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超
Analysi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Quality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Basic Public Service in
Urban Communities
LI Zhi-chao
(Guangxi City Vocational University, Fusui 532100, China)
【摘? 要】城市社區基本公共服務是現代社會公共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社會經濟的發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和價值。論文以城市社區基本公共服務質量評價指標體系建構為主要研究對象,對服務質量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進行多角度、多層次、多內容的論述和分析,結合實踐經驗,提出一系列提升公共服務質量水平、強化公共服務職能、優化服務型政府管理模式的理論策略。
【Abstract】The basic public service in urban communities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modern social public service system, which has an inestimable role and valu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This paper takes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quality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basic public service in urban communities as the main research object, discusses and analyzes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ervice quality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 levels and contents. Combining with practical experience, this paper proposes a series of theoretical strategie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level of public service, strengthen the function of public service and optimize the management mode of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
【關鍵詞】城市社區;公共服務;質量評價指標
【Keywords】urban communities; public service; quality evaluation index
【中圖分類號】D669.3?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3-1069(2021)05-0134-02
1 引言
自1987年9月以來,我國先后在多個城市開展城市社區服務試點工作,經過三十年的不斷發展,城市社區的規模和服務內容得到顛覆式的改變和創新,同時,社會大眾對社區服務質量也提出了更加多樣化的要求。因此,基于城市社區的發展趨勢以及發展動態,需要結合現代化的基本發展理念,構建城市社區基本公共服務質量的評價體系,進而實現社區公共服務質量的穩步提升。
2 城市社區基本公共服務質量的基本概念
2.1 基本公共服務
社區基本公共服務,主要是指政府或者公共服務部門,以社會公共設施、公共資源等為依托,提供社會公眾所需的服務和幫助。根據基本公共服務的等級不同,對應的服務主體劃分為國家級別、地方級別、社區級別,不同的服務等級對應不同的服務內容,但是所有的基本公共服務都是以社會大眾的需求為核心,并且在一定經濟社會的條件前提下,滿足社會大眾的需求。政府借助公共服務體系,保障社會大眾的基本權利,同時,能夠進一步實現公共服務的基本功能。
2.2 公共服務質量
公共服務質量,主是現代社對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務內容進行系統化的測評。通過對服務質量的評定,確認政府相關公共服務工作的優劣。因此,公共服務質量,既包含了對于政府服務內容的科學評定,同時,包含社會大眾對政府工作的具體反饋。以社區公共服務質量為例,只有借助多種客觀化的評定標準以及評定指標,才能衡量對應的評定內容。公共服務質量,對于政府公共體系的發展,起到重要的影響和作用。
2.3 城市社區基本公共服務質量評價
城市社區基本公共服務的質量評價,大多是由獨立的第三方開展的評價工作,采用涵蓋現代科學理念的評價體系,對社區服務內容進行多元化的評價和分析。我國現行的社區基本公共服務質量評定標準,分為10個評定指標。
3 城市社區基本公共服務的主要原則
3.1 公眾導向
公共導向,是指公共服務的內容是否符合公眾的基本利益。城市社區公共服務的內容,需要圍繞公共的核心需求,并且當公共服務與群眾利益發生沖突時,需要以群眾利益為主。公眾導向,務必堅持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對政府公共服務的內容,要以群眾的滿意度為核心。
3.2 質量導向
質量導向,是判定公共服務內容等級和標準的重要原則。質量導向與公眾的滿意程度相結合,要體現政府對于公眾的基本立場。另外,政府職能部門需要將社會大眾的服務需求,有效轉化和實現,推動公眾服務能力與服務體系的創新。質量導向能夠針對政府各項公共服務內容進行評價,既能夠優化對應的服務內容、服務種類、服務需求,同時,能夠將現有的服務體系進行整合,優化政府公共服務的基本理念。
3.3 公平、公正、公益性
作為城市社區基本公共服務內容,無論是政策、規章還是福利待遇,都要體現社區基本公共服務的公平性、公正性、公益性。公平性,需要對所有公眾一視同仁,以科學的管理模式以及管理框架,推動城市社區基本公共服務內容的實施。公正性,需要對現有的公共服務內容,秉持一定的管理高度,務必保持各方面利益的均等化,提升政府公共服務的基本質量。公益性,是指社區基本公共服務提供的內容,不能存在營利性,需要以社會大眾利益為核心,推動我國公共服務體系持續化發展。
3.4 服務質量和與時俱進
服務質量,是社區基本公共服務體系發展的重要原則。一方面,隨著時代的發展和進步,社會大眾的服務需求得到明顯的增加,對服務的標準也產生新的認識,因此,對于社區的服務內容提高了標準,增加了訴求;另一方面,基于互聯網技術的應用和普及,社區公共服務的范圍和內容也得到的一定的擴充,但是與社會大眾的需求仍存在一定的差距。需要確保社會公共服務內容持續化、常態化發展,保障各項服務工作有序實施。與時俱進,需要融合多重的創新服務理念與創新服務內容,特別是在社區的服務進程中,需要采用大量的前沿性服務理念,推動社會公共服務體系的創新發展。以互聯網為例,能夠為社區基本公共服務質量進行測定和宣傳,從而形成良性的循環模式,既能夠保障社會大眾的基本利益,同時,能夠對政府公共部門的各項工作進行評定和檢測[1]。
4 城市社區基本公共服務質量評價指標體系的建構策略
4.1 多級別分層指標的創建
基于上述四項基本原則,構建完整的社區基本公共服務質量評價體系,需要包括以下五個維度:基本公共服務數量、服務結構、服務態度、公共服務產品質量以及公眾滿意度。五個維度需要根據不同的服務需求進行設定,同時,要結合公共服務體系中的需求、標準等一系列指標進行配置,從而實現配置內容的有效性和精準性。社區基本公共服務質量評價體系的構建過程中,需要涵蓋設備、設施、人員等一系列硬件內容,同時,要包括服務結構、服務態度、公眾滿意度等軟件內容。由此可見,社區公共服務質量評價體系包含的內容眾多,需要根據社區的基本形態以及眾多特性進行判定和設定[2]。
4.2 指標遴選的標準和依據
社區基本公共服務質量評價中,涉及大量的具體化評價內容。因此,在進行指標遴選過程中,務必以社區公共服務為中心,將評價指標與評價內容進行合理化關聯,確保評價工作的順利開展。隨著現代社會對于社區公共服務標準的提升和增加,在開展二級、三級評價指標的遴選工作時,要對服務的基本領域進行細化,從而全面、客觀、全方位提升社區共服務的等級和標準[3]。
4.3 三級指標的權重配比
基于對各個評價指標的具體內容分析,社區管理者可以將各個細化指標進行權重配比。一方面,權重配比的優化調整,能夠更加高效實現對評價體系的重點進行說明,同時,能夠實現評價標準的合理化和精準化,結合現代評價體系的發展趨勢,符合既定的標準和發展目標;另一方面,雖然各個評價內容占比為10%,但是對應的工作量以及工作難度無法形成統一性,需要借助權重配比,強化各自指標的代表意義和代表價值。例如,社區天氣氣象發布次數的記錄與社區保安服務項目,本身屬于不同的一級評價指標范圍,同時,對應的評價內容以及工作量也截然不同。根據不同的權重配比,得出對應的評價系數,最終實現對社區評價指標相關內容的科學分析。既能夠通過整體的服務數值進行打分和說明,同時,也能夠最大限度優化現有的發展目標,從而實現公共服務質量的提升和改善?,F代城市社區公共服務的質量評價標準,大多以百分制為主要評價形式,85分以上為優秀,60分以上為合格,60分以下為不合格。通過對社區各個服務體系的分數進行分析和研究,從而給予優秀社區必要的獎勵和鼓勵,對存在較大提升空間的社區給予必要的警告或者處罰[4]。
5 結論
綜上所述,隨著我國“十四五”發展規劃的大幕拉開,我國城市社區基本公共服務得到全社會的關注和重視,特別是基礎服務領域中,引發一系列的發展變革。基于政府對公眾基本權利以及基本服務需求的考量,制定出一套完善的公共服務的評價標準體系,能夠反映出當前政府公共服務體系的水平和成效,能夠對未來政府公共服務內容的制定提供必要的幫助和支持,解決相關的行業痛點與行業焦點問題。
【參考文獻】
【1】姜碧華,李輝婕.政府購買城市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研究綜述——基于新公共服務理論[J].人才資源開發,2019(24):46-48.
【2】葉林峰.基于城市發展的社區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建設的若干建議——以北京市東城區S街道為例[J].中國市場,2019(26):117-119.
【3】何繼新,何海清.城市社區公共服務智慧化供給治理:基本特質、標靶方向和推進路徑[J].學習與實踐,2019(4):100-109.
【4】趙大海.我國城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公益性研究:基于財政投入與工作動機的比較[J].中國行政管理,2018(12):72-77.