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偉清
摘 要 浙江省是我國的產茶大省,歷年來茶葉大量出口至日本、中東、歐洲等國家和地區,茶葉深受各國消費者的青睞。“一帶一路”倡議對浙江茶葉出口帶來了新的機遇,將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基于此,對浙江茶葉出口現狀進行分析,深入剖析“一帶一路”倡議對浙江茶業出口貿易帶來的影響,認為浙江必須堅持提高茶葉出口質量,優化茶產業結構,同時要加強浙江茶葉龍頭企業培育,并全面提高企業應對綠色壁壘的能力。
關鍵詞 “一帶一路”;茶葉;出口貿易;浙江省
中圖分類號:F714.4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03.075
浙江茶葉有著悠久的種植歷史,是全國著名的產茶區之一,全省除4個縣外,都出產茶葉,產量約占全國總產量的1/5以上。浙江茶葉出口種類繁多且出口量大,尤其是綠茶,2018年出口量高達16.91萬噸。“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將為浙江茶葉的出口帶來新的機遇和更大的市場空間。基于此,對浙江茶葉出口貿易現狀進行分析,重點就“一帶一路”倡議對浙江茶葉出口貿易的影響進行深入剖徐,并在此基礎上提出對策建議,以期為促進浙江茶葉出口貿易持續健康發展提供理論參考。
1 浙江茶葉出口現狀
1.1 出口規模
2015年,浙江茶葉出口額為5.20億美元,至2019年達到8.76億美元,是2015年的1.68倍,4年間茶葉出口額增加了3.56億美元,年均增長率達到13.93%,高于全省外貿出口的平均增長速度。浙江茶葉出口額占全省出口總額的比重一直較為穩定,一般處在0.22%的水平,但是浙江茶葉出口占全國茶葉出口的比重則一直超過30%,2019年更是占到了全國的43.3%。可見,浙江茶葉出口在全國一直處于一家獨大、遙遙領先的地位。從出口數量來看,2018年浙江茶葉出口量為16.85萬噸,占全國茶葉出口總量的46.19%,但2019年浙江全省茶葉出口量下降5.8%,但仍然保持在15萬噸以上,達到了15.9萬噸,占全國出口總量的43.3%,是排在第二的安徽省(出口量6.0萬噸)的2.5倍,遠高于湖南、福建、湖北和江西等其他茶葉出口省份。
1.2 出口產品
浙江省茶葉出口品種主要是綠茶、紅茶、烏龍茶、花茶和少量普洱茶等,但綠茶是主打品種。綠茶又細分為珠茶、蒸清茶和眉茶3種。2018年,浙江綠茶出口量占全國綠茶出口總量的53.73%,綠茶出口更是占到了全省茶葉出口總量和出口總額的96.33%和94.56%,均與往年基本持平。2018年,其他茶品出口情況為:花茶出口量1 773 t,出口額約為1 185萬美元;烏龍茶出口量1 397 t,出口額約為493萬美元;普洱茶出口量332 t,出口額103萬美元。
1.3 出口市場
浙江省茶葉出口到全球90多個國家和地區,但出口市場主要集中于非洲、歐洲和亞洲,其中尤以發展中國家為主導。2018年,浙江茶葉出口前十二大出口市場依次為摩洛哥60 616 t、塞內加爾12 762 t、毛里塔尼亞11 407 t、烏茲別克斯坦8 657 t、喀麥隆8 362 t、貝寧6 667 t、阿爾及利亞5 297 t、俄羅斯3 845 t、日本3 792 t、巴基斯坦3 652 t、岡比亞3 118 t、阿富汗3 039 t。由于不同地域的飲食習慣有差異,歐洲人更偏愛紅茶,所以浙江只有少量綠茶出口英國、法國等歐洲國家。
2 “一帶一路”倡議對浙江茶葉出口的影響
2.1 有利于進一步拓寬沿線國家的茶葉市場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有很多是愛好飲茶的茶葉消費區,這無疑將為浙江茶葉出口帶來巨大的商機。隨著貿易投資便利化措施的推行,沿線國家的消費需求還有較大的增長空間。隨著出口訂單的增加,浙江茶葉企業會擴大生產規模,采購新的生產設備和生產原材料,雇傭更多的技術工人和管理人才,擴展企業的經營范圍,由此能生產出更多的產品來滿足市場上不斷增加的新需求,并能夠發揮企業自身優勢,提高企業的茶葉競爭力。
2.2 有利于促進茶文化傳播并推動自主品牌建設
浙江省是我國最大的產茶省份之一,有“絲茶之府”之稱,在產茶方面有著悠久的歷史。公元前5世紀,浙江省就設有專業貢茶的御茶園。后面經各個朝代的發展,出現了一批以“西湖龍井”為代表的產業良品,其中以浙江十大名茶最為出名,浙江茶產業從此有了自己獨特的品牌。“一帶一路”倡議可以很好地將浙江十大名茶銷售到沿線各個國家,有利于促進浙江茶文化的傳播,推動自主品牌建設。
2.3 有利于實現沿線國家貿易通道便利化
為了改善茶葉通關環境,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的許多國家和地區進行了合作,并建立了相應的綠色通道。目前,我國相關政府出臺了一些海關手續簡化的政策,實行直通放行,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國際貿易的便利化程度。綠色通道的出現,有利于實現“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貿易和投資的便利化,提高浙江茶企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知名度和競爭力。
2.4 有利于提升浙江茶葉在沿線國家的出口競爭力
我國的茶葉一直以來是依靠低價競爭和規模化的方式維持著發展,在國內外茶企激烈的競爭中不斷壓低價格,導致茶產業的發展遭遇瓶頸。“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讓浙江茶企看到了希望,不再一味依靠低價,而是逐漸向品牌優勢方向轉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對茶葉的需求不同,這就要求浙江茶企在滿足不同國家茶葉需求時要有良好的茶葉品質作支撐。和睦的國家關系、良好的文化交流、自主品牌的創建以及茶品質量的提升,都有助于提高浙江茶葉在沿線國家的出口競爭力。
3 “一帶一路”倡議下促進浙江茶葉出口貿易發展的建議
3.1 提高浙江茶葉出口質量
應牢牢樹立質量意識,不斷改進加工工藝,加大對茶葉生產過程中的監管力度,切實提高茶葉出口質量。從茶葉的種植、采摘、儲運、加工到生產,每一步都必須嚴格按照標準化要求進行管理,嚴把品控關,堵住管理漏洞,不斷改進茶品口感和風味,以滿足目標國的茶葉要求,達到目標國的茶葉標準。農藥大多是為了消滅茶樹上的病蟲,所以為了提高茶葉的出口質量,必須搞好茶樹的病蟲害防治。可以采用有害生物綜合治理的方法,即將農業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學防治等方法綜合應用,爭取降低農藥殘留,達到目標國的茶葉標準。
3.2 優化浙江茶產業結構
加強大型茶葉企業與個體茶葉生產者之間的分工與協作,形成茶葉種植、采摘、加工、生產和銷售為一體的完整產業鏈。由大型茶企帶頭,帶動中小企業共同發展,規范茶葉生產者的行業標準,加快浙江茶葉龍頭企業的培育和發展,提高浙江茶企的核心競爭力。為滿足市場國的多樣化需求,應加強對茶葉的粗加工、細加工、深加工開發,不斷探索、創新茶葉的新品開發,打造出獨具特色的優質茶品,讓茶葉產品帶給消費者全新的感覺和品牌認同感,提高茶葉企業的國際知名度和影響力,從而促進浙江茶企和茶品的轉型升級,以進一步優化浙江茶葉的產業結構[1]。
3.3 加強浙江茶葉出口自主品牌建設
茶葉不同于一般工業品,其種植地域環境、加工工藝造就了“一茶一特質”的品牌認知。在培育茶品牌的過程中,要運用多元化的方式:1)選擇在市場上具有一定競爭力和占有率的茶葉品牌,對其品牌企業進行扶持、引導和培育,提升品牌的國際知名度;2)對地理標志保護制度進行研究和利用,從產地特點、微量元素、產品功能、制作工藝和外形色質等各種因素進行挖掘和開發,實現茶葉品牌的國際化和本土化發展;3)為提升品牌創建的效率和效益,可對進口國本土茶葉品牌直接進行收購或兼并;4)在沿線重點市場國拓展宣傳渠道,健全市場O2O網絡,開展多樣化營銷,大力發展B2C跨境電商銷售新模式[2]。
3.4 提高應對綠色壁壘的能力
大力發展有機茶基地,推進茶樹良種化,健全完善茶苗良種繁育體系,加快推進標準茶園改造和建設,進一步擴大高產優質茶園面積。推進基地綠色化建設,拒絕施用高殘留農藥,加大茶葉生產過程中的農殘檢測力度,加大綠色有機農產品認證力度,推進茶葉加工清潔化和綠色化,加快龍頭企業的初制茶廠改造,推廣清潔化生產技術。密切關注目標國的政策和市場變化信息,完善市場預警機制,利用一切有效手段去分析當前的茶葉市場局勢,爭取適應不同國家的市場準入要求,實現市場多元化,以減少與他國發生貿易摩擦的概率。鼓勵企業積極主動地應對綠色壁壘,通過合理運用WTO規則和“一帶一路”合作機制下的爭端解決機制,合理合法地維護自身的正當權益,減少企業貿易損失。
參考文獻:
[1] 蘇嘉儀.淺析“一帶一路”戰略背景下我國茶葉出口貿易策略[J].現代商業,2018(15):44-45.
[2] 蘇越婷,林潤蘭,洪岳群,等.“一帶一路”帶動下茶產業對外貿易研究:以八馬茶業為例[J].現代商貿工業,2018(03):33-34.
(責任編輯:趙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