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鑫
摘 要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農村經濟管理工作在農村經濟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為適應新農村建設,農業經濟管理人員要在基層不斷進行創新改革。基于此,論述農業經濟管理在農村經濟發展中的作用,提出了進一步發展農村經濟管理、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的建議。
關鍵詞 農業經濟管理;農村經濟;農村發展
中圖分類號:F323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03.004
1 農業經濟概況
我國是傳統的農業大國,國家歷來重視農業農村的發展。隨著農村經濟結構轉型等產業扶持政策的支持,我國農業收入穩步提高,尤其是在一大批鄉鎮企業的帶動下,農村非農結構產業獲得了快速發展,農民人均純收入在2019年超過15 000元。不僅如此,直播帶貨、鄉村旅游等依托互聯網和現代信息技術發展起來的產業也促使農業產業更加多元化、可持續化。在這個過程中,為確保農村經濟更快更好發展,增加農民收入,增強農民獲得感和幸福感,要做好農業經濟管理[1]。
2 農業經濟管理對農村經濟發展的作用
科學謀劃農業經濟管理工作,有助于促進農村經濟發展,而農村經濟發展可以進一步完善農業經濟管理體系。在農業經濟管理中,需要升級服務體系,優化管理效果,根據實際情況完善相關規章制度,擬定合理的獎懲措施,確保經濟管理能夠穩步開展。農業經濟管理涵蓋農業經濟活動的制訂規劃計劃、組織開展工作、協調資源配置等多方面內容,是一項綜合管理工作[2]。
2.1 提高農村資源配置效率
在經濟快速發展的背景下,農業經濟發展要求對“三農”相關資源進行更精確、更合理以及更高效的配置。可以將農村區域的生產資料進行總體規劃,根據地域發展目標匹配資源,做好統籌,避免生產資源浪費,更大限度提高對于地域資源的利用效率,挖掘區域潛能,從而更好地帶動經濟和產業發展。此外,農村也要放棄過去粗放型的經濟發展模式,通過綠色轉型尋找新的發展動力,利用農村現有資源開發新的合作項目,不斷促進農業產業增值。
2.2 促進農村經濟與生態環境協調發展
一直以來,農業經濟的發展主要依靠農業產業獲取經濟收入,一些地區過分追求提高農產品產量,依賴農藥和肥料,采用過度消耗土地可持續能力的辦法來獲得收益,導致土壤肥力下降、農業生產投資增加、農產品質量下降,進而使得農業收益降低。同時,農藥和其他化學用品的使用還會破壞生態環境,造成土壤污染和水污染,損害當地農業生態和農業可持續發展。因此,要加強農業經濟管理,為農民提供多元化的經濟增長思路,采用綠色種植手段科學種養,在增收增產的同時關注對生態環境的保護,促進地區長遠發展[3-4]。
2.3 規范農村經濟活動行為
做好農業經濟管理,有助于完善管理制度,為農業生產和農業經濟發展提供制度保障。就我國目前農村經濟實際情況而言,還缺乏完善系統的管理機制,農業經濟發展仍存在問題。加強農業經濟管理,能夠為農村經濟發展提供理論支撐和技術指導,吸引農民改變農村經濟面貌。
3 農業經濟管理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的策略
3.1 加強對現代化技術的應用
建設具有現代化管理水平的農業管理體系,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和治理水平提高,需要加強對于信息技術的建設,消除信息屏障,打破信息壁壘,為農業農村發展帶來國際化、現代化的數據和科學方法,合理配置資源,實現技術共享。1)加強信息化網絡的建設。地方政府應繼續強化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網絡覆蓋,實現村與村、戶與戶、企業與農業資源共享,搭建現代化溝通和交流平臺,積極推廣新型發展模式,有效利用直播帶貨、農業電商等模式為農產品打開銷路,為農民和農業企業發展打開思路。2)配套完善的信息化設施。政府應通過財政支持和政策扶持,積極招商引資,引導農民和農業企業升級設備,完善信息化配套設施,迅速了解新技術、新理念。3)做好宣傳引導工作。通過課堂直播、培訓講座、網絡紅人現身說法、農產品帶貨達人現場介紹等多元化的形式,讓信息技術走入農村,深入尋常農民心中,植根于農業經濟現代化的理念里,促使農民從被動了解轉變為主動學習,認識到信息化手段在農村經濟發展中的優勢,有效促進農村經濟發展[5]。
3.2 挖掘特色農業資源、建設美麗鄉村
農村應進一步挖掘自身特色,采用個性化的發展模式,積極探索經濟增長新途徑,建設美麗鄉村,打造特色農業。1)充分利用鄉村特色生態資源。每個地域的生態、旅游、文化都具有不可復制性,相關部門可以深入調研本地域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從文化習俗、綠色旅游、生態開發等角度入手,開發具有區域特色的生態旅游、鄉野體驗項目,做好產業研發,形成特色產業,打造品牌和名片,積極招商引資,擴大就業,多元創收。2)打造特色產業,做好品牌管理。地方政府應對美麗鄉村建設給予重點關注和扶持,從農業部門、文化旅游部門、市場監管部門、規劃資源部門、媒體宣傳部門選派工作人員,整合隊伍,指導地區農業特色產業開發,并積極招商引資,促進農村產業結構優化和產業鏈延伸。農村地區應以綠色產業和鄉村旅游為抓手,利用網絡進行廣泛宣傳造勢,嚴格把關農副產品的生產和銷售,充分挖掘民俗文化元素,刺激農村經濟發展,不斷擴大美麗鄉村建設的影響力和感染力,吸引農村勞動力投入建設隊伍中,不斷創新思路,改變農村舊貌。
3.3 加強農業財務管理
做好財務管理是保障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尤其要對農村財務管理中容易出現的賬務混亂不清等問題進行重點改進,積極推動農業財務管理改革。1)健全財務體制。農業部門要規范所有農村、農業產業、農業企業的財務管理,建立完善的財務管理機制,迅速、及時進行賬目結算,嚴格把控各類開支,尤其是非生產性方面的開支,讓財務工作運行在制度的框架中。2)做好財務公開。所有農業企業、農村部門要做到財務公開,廣泛聽取意見并接受上級部門和社會的監督,讓財務管理陽光化,及時回應外界質疑。3)嚴格控制集體債務。各級機關尤其是農業主管部門要嚴格控制集體債務的規模和數量,科學使用每一筆經費,統籌規劃,維護農村經濟秩序,對于債務問題要及時解決[6-7]。
3.4 加強指導培訓,完善人才儲備工作
農村的經濟發展離不開專業的人才隊伍。1)加強組織保障。組建專業的農村經濟管理隊伍,并建立后備人才庫,為農村經濟發展培養后備力量。重點關注財務管理和會計審計人才隊伍組建,可以通過開展專題培訓班強化現有財會管理人員的技能水平;做好業務指導工作,與會計事務所、高校或財會院校等專業機構對接,成立業務指導組織,確保農村財務和經濟管理工作更加專業化。2)加強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建設,提高財務和會計工作人員的信息技術操作水平,打造一支既熟悉農業知識又掌握現代信息技術的財會隊伍。同時,農村可以結合自身優勢擬定人才吸引政策,吸引高層次人才參與各類農業信息系統研發,提高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建設的質量,為農業生產經營決策服務,為農業經濟管理信息系統建設提供智力支持。
3.5 促使農村金融與農村經濟協調發展
目前,農村大量土地和勞動力轉移,土地承包規模有限,交易成本過高,嚴重制約了農村經濟的發展,也制約了農村金融的發展。因此,要有效轉移農村剩余勞動力,增加農村收入,保證用人單位平等對待農民工,尊重和保護農民就業權,改善農村就業服務水平,促進農村金融和農村經濟協調發展。同時,應進一步優化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充分發揮區域農業優勢,穩定農村經濟發展基礎。
4 結語
農業經濟管理對促進農村經濟規范化、科學化、高效化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在農村經濟建設中,必須加快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建設,挖掘農業特色資源,建設特色產業,搞好農業金融管理,提高農村資源配置效率,為促進農村經濟長期可持續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 王瑩.農村振興背景下的農村經濟管理體制建設研究[J].財會通訊,2019(07):35-37.
[2] 趙變霞.對農村財務會計人員現狀的調研與思考[J].農村財務會計,2020(01):26-27.
[3] 張春.農村治理現代化背景下農村財務管理規范化路徑研究[J].農業經濟,2019(11):18-19.
[4] 王虎.對農村經濟管理委托代理制的思考[J].當代農村財經,2019(04):75-77.
[5] 李婭.農業經濟管理對農村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J].新農村(黑龍江),2017(05):48-49.
[6] 牟洪凱.農業經濟管理存在問題與應對策略[J].農技服務,2015,32(12):225.
[7] 段月琴.試論新形勢下發展農業經濟的有效途徑[J].現代經濟信息,2013(01):10.
(責任編輯:劉 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