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川
摘 要 我國作為農業大國,農村產業發展直接影響我國社會經濟發展形勢。為了有效解決農村當前產業發展困境,提高農民群眾經濟收入,我國提出了實施鄉村振興建設發展戰略。現階段,影響我國產業發展主要因素有缺少勞動人員、土地流轉效率較低、未完善產業經營體系等,致使我國農村產業經濟發展受到嚴重阻礙。基于此,針對農村產業發展中的影響因素進行分析,并提出促進我國農村產業發展有效措施。
關鍵詞 農村產業;發展;影響因素
中圖分類號:F320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03.079
農業作為我國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農業經濟發展影響著城鄉結合一體化進程。我國改革開放以后,農村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農民經濟得到有效改善,許多農村地區產業呈現規模化、現代化、標準化。然而在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隨著全球一體化經濟時代到來,我國農村產業無法緊跟當前市場發展趨勢,從而出現嚴重影響農村產業發展的諸多因素。自十九大以來,黨和國家為了促進城鄉協調發展,針對我國當前農村發展形勢,提出鄉村振興戰略,為農村產業良好發展帶來新契機。
1 影響我國農村產業發展的相關因素
1.1 缺少勞動力人員
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逐漸加快,城鄉之間差距也越來越大。農村經濟收入較低,經濟來源過于單一,甚至許多偏遠農村地區仍存在“面朝黃土背朝天”“靠天吃飯”的傳統耕作模式,致使許多農村中青年勞動力進城務工,謀求更多發展機遇。當前,我國農村人口主要為老人、婦女、兒童,由于農民職業人數越來越少,我國農村產業在發展過程中過于乏力,即便我國制定了多項返鄉創業優惠政策,然而因許多地區未能有效落實這些優惠政策,使得我國農村實際就業供給情況與城市就業供給情況存在較大差距,大多數中青年勞動力回鄉以后仍舊無事可做、無業可創,無奈被迫再次踏上城市求職道路。因中青年勞動力回流率較低,農村大面積田地無人種植而荒蕪。另外,沿海勞動密集型企業逐漸向內陸轉移之后,使得企業用工、土地成本以及物價均有所上升,在該種情形下大多數企業紛紛暫緩對內陸地區開發投資的步伐,影響勞動力返鄉,從而導致農村產業經濟發展較為緩慢[1]。
1.2 土地流轉效率低
我國農民受傳統農耕文化的影響,對土地有著極為強烈的依賴意識,這種依賴感讓農民對土地流轉政策存在較大誤區,尤其是老一代農民更是對土地流轉強烈反對,致使土地流轉政策在實際實施過程中寸步難行。我國以城鄉二元結構為主,該結構形式使得城市醫療、養老、就業等社會保障體系顯著優于農村地區,致使許多農民在土地流轉實施過程中有所保留,習慣性將最為肥沃的土地留給自己耕種。另外,農村缺乏較為完善規范的土地流轉機制,使得農村土地在實施流轉政策時存在非法流轉、無序流轉、流轉行為不規范等諸多問題,這些問題不但阻礙土地流轉機制良好運行,同時還嚴重損害農民合法權益。還有些鄉鎮領導者在實施土地管理過程中存在不作為、亂作為的情況,致使農民土地流轉糾紛不斷,未能充分發揮土地流轉經濟效益[2]。
1.3 未完善營銷體系
在農村產業發展過程中,無論是種植大戶、養殖大戶、專業合作社還是家庭散戶,都未能對農產品營銷體系建設予以重視,使得農業生產之后未有高效流通主體,引發農副產品滯銷、賠錢賤賣等不良情況發生。另外,分散農戶與弱小農戶因自身競爭能力較弱,容易受到市場競爭能力較強者排擠,沒有市場競爭立足之地,致使大多數農民在市場競爭中處于弱勢地位。由于農村信息資源較為滯后,許多農民常常喜歡跟風式選擇種植結構以及養殖結構,并受傳統農村耕種觀念影響,部分農民過于注重生產勞作,忽視經營銷售的重要性,無法依照當前市場實際需求提供相應的農產品。
2 促進我國農村產業發展的有效措施
2.1 構建農民職業培訓基地
人才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因素,這就要求縣鎮鄉三級建立返鄉就業服務體系,定期對返鄉勞作的中青年勞動力在做好信息摸排的基礎上,還要對當地基礎設施予以完善,縮小農村與城市之間的差距,為中青年返鄉創業提供優質環境。在有效實施返鄉就業服務的同時,對積極返鄉勞作的中青年勞動力,給予金融貸款支持,鼓勵有思想、有見地的中青年農民進行創業。采用招商引資的形式,邀請大型農產品企業到本地設廠,以此增加中青年農民就業機會。另外,縣鎮村還要努力建設新型農民教育培訓基地,充分發揮“一轉多元”教育培訓體系,在緊抓農業培訓院校建設的同時,還要做好農村基礎培訓工作,提高教育培訓專業機構設施條件,以便農民能夠熟練應用計算機網絡,使其在網絡資訊中隨時隨地了解市場行情。農村教育培訓基地要加快建立種植技術培訓師資庫,制定行之有效的農村教育培訓導師制度。農民在參加教育培訓時,既要有固定課堂,又要有流動課堂,還要有田間實踐課堂,這樣不但豐富日常授課內容,還能讓農民通俗易懂的語言中更好地了解掌握所學知識內容。在此基礎上,農村教育培訓基地還應根據當地農民天津學習實際情況,建立相關教學培訓方案,并以當地優惠政策為依托實施幫扶拉動機制,讓農民在學習培訓中掌握更多的現代化農業種植養殖技術[3]。
2.2 提高土地流轉效率
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以來,黨和國家對農村產業關注度越來越高。當前,我國大多數南方農村產業正逐漸向集約化、規模化等綜合形式發展。土地流轉效率直接影響到農村產業的發展。要想提高農村產業規模,就要在原有基礎上提高土地流轉效率。為此,1)縣、鎮、村三級政府應加大農村社會保障投資力度,以此解決廣大農民老有所養、病有所醫的擔憂,只有建立健全社會保障體系,才能逐漸轉變農民對土地原有片面認知意識,提高農民土地流轉積極性。2)各級政府要完善土地流轉機制,明確土地所有歸屬權,做好土地產權邊界劃分工作,確保土地流轉程序符合我國相關法律規定要求。3)土地監管部門要充分發揮自身監督管理職能,通過采用規范管理主體方式,強化主體責任意識,只有這樣才能確保農民土地基本權益不受侵害。4)在實施土地流轉過程中,各級政府還要建立土地流轉信息中心,對農民提出的問題給予耐心回答,做好土地流轉信息采集、統計工作,從而提高土地流轉效率。
2.3 完善農產品營銷體系
為了提高農民經濟收益,各級政府應完善農產品銷售體系,推進農村產業逐漸向現代化農業予以發展。1)尋求適合當前市場經濟需求的農產品作為農村產業發展主體,通過建立專業合作社的形式,讓農民所生產的物資資源予以加工倉儲、統一銷售,以此提高農產品市場競爭力。該合作形式將農村原有弱小農戶與分散農戶優化結合,在降低農戶產業風險的同時,增加農民經濟收益。各級政府還要建立與本地區相符的農產品批發市場,這樣就能加快農產品分銷,有效避免農產品滯銷情況。2)應借助互聯網營銷渠道,借助抖音、快手、拼多多、淘寶等網絡銷售平臺,優化網絡營銷渠道,避免農副產品在流通過程中出現腐爛、損壞等損耗情況,同時當地政府還應鼓勵農戶與大型超市開展營銷合作,通過多元化營銷模式,拓展農產品銷售渠道。為了加快農產品銷售,當地政府部門還應建立較為完善的物流運輸體系,并在物流行業中邀請專業物流公司入駐當地,使其與農村專業合作社開展物流運輸合作,這樣既能保證農產品質量,又能避免運輸環節反復搬磚而造成不必要的損耗。3)農村產業在發展過程中應樹立品牌意識,注重農副產品品牌建設,針對當前市場經濟發展形勢,明確各類消費群體的產品賣點,運用活動推廣、互聯網直播銷售、廣告營銷等方法,樹立農產品品牌形象,在提高農產品影響力的同時,促進我國農村產業健康良好發展[4]。
3 結語
通過對我國當前農村產業發展影響因素予以分析探究,應首先解決農村中青年勞動力流失問題,構建農民培訓就業基地,鼓勵中青年農民積極創業。在做好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工作的基礎上,縮短農村與城市社會保障制度之間的差距,以此轉變農民對土地固有的編制思想,在保證農民合法權益的同時,提高土地流轉效率。借助互聯網平臺,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緊跟當前市場經濟發展形勢,樹立農產品品牌形象,以此提高我國農村產業市場競爭力。
參考文獻:
[1] 朱文韜,欒敬東.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的影響因素與路徑選擇:基于安徽省巢湖市12鄉鎮的模糊集定性比較分析[J].云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0,37(05):52-59.
[2] 李承川,張茜茜,侯玉龍,等.新疆南疆地區農村電商產業發展的影響因素研究[J].農村經濟與科技,2020,31(16):80-81.
[3] 王鴦.鄉村振興視域下影響農村產業發展的因素及對策研究[J].中國產經,2020(15):55-56.
[4] 居來提·色依提,李斯佳.新疆農村產業融合度測評及影響因素分析[J].兵團黨校學報,2020(01):71-76.
(責任編輯:劉 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