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田蕾
Analysis of the Planning of Smart Distribution Network with Microgrid
HAN Tian-lei
(State Grid Ningdong Power Supply Company, Lingwu 750411, China)
【摘? 要】能源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礎,如果過度使用能源,那么如同竭澤而漁,能源會逐漸減少,對人們的生存產生不利影響。實現能源的可持續發展對國家、社會以及個人都有十分重大的意義,含微電網的智能配電網便是圍繞著這一原則,在新時代使用的節省能源的發電新方式。結合相關理論和具體實踐,論文對含微電網的智能配電網的規劃進行了分析,以期為電力企業提供參考。
【Abstract】Energy is the basis of human survival. If we overuse energy, just as we only care about immediate interests and ignore long-term planning, energy will gradually decrease, which will have a negative impact on people's survival. Realizing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nergy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country, society and individuals. The smart distribution network with microgrid is a new energy-saving power generation method used in the new era based on this principle. Combined with related theories and specific practices, the paper analyzes the planning of smart distribution network with microgrid, so as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power enterprises.
【關鍵詞】微電網;智能配電網;規劃
【Keywords】microgrid; smart distribution network; planning
【中圖分類號】TM715?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3-1069(2021)05-0102-02
1 應用微電網發電的意義
微電網是什么?簡而言之,微電網是通過負荷、儲能裝置,監控保護裝置相互結合,從而組成的一個系統,起到發配電的作用,與過去的發配電系統不同,微電網擁有自主性的特點,也就是說微電網可以自己起到控制、管理以及保護的效果。另外,微電網既能夠自行發電,也能夠和其他的電網實現相并,實行合并發電。因此,對微電網進行研究和運用,對于可再生能源和分布式能源來說,具有了新的接入電網的方法,從而提供多樣化的能源,使得人們應用的電網轉變成智能型的電網,使得發電效率得到大幅提升。
2 含微電網的智能配電網理論的應用
2.1 對地址的確定
含微電網的智能配電網完成網架規劃之后,就需要對其實用性進行分析,通過工作人員進行相應的實踐演示,從而保證規劃切實可行。挑選我國某城市,將其網架規劃作為實例,由于智能配電網的高壓為110kV,低壓為20kV,從而判斷出微電網的地址,借助BPSO算法確認變電站的數量,這些變電站都分布在什么地方,具體地址在哪里。
2.2 對網架的構建
在已經確定變電站的數量多少和這些變電站分布在哪里即具體地址后,再度使用BPSO算法對關于網架建設的方案進行檢驗和確認,智能配電網網架一般采用150mm的180kV/20kV的三芯銅導線,這是因為其具有最為可觀的效果。之后依照雙回路的方式,實現對電力進行高效供應的目標。
2.3 對成果的檢驗
在對網架構建完成之后,首先要使用倒送功率的方法進行驗證,并通過供電可靠性檢測,最終得出線路承載容量低于額定容量,使用“手拉手”的方法對線路加以更換,便可以保證電力穩定;其次保證各微電網線路當中節點的負荷總和不會超越內部負荷總量,實現對微電網的限制,避免微電網倒送功率的發生;最后對線路的壓降情況進行分析,其最大壓降在2%以內,電壓的質量便符合標準,供電也就會變得更加穩定,繼而保證用電的安全穩定。
3 含微電網的智能配電網電源規劃
3.1 目標與要求
對含微電網的智能配電網進行電源方面的規劃,是憑借著當下的技術和各方面所擁有的資源,以最節省能源、節省成本的方式實現規劃電源建設,從而使得負荷需求得到滿足。因此,在進行規劃時,必須調查能源的分布和負荷情況,并且在這一條件基礎上對電站建設的地址進行確認。因為微電網有著分散式發電的特點,所以到了淡季時,微電網發電功率會比旺季大幅下降,因此,在建設的過程中,必須對資本的運用加以詳細確認,并進行科學且合理的規劃。
3.2 主要影響因素
含微電網的智能配電網電源規劃的影響因素可以從五個方面進行探討,這五個方面分別是市場、經濟、管理、能源以及技術。市場對智能配電網的影響主要是在于運用智能配電網進行配發電時要比傳統的電網配電更加煩瑣,這樣會導致市場矛盾的滋生;經濟方面的影響比較直接,并且重心往往在對智能配電網進行建設的過程當中,花費的資金額度是比較龐大的,所以在這方面投資的人相對較少;管理的影響主要是智能配電網處于一個運用的初始階段,國家沒有一套完整的規章制度對其進行全方位的管理,從而導致發生各種各樣的問題;能源方面帶來的影響則是在配發電的過程當中,所產生的影響不能確定,存在很大的隨機性;技術方面則是由于智能配電網是新時代的新興產物,因此,在科技方面,需要具備先進的科技手段和專業能力作為其運行的基礎,所以提高技術人員的能力和素養是當下需要重點關注的問題。
4 含微電網的智能配電網網架規劃
4.1 對模型的規劃
決定電力系統穩定運行的主要因素是電網的結構,電網結構越完善,電力系統也就越穩定。在對網架進行規劃時,需要對網架進行一個全面的分析,微電網獨有的特點使得當它需要接入配電網當中時,智能配電網的網架建設必須考慮全面、嚴格進行,這是因為一旦出現差錯,二者之間的兼容性就會出現問題。
重視市場需求,以市場需求作為主要導向,是當下網架規劃建設的主要方向,需要重點考慮電力系統中運用的智能配電網網架是否可行,智能配電網能夠在當下時代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滿足人們的使用需求才是最重要的。
4.2 限制條件
當前,從我國對電力網進行規劃的基本狀況來分析,就近消納這一原則十分適合小規模的發電,而借助回送從而將電能傳遞到上級電網的方法存在著許多問題,從整體上來說不適合加以采用。因此,在對含微電網的智能配電網的網架進行建設時,也必須思考這一因素帶來的影響,并且要以減少影響為原則,從而采取相應的辦法。
5 含微電網的智能配電網無功優化
5.1 傳統的無功優化
無功系統能在很大程度上保障電力系統的安全,因此,對含微電網的智能配電網實現無功優化對于智能配電網的建設有著重大的意義。所謂無功優化,便是對隨機的一段時間內,電力系統中無功設備的狀態如何加以確認,這一過程大多是通過計算來實現的,以此保證智能配電網運行的安全,用來判斷的準則是無功優化的進行時間。無功優化主要可以分為兩部分,分別是動態優化和靜態優化。首先,前者是將負荷的變化作為主要考慮的因素;其次,后者則是將其中某個時間點的電力系統負荷作為根源,從而實現優化,但是因為有著繁多且各式各樣的方法對傳統的無功優化過實現控制,所以,配電網的無功優化的特點之一便是繁雜。
5.2 智能環境下的無功優化
與傳統的無功優化相比,基于智能化的運用有著十分突出的兩個優點:首先,目前承擔開發智能配電網這項工作的主要是配網公司、發電商和用戶。其中,配網公司是主要的參與者,因此,系統是影響配電網無功功率的主要因素,但是這種情況的發生導致了發電商和用戶的不滿,所以在這種環境之下通常不依靠智能配電網的無功優化進行調節。其次,因為在一些分布式的電源當中,有功出力的隨機性比較強,無法進行準確的把握,如依靠風力進行發電時,取決于風速的快慢,太陽能發電則因為天氣變化而效果不同,這樣一來對于智能配電網的無功優化將無法進行準確的掌握。但是微電網的特點是可以向智能配電網輸送以及吸收無功,從而保證電壓穩定,因此,智能配電網的無功優化具有更加廣闊的應用空間。
6 結語
當今時代下,我國含微電網的智能配電網雖然取得了巨大的進步,但是含微電網的智能配電網仍然處于初級階段,理論和應用仍然需要完善。從社會的需求與發展方面來看,含微電網的智能配電網必然在日后對電力方面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這方面進行相應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但由于本文的前期調查和理論分析相對不足,研究的內容和研究的方法存在一定誤差,在對含微電網的智能配電網規劃分析方面不能對存在的每一個問題加以詳細探討和分析,因此,本文仍不夠全面和完善。但我們可以相信含微電網的智能配電網有著更大的發展空間,定會擁有更好的發展前景。
【參考文獻】
【1】袁飛飛.含微電網的智能配電網規劃理論及其有效應用[J].數碼設計,2018(7):193.
【2】樂恩典,周健科,沈佩琦,等.含微電網的智能配電網規劃理論及其應用研究[J].中國電業(技術版),2016(2):22-25.
【3】王澤洋.含有微電網的智能配電網規劃研究[J].科技與企業,2014(22):185.
【4】徐迅.含微網的配電網規劃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