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勇 張志勇 貴州省食品藥品檢驗所
□ 張炯怡 宋曉寧 貴州省食品檢驗檢測院
□ 張金娟 貴州醫科大學
隨著人口老齡化進程的加快,我國已進入慢性病的高負擔期。由于慢性病具有患病人數多、醫療成本高、患病時間長、服務需求大等特點,故疾病負擔是群眾因病致貧、返貧的重要原因,若不及時控制將帶來嚴重的社會經濟問題,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慢性胃炎等均屬于高發的慢性疾病。白及清肺養胃口服液是為改善肺部及胃腸道疾病而研發的一款純天然保健食品,本研究對該口服液的急性毒性進行了研究,旨在為該產品的進一步研究及臨床安全使用提供試驗依據。
白及清肺養胃口服液未稀釋浸膏(淺棕色膏狀物),按生藥量計該浸膏的濃度為500g/L,由貴州醫科大學李永軍老師課題組提供,批號:20201019。
昆明種(KM種)小鼠,清潔級,體重18~22g,雌雄數量各半,購于長沙市天勤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動物合格證號:SCXK(湘)2014-0011。小鼠分籠飼養,每籠5只,由專人管理。動物室光照充足,通風和空調設備良好,實驗室環境溫度為18~25℃,相對濕度為50%~70%,實驗室按常規方式定期消毒。小鼠在該環境飼養3天后,用于實驗。給藥前禁食(不禁水)12h,給藥后自由進食、飲水。
精密電子稱,AB104-S型,METTLER TOLEDO公司。
正式試驗前先進行預試驗——將尚未稀釋的白及清肺養胃口服液浸膏抽入注射器后正好通過12號灌胃針頭,故此為浸膏的原濃度能夠實現給藥的最大濃度。預實驗采用這一未稀釋的白及清肺養胃口服液浸膏進行給藥,該濃度按生藥量計為500g/L。
取KM種小鼠4只,雌雄各半,體重20~22g,禁食(不禁水)12h。給小鼠灌胃濃度為500g/L(按生藥量計)的白及清肺養胃口服液原浸膏0.8mL/只,以摸索白及清肺養胃口服液浸膏的致死劑量。結果顯示,4只小鼠均未出現死亡。另取KM種小鼠6只,雌雄各半,體重18~20g,禁食(不禁水)12h后,嚴格按40mL/kg體重給小鼠灌胃濃度為500g/L的白及清肺養胃口服液浸膏。結果顯示,所有小鼠給藥后均未出現死亡及其它異常反應情況,是以無法測定白及清肺養胃口服液對小鼠經口給藥的半數致死量(LD50)及最大耐受量。因此,正式試驗直接測定白及清肺養胃口服液對小鼠經口給藥的最大給藥量。
正式試驗前,取KM種小鼠,雌雄各半,適應性飼養3天后進行正式試驗。分組給藥前,將小鼠禁食(不禁水)12h,篩選出體重為18~20g的小鼠40只,隨機分成兩組——對照組和白及清肺養胃口服液組,每組20只。對照組小鼠灌胃蒸餾水,白及清肺養胃口服液組小鼠灌胃濃度為500g/L的白及清肺養胃口服液原浸膏,所有小鼠均按40mL/kg體重的給藥體積一次性灌胃給藥,給藥后觀察兩組小鼠14天內出現的死亡及反應情況。若有小鼠死亡,立即對其進行解剖,并對心、肝、脾、肺、腎、腦、胸腺、腎上腺及胃腸道進行肉眼病理觀察。14天后,腹腔注射戊巴比妥鈉溶液40mg/kg麻醉小鼠,脫頸椎處死。對各組小鼠進行大體解剖,取其腦、垂體、肺、氣管、支氣管、胸腺、心、主動脈、肝、脾、腎、腎上腺、輸尿管、膀胱、胃腸道、子宮等各器官進行肉眼觀察,并對重要器官(心、肝、脾、肺、腎、及腦)進行稱重,根據各器官重量按下列公式計算各器官指數。

注:兩組間比較,P>0.05。
對照組小鼠與白及清肺養胃口服液組小鼠給藥后14天內均未出現死亡及其他明顯異常——表現為呼吸平穩,活動自如,皮膚紅潤、無潰爛,被毛有光澤,無蓬松、豎毛現象,眼耳口鼻無異常分泌物,無突眼、瞳孔擴大或縮小,耳廓無充血或蒼白等。同時,進食、飲水、大小便均未見異常。與對照組相比,白及清肺養胃口服液組小鼠的體重增長均無明顯差異(P>0.05),見表1。14天后,處死給藥組及對照組小鼠,肉眼觀察所有小鼠的腦、垂體、肺、氣管、支氣管、胸腺、心、主動脈、肝、脾、腎、腎上腺、輸尿管、膀胱、胃腸道、子宮等器官組織時,均未見兩組小鼠各組織器官在體積、顏色及質地等各方面存在異常。與對照組比較,白及清肺養胃口服液組小鼠的心、肝、脾、肺、腦及雙腎重量及器官指數均無明顯差異(P>0.05),見表2。

表1 各組動物給藥前后體重變化

表2 各組動物器官重量及指數
白及清肺養胃口服液組小鼠按實驗中能實現的最大劑量給小鼠灌胃白及清肺養胃口服液浸膏,給藥后小鼠未出現死亡,也未出現其他異常。實驗中能實現的最高給藥濃度為500g/L,最大給藥體積為40mL/kg,故可折算出本次實驗所測定的白及清肺養胃口服液對小鼠經口給藥的最大給藥量為200g/kg。
急性毒性(Acute toxicity)是指藥物在單次或24小時內多次給予后一定時間內所產生的毒性反應[1,2]。進行藥物急性毒性試驗,對初步闡明藥物的毒性作用與了解其毒性靶器官具有重要意義。急性毒性試驗中,通常可根據藥物特點測定藥物的半數致死量、最大耐受量或最大給藥量。其中,半數致死量是指預期引起50%動物死亡的劑量;最大耐受量是指動物能夠耐受而不引起動物死亡的最高劑量;最大給藥量指動物單次或24小時內多次(2~3次)給藥所采用的最大給藥量[3]。半數致死量的觀察指標是動物死亡率,測定最大耐受量時需要觀察動物出現的異常表現。本實驗中,小鼠能夠接受的最大給藥體積為40mL/kg;未稀釋的白及清肺養胃口服液浸膏的濃度為500g/L時,正好能夠通過12號灌胃針頭,若高于該濃度,藥物便會堵塞灌胃針頭而無法實現給藥,故該濃度為能實現給藥的最高濃度。本研究的預實驗中,將最大濃度(500g/L)的白及清肺養胃口服液浸膏按最大給藥容積(40mL/kg)給小鼠灌胃,所有小鼠均未出現死亡及其他異常反應,從而無法測定其半數致死量和最大耐受量,所以正式實驗時只能測定白及清肺養胃口服液的最大給藥量。在進行最大給藥量測定時,一次性給予小鼠灌胃最大濃度和最大體積的白及清肺養胃口服液浸膏,結果發現,給藥后14天內未發現小鼠死亡或其他異常表現。因此,測定到白及清肺養胃口服液單次經口給藥的小鼠最大劑量為200g/kg。
綜上所述,白及清肺養胃口服液對小鼠進行灌胃給藥后,即使按照能夠實現的最大給藥劑量給藥,小鼠仍然沒有出現死亡及其他異常反應,表示該受試樣品無明顯毒性,測定的白及清肺養胃口服液單次經口給藥的小鼠最大給藥量為200g/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