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希恒
摘 要 造林綠化工程是我國的基本工程,經過多年發展,我國的造林綠化工程取得了非常矚目的成績,有效改善了生態環境。但是造林綠化工程并不是通過種植樹木就可以實現,還要采用合理的林業技術進行養護,保證造林綠化工程的成活率。基于此,對林業資源管理與林業造林技術進行分析,以促進林業發展,提高林業資源管理水平,保證造林樹木的成活率。
關鍵詞 林業資源管理;造林方法;林業發展
中圖分類號:S725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03.052
造林綠化工程是我國的基本工程,經過多年堅持,我國的造林綠化工程取得了非常矚目的成績,極大地改善了生態環境。尤其是在我國的西北地區,綠化面積大大增加,土地荒漠化趨勢得到了有效控制,當地經濟也不斷發展,極大地降低了沙塵暴等惡劣天氣的發生率。比如毛烏素沙漠,在多年持續的造林綠化工程的推動下,面積不斷縮小。造林綠化是一個系統性、綜合性工作,需要長期堅持[1]。造林方法是提高造林綠化工程效率的重要手段,因此一定要做好林業資源管理工作,實現科學造林、合理造林。
1 我國林業資源現狀
20世紀50年代,我國北方地區的沙塵暴天氣極為常見,對人們的生產生活造成了嚴重影響。這主要是因為當時我國西北地區的土地荒漠化現象非常嚴重,沙漠面積不斷擴大。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國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并積極推動多項造林綠化工程,比如三北防護林工程。在多年的持續推動下,我國的綠化面積不斷增加,森林覆蓋率不斷上升。綠化造林工程不僅改善了當地的生態環境,而且提供了進5 000萬的工作崗位。
雖然我國的造林綠化工程取得了顯著成就,但是依然存在著一些問題。比如我國的林業資源利用率不高,沒有完全發揮出林業資源的作用;我國的森林資源分布不均衡,在我國西北地區仍然存在著大量荒漠化土地;我國人口眾多,人均森林資源仍然相對落后于世界先進國家;我國造林綠化工程中的植物品種較為單一,人工種植的多為易成活的低價值樹種,森林多樣化資源不豐富,人工造林中的高價值樹種較少。要想解決以上問題,就要持續推進造林綠化工作,并提高林業技術水平,積極引入新的高價值樹種進行種植,做好林業資源管理工作[2]。
2 林業資源管理的任務
植樹造林工程并不是簡單種植樹木就可以取得成效,還需要進行林業資源管理,應用林業造林技術對種植樹木進行養護,保證樹木的成活率,提高植樹造林工程的效率。此外,在造林綠化過程中,還要考慮當地的環境與氣候,保持人與自然和諧。造林綠化工程的回報期非常長,是典型的前人栽樹后人乘涼的工程,因為樹木成材本身就需要較長的時間。總體而言,林業資源管理要完成以下兩個任務。
2.1 保證樹木的成活率和質量
樹木的成活率是造林綠化工程效果的重要保障,林業資源管理的首要任務就是利用林業造林技術保證樹木的成活率。保證樹木的成活率,就要做到合理種植,避免過度密植或者種植密度過小,針對未成活或長勢不好的樹木要及時進行補種,提高對土地的利用率;要做好育種工作,培育優良植株,提高植株的抗病害能力;要合理混種,單一樹種極易受到病蟲害的破壞,因此要合理選擇多種樹種,提高林區對病蟲害的抵抗力,但要注意選擇的樹種要符合當地的環境。
2.2 積極發展經濟
如果造林綠化工程不能獲得經濟收益,很容易打擊造林人員的積極性,尤其在我國經濟大發展的背景之下,在植樹造林的同時獲得一定的經濟效益,可以有效提高造林人員的積極性,進而促進造林工程的發展。要想在造林綠化的同時獲得經濟效益,就要合理選擇經濟樹種。同時,造林綠化工程也改善了種植地區的生態環境,可以積極發展養殖業、旅游業等,提高當地人的經濟收入。
3 創新林業資源管理的措施
3.1 科學管理林木
我國地域廣闊,不同地區的氣候環境與地質情況都有所不同,適合種植與生長的樹木種類也不同。因此,造林綠化過程中,要根據當地的土壤、氣候、水文等條件選擇合適的樹種。造林完成后,要根據不同的樹種進行科學管理,比如適度密植、及時補種、松土施肥、適當修剪以及防治病蟲害等。不同樹種的生長規律與其所需要的養分均有區別,一定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科學管理。只有因地制宜,尊重自然規律,才能更好地保證造林綠化的成活率,促進植樹造林工作有效開展[3]。
3.2 科技興林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在植樹造林工程中也是如此。只有依托先進的科學技術,積極利用科學技術,才能更好地完成造林綠化工作。因此,要加強對造林人員的知識培訓,尤其是在科技知識迅速革新的當下,只有通過培訓,才能使造林人員掌握最為先進的知識與技術。比如使用生物學手段與防治方式,對林業病蟲害進行科學防治,避免化學污染;應用雜交等育種知識進行育種,提高林木的抗病害能力等。除此之外,還要與相關的科研單位或高校合作,積極展開科學研究,加大科研投入,有效解決現有的問題。雖然科研的投入較大,但是一旦取得成果,后期收益也非常大。
3.3 適度砍伐
過度砍伐是對林業資源的破壞,但是適度砍伐可保障林木更新,促進林業資源發展。適度砍伐就是人為地對林業資源進行更新,既可獲得較高的經濟收益,又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生態發展。但是適度砍伐的時間還需要進一步研究確定。
3.4 造林方法
3.4.1 清理林地
在植樹造林前一定要清理林地,林地清理主要是清理殘留物,比如雜草、秸稈等,清理工作的質量直接關系到后續植樹造林工作的質量。林地清理方式主要包括帶狀清理、塊狀清理以及全面清理等。清理過程中為了提高清理效率和質量,可以使用一些清理工具。
3.4.2 分殖造林
分殖造林是植樹造林中最為常用和較為簡單的造林方法。分殖造林的造林材料主要是樹體的營養器官,相比于傳統的方法,分殖造林的造林速度快,且苗木的成活率較高,幼樹的生長速度也非常快。但是,分殖造林也有一些缺點,如難以進行大規模應用,對林地的要求較高,最重要的是適合使用分殖造林的林木種類較少。大量研究和實踐表明,適合使用分殖造林技術的樹木有楊樹、松樹等[4]。
3.4.3 播種造林
播種造林也是一種常用的造林方法,與幼苗培育不同,播種造林是直接在林地上播種,沒有幼苗培養流程,更為簡單適用。但是播種造林對于土壤的要求非常高,成活率較低,一般情況下使用播種造林的都是種子較大、容易發芽的樹種,比如核桃等。
3.4.4 因地制宜
如果想要提高林木的成活率以及造林質量,一定要因地制宜,在不同的地域選擇科學合理的方式植樹造林。比如,在土壤營養豐富、肥力較好的地區要充分發揮土壤優勢,選擇經濟收益更高的造林方式,比如將林木與蔬菜或者和糧食一起混合種植。這種造林方式在改善生態環境的同時,可以獲得較高的經濟收益,且最好種植生長速度較快的林木。
3.5 強化基礎林業站的職能
3.5.1 明確基層林業站的職能
在現有的形式下,基層林業站要積極作出改變,明確自身的基本職能與任務,以國家政策為導向,做好林業保護的宣傳指導工作以及林業資源管理工作。
3.5.2 狠抓采伐限額管理
認真執行相關的法律法規和政策規定,嚴格控制好采伐限額,對違法采伐的人員嚴格懲處。一定要嚴格執行采伐審核程序,對農民自用木材等進行嚴格管理,杜絕超額采伐,堅決打擊無證采伐,保證林木資源得到合理利用。
3.5.3 切實強化林地保護管理
基層林業站一定要嚴格執行相關的管理制度,對于非法占用林地的行為,一定要及時上報主管單位,并積極協助進行治理,做好監督保護工作,防止林地非法流失和林地逆轉,保證林地長期發展。
3.5.4 強化林權管理
相關單位要強化林權管理,做好林權證發放情況的登記工作,明確林權關系,并積極處理林權糾紛,保證林權明確。同時,要加強對集體林權的生產管理,合理進行林業經濟活動,并保證林業生產穩定。
3.5.5 加強木材流通和木材加工的監督管理
一定要對木材的流通環節與加工環節加強監督管理。林木非法采伐后要通過流通與加工才能進入市場,加強對流通環節和加工環節的監督可以有效降低非法采伐的發生率。對于非法運輸與非法加工行為,要與有關部門進行配合并嚴格處理。要定期審核相關單位,依法取締違法單位的資格,并依據法律進行懲處。
4 結語
社會工業化發展對自然環境造成的影響與破壞越來越嚴重,人類生活的生態環境越來越惡劣。在這樣的背景下,持續推進造林綠化工程,改善生態環境,是造福人類的重要舉措。但是造林綠化工程并不是簡單的種植樹木,它是一項非常復雜的系統性工程,林業資源的養護工作是其中的重中之重。要想做好造林綠化工程,就要應用科學合理的林業技術對人工林進行養護,提高樹木成活率,同時要積極提高當地的經濟發展水平,保證林業人員的基本收入,提高造林人的積極性。
參考文獻:
[1] 趙文斌.試論林業資源管理與林業造林方法實踐分析[J].現代園藝,2018(10):226-227
[2] 郭升柳.園林施工和綠化養護的管理路徑分析[J].四川建材,2019,45(3):187,190.
[3] 林秋夏.當前園林施工管理與綠化養護管理問題與對策[J].現代園藝,2018(22):189.
[4] 侯毅,王利峰,李芳銀,等.淺談造林綠化后的林業技術工作[J].農民致富之友,2015(12):100.
(責任編輯:趙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