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小嬌 陳希 黃莞迪



摘 要 運用景觀格局分析方法,針對西南科技大學城市學院景觀空間格局現狀情況展開定量評價研究。根據校園現狀,將其分為教學辦公區、生活服務區、體育運動區、游憩休閑區,借助測量和設計軟件對四大功能分區的各類景觀斑塊進行數據采集與調研分析,并從各分區的最大斑塊指數、多樣性指數、均勻度指數和優勢度指數等方面評價校園景觀空間格局。
關鍵詞 景觀格局;校園景觀;西南科技大學城市學院
中圖分類號:TU2;TU9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03.045
景觀格局一般指景觀的空間格局,由不同大小和形狀各異的景觀要素在空間上進行排列和組合,包括景觀組成單元的類型、數目及空間分布與配置,不同類型的斑塊可在空間上呈隨機型、均勻型或聚集型分布。景觀格局是景觀異質性的具體體現,也是各種生態過程在不同尺度上作用的結果。高校校園是集聚凝聚力、教育力、創造力和影響力等核心作用的搖籃,校園景觀生態系統雖然獨立特殊,但其景觀元素比較豐富,故結合景觀格局進行校園生態分析,對促進校園景觀建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1]。
1 景觀結構現狀分析
西南科技大學城市學院位于四川省綿陽市濱河景觀帶中部,面朝三江,背靠富樂山,緊鄰富樂山公園和小枧生態濕地公園,并與南山公園對望,生態區位優勢明顯。根據校園景觀功能性的差異,可以將校園分為4個功能區域,分別為教學辦公區、生活服務區、體育運動區、游憩休閑區,總面積約為21.5 hm2。
斑塊是景觀格局的基本組成要素,是指異于周邊環境的、相對均質的非線性區域。根據西南科技大學城市學院校區的特點,將其劃分為建筑、道路、綠地、水域、體育設施5類斑塊。由表1可知,建筑斑塊相對面積為46%,在景觀中占比最大,故將其判定為基質。校園中面積最大的是游憩休閑區,該區綠地斑塊的面積比例也大于其他斑塊,說明該區綠地景觀豐富。教學辦公區的建筑斑塊和道路斑塊是各區中面積最大的,反映出該區域職能明確、道路連通性較好。生活服務區的各斑塊面積比例適中,能為師生提供便捷的生活環境,但該區無水域斑塊,后期改造中可考慮增設水景。體育運動區的體育設施斑塊和道路斑塊面積較大,說明該區功能性、通達性強,綠地斑塊面積適中,能為師生提供良好的運動環境[2-3]。
2 校園景觀格局指數分析
景觀格局指數分為斑塊水平指數和景觀水平指數,主要通過多樣性指數、均勻度指數和優勢度指數來分析空間結構特征以及布局的合理性;通過最大斑塊指數、斑塊形狀指數和斑塊平均面積來體現斑塊的形狀復雜程度和景觀空間異質性程度[4]。
2.1 校園總體景觀格局指數分析
最大斑塊是指在區域中面積占比最大的景觀類型,表明該景觀類型對整個景觀的影響度,其對景觀整體格局的塑造影響較大。如表2所示,西城校區的最大斑塊為道路,其斑塊指數為0.46,表明道路的通達程度和覆蓋率較高,將校園的各個斑塊融為一體,便于師生在上下課高峰期快速通行。斑塊平均面積是指某一斑塊面積的算數平均值,其是景觀格局分析的基礎。經過測量和計算可得,該校園的斑塊平均面積為42 891 m2。多樣性指數體現各景觀要素的比重變化以及景觀要素的豐富程度,揭示各類斑塊的復雜性和變異性。西城校區由于建校時間不長,各景觀要素的占比還存在較大的差異,多樣性指數整體較低,僅為1.211。均勻度指數是描述景觀中各要素均勻分配程度的指數,西城校區各景觀要素總體上分布均勻,景觀整體上較為穩定。優勢度指數是指景觀的構成類型中某種或某些景觀要素控制景觀的程度,西城校區整體景觀的優勢度較小,僅為0.398,表明特色景觀占比較小,無突出的景觀類型。
2.2 各功能區景觀格局指數分析
針對不同功能分區進行相關景觀格局指數分析,從圖1可知,教學辦公區的多樣性指數為1.078,在四大分區中相對較高,總體來說較為合理。因教學辦公區對場地的功能要求相對較多,其均勻度為0.67,對比來看,在所有區域中排名第二,其景觀元素相對平衡發展。從最大斑塊指數來看,教學辦公區的指數最小,僅為0.388,說明在整體布局中教學辦公區所占比例最小,這是不合理的,教學辦公區作為高校校園重點功能分區,為更好地實現“育人于景”的目的,應適當增加教學辦公區及景觀布局面積。
生活服務區的多樣性指數為1.116,是四個區域中最大的,這與其功能性息息相關。由于生活服務區對于每個類型的斑塊都有一定的需求,因此生活服務區內部景觀的豐富程度、復雜程度也相對最高,其均勻度指數為0.694,也是四個區域中最高的,說明功能區內的各類景觀要素能夠相互依存、和諧共生;但其優勢度指數僅為0.493,景觀特色不突出,需要加強。
體育運動區的最大斑塊指數為0.575,是四個區域中最大的,這表明該校園的體育運動場地大,能為師生提供良好的健身環境。但由此可見,西城校園的各類型斑塊合理性有待提升,作為高校校園,應適當增加教學辦公區、生活服務區等重點服務功能區域。而體育運動區優勢度指數為0.552,仍然偏低,故后期改造中仍需通過合理設計提升其景觀特色。
游憩休閑區的優勢度指數最大,為0.841,相比其他區域,游憩休閑區景觀特色相對較好;均勻度指數最小,僅為0.477。目前,西城游憩休閑區大多保留了原始的地形條件,人為改造較少,所以斑塊與斑塊間的相對面積也存在較大差異。而多樣性指數為0.768,相對其他功能區而言是最低的,這是由于游憩休閑區對每個類型斑塊的需求相對較弱,該區域主要功能為休閑游憩,因此綠地斑塊在此區域中占比最大,其休閑綠地景觀在整個區域中占有突出性的優勢作用,但景觀布局單調重復,缺少特色與變化。
3 結論與建議
西城校區景觀分布的空間格局現狀雖然基本合理,但也存在較多問題,需要改進優化。其合理性主要表現為:1)以道路作為校園景觀基質,并充分發揮了其交通、運輸、組織人流和車流的功能,具有較好的流通性;2)從景觀格局指數上反映出游憩休閑區的綠地在優勢度上優于其他功能區域,整個校園的環境質量得到了基本保障;3)校園各個分區的景觀要素分布相對均勻,基本表現出了發展均衡的景觀現狀特點。
西城校區景觀分布現狀及改進建議主要包括以下3方面。1)校園整體多樣性指數偏低,說明校園景觀的異質性還存在不足,后期建設中可考慮在植物景觀的配置上利用原有的自然綠地添加中低層次的景觀配置,并大量使用喬、灌、草的多層次綠化形式,形成良好豐富的生態群落景觀。2)四大區域的多樣性指數相差不大,均較差。教學辦公區與生活服務區功能區劃較為明顯,目前景觀布置形式均顯得單一重復,也是造成校園各區景觀多樣性低的重要原因。在未來校園各功能區休閑空間設計上,需要從景觀豐富性、趣味性等方面進行優化改造。3)校園整體景觀優勢度及四大分區的景觀優勢度均較低,說明景觀特色不夠突出,景觀要素基本均勻分配于各區,未能體現高校校園的特色性和文化性,四大分區景觀也應結合各自功能特點,創造彰顯各自育人主題的特色景觀。
參考文獻:
[1] 陳利頂,劉洋,呂一河,等.2008.景觀生態學中的格局分析:現狀、困境與未來[J].生態學報,2008,28(11):5521-5531.
[2] 宋建翰,雷金睿,宋希強,等.高校地域性校園綠地空間與景觀格局分析:以海南大學為例[J].熱帶作物學報,2015(04):773-778.
[3] 辛鐘齡,謝苗苗.首都中小型高校景觀格局研究[J].綠色科技,2019(09):1-5.
[4] 張少瑩.四川大學江安校區景觀生態格局與過程分析[J].四川建筑,2019,39(02):15-16.
(責任編輯:趙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