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華青 王祥 羅振炯 劉付月清 冼世慶 林思誠



摘 要 以廣東省茂名市地區及其周邊縣市區的山稔子野生資源為研究對象,對其分布情況和生長狀況等進行調查,對其開花期、花形、花色、芳香性、花徑、開花量進行測定,并以其花徑、開花期、開花量作為評價指標,利用層次分析方法評價其觀賞效果。結果表明:山稔子“湖光1號”與“廉江1號”得分值較高,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和市場前景,值得大力引種繁殖。
關鍵詞 山稔子;野生資源;觀賞價值;廣東省茂名市
中圖分類號:Q949.761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03.044
山稔子又名崗稔,為桃金娘(Rhodomyrtus tomentosa,是桃金娘目Myrtales桃金娘科Myrtaceae桃金娘屬Rhodomyrtus Reichb.的一種灌木)的果實,盛產于海南、廣東、廣西、福建、云南等地,是我國少有的變色花卉種類[1]。其花期長,同株花色變化大,極具觀賞價值。目前,對于山稔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物學生態學特性[2]、繁育技術[3]、提取物[4]等相關領域,對野生山稔子觀賞價值的研究未見報導。在廣東省茂名市及其周邊地區,山稔子野生資源多分布于山區的荒坡或人跡罕至的區域,海拔100~350 m,受土壤、光照等自然條件的影響較大,加之山區經濟發展的需要及當地居民對植物保護認知不足,亂砍濫伐,導致山稔子野生資源破壞嚴重,資源不斷消減。筆者在野外調查中發現,當地居民十分了解山稔子植物的開花和結果時期,多有食用山稔子果實的習慣,對山稔子的用途略知一二,但對其經濟價值認識不足,對其開發利用不足,使得山稔子林地自然生長,沒有撫育管理,部分山稔子被隨便砍伐,改種其他。
廣東省茂名市生態資源豐富,擁有植物120多個科,1 000多個品種。野生觀花植物是野生觀賞植物中極具觀賞價值的一類。為了發揮野生觀賞植物的資源優勢,挖掘野生資源的觀賞價值,對廣東省茂名市地區及其周邊縣市區的山稔子野生資源進行調查與觀察,評價其觀賞效果。
1 調查對象處理
將在茂名及其周邊市縣區調查收集到的山稔子野生成年種苗編號后進行統一管理。植株均用無紡布袋(高15 cm,直徑20 cm)栽植于茂名市林業科學研究所隔坑苗圃基地(東經110°91′50″,北緯21°62′50″),栽植土壤均為紅壤土,pH值在5.5~6.0。在自然條件下,定期對植株進行澆水、施肥、除蟲等撫育。
2 調查方法
2.1 資源調查與收集
以茂名及其周邊地區的市縣區為主要調查地點,先后到信宜、化州、高州、吳川、廉江、湛江等地進行調查,調查山稔子野生資源的地理位置、數量、長勢、光照、水分、土壤肥沃度、分布方式、受威脅因素、株高、花色、花瓣數量、花徑、花期、熟果期、病蟲害發生程度等情況,做好記錄與資源收集。
2.2 花期觀察與數據采集
從每種資源中挑選出長勢健康的成年樹作為調查樣株進行觀察,時間在2020年3月10日至2020年6月30日。每日下午對樣株進行觀測記錄,觀測指標包括始花期、終花期、開花量、花徑、花冠、單花變色時間等特征。始花期為第一朵花開的時間,終花期為最后一朵花謝的時間,開花期為從第一朵花開至最后一朵花謝的時間,開花量為植株開花的數量,花徑為花朵最大直徑,單花變色時間為紫色持續時間和白色持續時間。
2.3 觀賞效果評價
用層次分析方法對樣株的觀賞效果進行評價。以觀賞效果為目標層,花徑、開花量、開花期、單花期為準則層,樣株為方案層,用yaahp軟件建立觀賞效果評價層次分析結構模型,對花徑、開花量、開花期及單花期等評價元素的觀察數據進行計算,得出各樣株觀賞效果的排序權重。
3 結果與分析
3.1 山稔子野生資源情況
山稔子野生資源分布及生長狀況情況詳見表1。
山稔子野生資源生長性狀及物候情況詳見表2。
3.2 山稔子觀賞效果綜合評價
3.2.1 開花期及開花量統計分析
2020年對7個山稔子野生資源的跟蹤統計分析情況如表3。結果表明,最早開花的為“廉江1號”,始花期為3月26日,最晚開花的為“廉江3號”,始花期為4月28日;開花期最長的為“廉江1號”,為86 d,開花期最短的為“廉江3號”,為37 d。
3.2.2 山稔子野生資源觀賞效果評價
根據表3的數據,對其中開花量較多的5個山稔子野生資源進行觀賞效果評價,評價模型見圖1。
根據表4各評價元素的觀測數據,計算出各樣株觀賞效果的排序權重,見表4。可以看出,觀賞效果評價值最高的是“湖光1號”,0.434 4;其次是“廉江1號”,0.325 5。在實際觀察中也發現,“湖光1號”開花量最多,花徑較大,單花期最長,整個開花期較長;“廉江1號”花徑最大,開花量較少,單花期較短,整個開花期最長。
4 討論與結論
為了開發利用山稔子野生資源的觀賞價值,滿足不同人群的審美需求,采用層次分析法,將山稔子花的觀賞特性層次分解,建立觀賞效果評價模型,將分解后的觀賞元素量化,通過評分和排序,避免了主觀隨意性,較為客觀地評價了山稔子的觀賞效果,篩選出觀賞效果較好的山稔子野生資源“湖光1號”和“廉江1號”,具有較好的推廣價值,值得大力引種繁殖。
趙志剛等研究表明,山稔子花瓣5片,初期白色,后變為紅色、紫紅色,后期逐漸變淺[2]。劉連海等研究表明,山稔子花朵桃紅色,紫紅而帶白暈,后期變為淺白色[3]。但根據筆者觀察,山稔子的花瓣大部分是5片,少有6片的,且第6片花瓣大都沒有其他5片花瓣完整,花色初期為紫色,后期變白直至凋謝,花朵無芳香性。這種花瓣及花色差異很大程度上受遺傳因子、地點和生境的影響。要確定不同因素對山稔子的開花影響,還需進一步深入研究。
參考文獻:
[1] 陳麗珍.山稔子的有效成分及其藥食應用研究進展[J].亞太傳統醫藥,2012,8(6):212-213.
[2] 趙志剛,程偉,郭俊杰.桃金娘的資源利用與人工培育[J].廣西林業科學,2006(2):70-72.
[3] 劉連海,代色平,賀漫媚.桃金娘繁殖與栽培技術初探[J].廣東林業科技,2013,29(2):49-52.
[4] 王靜輝,王倩,高林林,等.山稔子提取物降血脂作用的研究[J].食品科技,2018,43(2):235-240.
(責任編輯:劉 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