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自忠(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廣州分公司煉油四部,廣東 廣州 510726)
現場施工管理是安全工作的重點,識別和確定危險源的存在是安全生產管理的基礎。通過JSA找出安全隱患,做好防范措施,把事故管控關口前移,有效控制風險,減少事故發生,才會有安全生產好形勢。
現在分析使用的《中國石化安全風險矩陣》可能性等級分級表中的“類似的事件沒有在石油石化行業發生過,且發生的可能性極低”“類似的事件沒有在石油石化行業發生過”“類似事件在石油石化行業發生過”“類似的事件在中國石化曾經發生過”“類似的事件發生過或者可能在多個相似設備設施的使用壽命中發生”“在設備設施的使用壽命內可能發生1或2次”“在設備設施的使用壽命內可能發生多次”“在設備設施中經常發生(至少每年發生)”的事故事件每年可能發生的概率,缺乏相關技術資料支持,分析人員又未能全面收集事故及未遂事故案例資料以進行統計,難于計算出事故事件每年可能發生的概率,往往會想當然地隨意取值,直接影響JSA質量。
相關人員進行項目JSA,結果編制施工方案。在實施過程中,遇到較高風險作業,必須辦理作業許可證,但相關人員未根據現場變化及對照項目JSA結果進行分析,往往簡單的對許可證上列出內容書面確認。
施工作業的人員存在的風險如:承包商施工作業人員未在石化企業干過活,或在石化企業干活少,安全意識低,安全技能不足。風險評估未考慮相關人員因素,影響風險評估質量。
施工作業參與人數、人員素質、作業強度、作業管理等直接影響安全生產管理過程及結果,這些因素有必要列入風險分析因素,提高風險評價準確度。
項目JSA結果是編制施工方案的依據,辦理作業許可證是項目作業實施過程中,對較高風險作業方式進行現場風險再分析、安全措施落實確認,作業前節點制約、保障安全的重要控制手段,是對項目JSA的補充、修正、完善。必須充分理解項目JSA與作業許可JSA的關系,才能做好JSA工作。
直接作業風險評價使用改進的作業條件危險分析法,可以合理考慮作業方式、管理因素,同時減少評價人員的主觀因素影響。改進后的LEC法的計算公式為:

式中:E為暴露于危險環境的頻繁程度;M為安全管理因素管理因子;K為直接作業方式修正系數;L為發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C為發生事故后果的嚴重性;D為風險度。
根據企業自身情況,對L、E、C、M、D各因素分值進行合理的判斷。
(1)暴露密度。將暴露密度(E)拆分為作業時間暴露密度(E1)與作業人數暴露密度(E2)。計算公式為:

式中:作業時間暴露密度(E1)為同一批作業人員作業時間越長則受到傷害性也越大。作業時間分為每天小于1 h、1 h至小于2 h、2 h至小于4 h、4 h至小于8 h、8 h至小于12 h、大于12 h,大于12 h的出現于危險環境,作業時間暴露密度分值分別為:0.5、1、2、3、4、5。
作業人數暴露密度(E2)為同一區域作業人員越多則受到傷害性也越大。作業人數分為小于3人、3人至5人、6人至10人、11人至15人、16人至30人、大于30人的出現于危險環境,作業人數暴露密度分值分別為:0.5、1、2、3、4、5[1]。
(2)管理因子。將安全管理因素列為管理因子(M)。分有承包商單位參與的施工作業和無承包商單位參與的施工作業兩種情況,無承包商單位參與的施工作業,其出現安全管理因子(M);有承包商單位參與的作業,將安全管理因子(M),拆分為承包商單位安全管理因子(M1)和作業所在單位安全管理因子(M2),計算公式為:

合規范安全管理機構及專職安全人員,現場管理人員本科文化、責任心強、作業人員專科文化、安全意識高、石油化工企業作業經驗多、制度規程執行好;合規范安全管理機構及專職安全人員,現場管理人員專科文化、責任心強、作業人員中技文化、安全意識高、石油化工企業作業經驗多、制度規程執行好;合規范安全管理機構、不合規配置專職安全人員,現場管理人員中技文化、責任心強、作業人員高中文化、安全意識不高、有石油化工企業作業經驗、制度規程執行好;不合規范安全管理機構及專職安全人員,現場管理人員初中文化、責任心不強、作業人員初中文化、安全意識低、有石油化工企業作業經驗、制度規程執行一般;不合規范安全管理機構及專職安全人員,現場管理人員文化程度低、責任心弱、作業人員文化程度低、安全意識低、未在石油化工企業作業過人員,制度規程執行不實。其在無承包商單位參與的施工作業出現的安全管理因子(M)分值分別為:1、2、4、6、8、10;有承包商單位參與的作業,則承包商單位安全管理因子(M1)、作業所在單位安全管理因子(M2),其出現安全管理因子分值分別為:0.5、1、2、3、4、5。
(3)作業方式及等級修正系數。不同的作業方式及作業等級,潛在作業風險就不同,在風險計算時增加系數修正。高危特級、特級、一級、二級、固定級用火作業的作業方式及等級修正系數值分別為1.6、1.3、1.1;一級、二級受限空間作業的作業方式及等級修正系數值分別為1.6、1.3;一級、二級、三級協硫化氫作業的作業方式及等級修正系數值分別為1.6、1.3、1.1;一級、二級、三級、四級高處作業的作業方式及等級修正系數值分別為1、1.1、1.3、1.6;小型、中型、大型起重作業的作業方式及等級修正系數值分別為1、1.3、1.6。
(4)發生事故或危險事件的可能性。在施工作業JSA時,不使用《中國石化安全風險矩陣》可能性等級分級表的,建議以施工單位已發生事故或危險事件的安全業績為依據進行取值。在施工單位,10年、5年、2年、1年、半年未發生事故或危險事件,發生事故或危險事件發生可能性(L)分值分別為1、2、4、7、10。
(5)發生事故或危險事件產生的后果嚴重性。在施工作業時,使用《中國石化安全風險矩陣》后果嚴重性分級表內容,但其“后果等級”分級:A、B、C、D、E、F、G,建議修為“發生事故或危險事件產生的后果嚴重性(C)”的取分值:1、2、4、7、15、40、100。
(6)改進后的風險值。改進后的風險值(D)分為小于81、81至小于216、216至小于1 000、1 000至小于3 200、3 200及以上,其風險等級及危險性程度分別為Ⅰ級稍有風險,可以接受;Ⅱ級一般危險,需要注意;Ⅲ級顯著危險,需要整改;Ⅳ級高度危險,需要立即整改;Ⅴ級極其危險,應立即停止作業。
某裝置消缺,對某高壓換熱器檢修清洗。
裝置工藝主管為工藝作業JSA組長,組織開展JSA,進行某換熱器切出、投用工藝作業安全分析。裝置設備主管為施工作業JSA組長,組織開展JSA,進行某換熱器檢修清洗施工作業安全分析。
(1)劃分作業步驟。某換熱器檢修清洗的工作安全分析(JSA)施工作業步驟劃分:腳手架搭設、拆除;保溫材料拆除、回裝;施工盲板隔離、拆除;拆下換熱器頭蓋、換熱器頭蓋回裝;換熱器管束抽出、換熱器管束回裝;換熱器管束清洗;換熱器檢維修。
(2)辨識危害因素、主要后果及風險控制措施。某換熱器檢修清洗的工作安全分析(JSA)各步驟的危害因素、主要后果及風險控制措施有:腳手架搭設、拆除:使用不合格架桿、扣件;無特殊工種作業證人員操作;未經許可進行作業;腳手架不按規范架設、拆除;腳手架未驗收就掛合格牌;安全帶未規范使用。物體打擊、高處墜落、坍塌。作業前作業人員安全教育并考核合格;作業人員正確佩戴合格個體勞動保護用品;安全技術交底并書面確認;設備員對進場材料檢查,禁止不合格材料進場;架子工持證上崗,作業前辦理腳手架搭設、拆除作業許可證、二級動火許可證;設置圍欄和警示標志,嚴禁非操作人員進入,規范搭設、拆除;腳手架搭設完畢,委托人組織檢查驗收、掛牌;規范佩戴安全帶,高掛低用,移動時至少一個掛鉤掛好;落實監護[2]。
(3)風險分析。某換熱器檢修清洗的工作安全分析(JSA)各個步驟的暴露密度(E)、管理因子(M)、作業系數(K)、發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L)、發生事故后果的嚴重性(C)、初始風險值(D)和落實安全措施后的暴露密度(E)、管理因子(M)、作業系數(K)、發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L)、發生事故后果的嚴重性(C)、剩余風險值(D)是否可接受的依順序次為:腳手架搭設、拆除:7、7、1、5、7、1 715和7、7、1、1、1、49,是。
案例應用JSA改進對策,在施工作業過程中,比較簡單實用,員工容易掌握,且比較全面考慮施工作業過程中的危害因素,如:作業時間、作業人數、施工人員素質、作業方式及等級,提高風險評價準確度,更有針對性制定落實控制措施,提升JSA質量。
合理考慮作業時間、作業人數、作業安全管理因素、作業方式及等級、使用改進的LEC法,提高JSA質量,管控風險,消滅或減少檢維修施工作業事故發生和人員的傷害,在檢維修施工作業安全管理中具有重要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