度地使用太陽能來完成照明,真正讓人工照明的周期有所減少,并且需要主動的研發各種新型能源甚至是新型的施工技術,進而慢慢取代以往的建筑能源。
1.3和諧性
最佳的綠色建筑節能設計,除了要實現人們所提出的各種生存要求,還需要確保其能夠在自然環境、社會生活中順利的發展。綠色建筑是適應如今城市現代化建設標準的環保節能建筑,不再僅僅采用著以往建筑中消耗能源較高、污染情況嚴重的方式,是能夠讓環保節能持續發展的有效手段,此種設計不止實現了舒適甚至是健康的相關目標,還逐漸呈現出了一定的人文關懷,可以讓人們的居住或者是生活逐漸走向高品質。
2、現代綠色建筑節能設計的應用探析
2.1建筑屋面節能設計的應用
屋面是整個建筑物當中最為關鍵的圍護結構,其保溫隔熱效果所具有的重要性顯而易見。從夏季時節來看,通常會因為陽光的照射過于大,而讓屋面本身的實際溫度一直維持在 70±10℃,而從當地的冬季時節來看,因為這種屋頂會逐漸朝著外部散失大量的熱度,所以在對建筑屋面進行有效的節能設計環節中,身為優秀設計人員就需要著重對建筑屋面的主要節能內容作出全面的分析,以建筑屋面所應用的各種節能設計理念來看,關鍵是完成好保溫層這一部分的設計,認真挑選優質的保溫材料。大致的設計方式有以下幾點 :首先是在對屋面進行節能設計的過程中,一定要注重保溫層的設計,在對其進行設計的時候,保溫材料本身的密實度甚至是吸水效果都不能過高,以此來盡量減少建筑屋面的實際重量,防止對排水孔進行設置。其次,在對諸多保溫材料開展準確選擇的時候,需要盡量選擇優質的節能環保材料,比如膨脹珍珠巖,其確實比原先的保溫材料更加具備良好的保溫隔熱作用,同時還有著成本尤為低廉、不會對建筑物周圍的環境造成污染、施工非常方便等等優點,所以其在對整個建筑屋面進行節能設計的環節中獲得了更加普遍的使用。最后就是將綠色種植屋面甚至是蓄水屋面運用在此種建筑屋面的節能設計環節中,綠色種植屋面,主要是在建筑物的屋面栽種大量的花草樹木,不僅可以增強屋面本身的保溫隔熱效果,還可以擴大綠化面積,對城市氣候產生良性的影響,而蓄水屋面就是對蓄水層進行相應的設計,且一直保障水的深度維持在20 cm 左右,大致是借助蒸發制冷方面的原理,來實現減少溫度的主要目標。
2.2整體與外部環境節能設計的應用
在建筑構造中建筑節能策略應用中要注重對建筑項目周邊環境集中分析,做好項目選址、外部環境設計、整體布局設計優化等,促使建筑項目能有效獲取良好的外部建設環境,能提高建筑節能效果。在建筑項目選址中要規范化選取,精確化選址要注重對各項條件綜合分析,主要有氣候、地形、水質、土質等。要注重對此類要素集中分析,選取最合理的設計目標。在建筑設計中,要注重對建筑項目應用周期中穩定的氣候環境進行控制。判定建筑項目具體位置,要做好項目微氣候特征分析。對建筑項目整體功能要求集中分析,做好外部環境合理布局。對建筑項目現有微氣候環境有效布局,為建筑項目節能創造發展提供有效條件] 。在設計建造階段,在項目周邊規范化設計綠化帶,能有效控制自然風沙,對空氣環境進行調控,還能有效遮擋陽光,提高建筑項目節能性能。還要做好建筑項目周邊建筑環境優化改造,在建筑物周邊建造游泳池,借助水環境優化設計對建筑周邊環境溫濕度變化進行調控,還能有效收集諸多自然雨水,合理緩解自然風沙對建筑項目產生的損害。最后,還要注重對建筑項目整體構造體型進行設計規劃,這樣能有效提升項目設計對氣候環境的適應性,從而應對復雜多變的氣候環境。
2.3可再生資源的應用
要想落實可持續發展戰略,人們在未來一段時間要加強對各種不同類型新能源的研發與應用,這不僅可以解決我國目前面臨的能源危機問題,也可以改善生態環境。在新能源中太陽能是應用最廣泛的一種能源,而且也是利用程度很高的一種能源,隨著人們對其深入研究,以及各項技術的不斷成熟,其應用變得更加廣泛,而且也取得了不錯的應用效果。在應用太陽能系統期間,作為設計人員要對一定區域內的日光輻射量、日常時長、雷雨天氣造成的影響,以及建筑結構需要利用多少電量等各項問題進行全面分析,在明確這些問題的基礎上,在建筑設計中與新能源技術進行結合,確保最終設計的合理性,進而減少能源消耗。
結語:
總之,基于全全世界范圍能源緊缺的狀況下,建筑中應用節能設計和人們的生活緊密相連,設計人員在設計建筑的過程中,必須在其設計中融入推進發展、保護環境、節約能源的發展理念。在設計中結合具體狀況進行 建筑的科學設計,結合具體狀況融合節能設計觀點與科學方案,在確保居民自身安全的同時,在 建筑設計中有效地融合節能設計,提升可再生資源的應用效率,減少過于依賴不可再生的能源,保證人和自然更協調的發展,保證整體生態系統的均衡發展,從而實現 建筑的穩健發展。
參考文獻:
[1]何金春,王利亞,寇高峰,等.基于《綠色建筑評價標準》的玻璃幕墻設計對策[J].四川建筑,2019(02):51-52+55.
[2]方菲苑,方廷勇,馬健,等.融合徽派建筑元素被動房的模擬分析與應用探索[J].建筑節能,2018,46(12):21-26+53.
[3]于杰.建筑節能與結構一體化在鐵路房屋中的設計與應用——以煙臺港西港區鐵路調度綜合樓為例[J].鐵道標準設計,2019(06):134-138+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